百年清华

石油炼制和化学工程专家林风

2021-11-05 | 来源 公号“中国石化石科院”2021年5月24日 |

他是石油炼制和化学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石油炼制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他曾投身抗日救国民族大业,发挥化学专长制造炸药,却不幸被捕入狱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研制军用油品,满足国防建设急需

他投身石油化工事业70年,为发展石化工业作出突出贡献

他曾任石科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科学技术顾问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风的一生

林风

刻苦求学,誓当进步青年

19111123日,林风出生于广东梅县县山区黄洞村,祖父为他取名“林訚昌”。经历了私塾和教会小学的教育,1925年林訚昌进入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在学校里接受了马列主义进步思想,经身为地下党员的同班同学介绍,秘密加入共青团。

1927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共梅县县委和团地委联合成立领导暴动的指挥部,但这个红色政权仅坚持了一个星期就被镇压。介绍林訚昌加入共青团的同学是指挥部领导人之一,为躲避抓捕出走,林訚昌失去了与上级团组织的联系,“林訚昌”这个名字也上了反动派的黑名单,于是改名为“林风”,并一直沿用。

1928年,林风进入梅县广益中学读高中,但仅读一年多,就因学校资金不足停办高中而辍学,于是林风决定出外求学。1929年,林风考上了位于苏州的东吴大学,一年后又转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在燕京大学就读期间,林风先后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由地下党员发起的进步团体“读书会”及“社会科学联盟”。

1934年,林风大学毕业,在燕京大学陶瓷研究室当研究助理,一年后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并在就读期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由此结识了物理系研究生钱伟长。从19363月起,他与钱伟长一起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全部活动,直到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钱伟长是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教授、一代宗师叶企孙的学生,林风虽不是物理系学生,但因敬仰叶企孙的学问与为人而选了他的课,并由此频繁交往,与叶企孙保持了几十年的师生情谊。

发挥所长,积极投身抗日

建国初期的林风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风原想南下昆明去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但后来林风决定服从抗日救国的需要,留在北方的日军占领区里,发挥自己的化学专长,尽自己所能为抗日救国民族大业作些贡献。

由于当时技术力量薄弱,冀中抗日根据地自制的黑色炸药炸不透日本装甲车的钢板,急需爆炸力强的高级炸药。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林风以天津英租界里的宝华油漆厂为掩护制造炸药。在极端秘密和无助手的情况下,林风仅靠两个露天的通风柜和几个搪瓷锅、脸盆等简陋器具,冒着生命危险,一锅一锅地制造当时世界上爆炸威力最强的烈性炸药TNT

TNT是浅黄色固体物,与肥皂颜色差不多。林风把制成的炸药加热熔化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模子,做成当时市面上常见的长条肥皂模样,负责运送的同志再把它们混入肥皂条里,通过秘密渠道一箱箱地运送进冀中抗日根据地。按林风的建议,中共地下党还买了不少硝酸铵化肥运入根据地,与TNT混合使用,爆炸力也很强。后来冀中抗日游击队在北平至石家庄的铁路线上炸毁日本人的军用列车,主要就是用的这种混合炸药。

之后日寇在天津城里对抗日人士的搜捕越来越紧,白色恐怖不断加剧,林风在1939年夏不幸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在狱中关押了 6年多,直到194593日日本投降后才获释。

出狱后不久,林风先在《正报》报馆当了一段时间编辑,随后参与了清华大学的复校,在清华大学复校委员会图书馆工作。但由于经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尾随盯梢,他不得不离开北平,辗转去了上海。

194611月,经上海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介绍,他进入了刚成立的中国石油公司任工程师。从那时起,林风开始与石油石化工业结缘,一直从事石油炼制的技术工作,风风雨雨近70年,从未间断。

贡献才智,筹建炼油机构

上海解放后,林风进入高桥炼油厂任工程师,19505月,调入大连中苏石油公司任副总工程师。1950年,民主德国工业部长来华访问,提出为中国建设人造石油工厂。19515月,中国派出考察团,林风作为成员兼翻译随团实地考察。回来后,林风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一份报告,以大量的论证数据及资料否定了民主德国的提议。此报告被上级釆用,为国家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1952年,林风率队赴甘肃勘察新建炼厂的厂址。经过半年的努力提出了全套的技术资料,被上级采纳后开始在该址建设兰州炼油厂。1955年,林风调到北京石油设计局,一年后又开始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石科院前身),任筹备处副主任,全面负责技术筹备工作。

作为筹备处的负责人,林风等积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和科研领域带头人,先后吸纳了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归国的闵恩泽、林正仙、陆婉珍、程之光4位留美博士以及近30名从苏联、东欧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和十几位来自法国、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的爱国归侨。

林风(中)等赴苏联考察石油科研工作

在石油工业部支持下,林风等筹备处领导与大连石油研究所领导取得共识,又从大连石油研究所调入一批炼油科技骨干。至1957年底,筹备处的职工总数近500人,其中科研人员324人。他们一边建设,一边因陋就简在工棚里开展炼油科技研究。195810月,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筹备工作就绪,与北京地质勘探研究所筹备处、上海石油机械研究室,合并成立了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现石科院),林风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

打破封锁,研制军用油品

20世纪50年代末,石油工业部提出“以军用油品为纲,大力发展石油新产品”的方针。1959年,石科院成立了军用油品研究室,林风兼任研究室主任,负责国防和核工业所需军用油品的研制和生产。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围绕“两弹一机”的研制,开展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油和特种合成润滑油脂的攻关。

此前中国曾两次用玉门原油馏分油试产仿苏 TC-1标准的喷气燃料,经过两次地面台架和空中试飞,但是发动机燃烧室镍铬合金火焰筒内壁出现烧蚀问题。从1956年起,林风就组织技术力量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并于1957年主持成立了“玉门喷气燃料的使用性能研究”题目组进行科技攻关。

1959年,苏联供应的航空煤油越发质次价高,甚至停止供货,许多军用飞机和民航客机面临被迫停飞。能否解决烧蚀问题进而生产出适用的航空煤油成为了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国务院领导指示,必须加快航空煤油研制。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对石科院的领导说:“再不把航空煤油搞岀来,我就把你们研究院的牌子倒过来挂。”为此,石科院与国内20多个单位开始了联合攻关。

在副院长侯祥麟的领导下,林风作为军工油品开发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攻关。科研人员通过大量对比试验,明确了解决烧蚀问题的主攻方向:不是除去引起烧蚀的组分,而是寻找抑制烧蚀的添加剂。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硫化物添加剂能抑制烧蚀。侯祥麟提出了将廉价的二硫化碳作为抗烧蚀添加剂加入航空煤油,并通过小单管燃烧试验,证实了二硫化碳完全可以抑制对镍铬合金的烧蚀,此添加剂命名为33 号抗烧蚀添加剂。196012月,兰州炼油厂用玉门原油生产的加有33号添加剂的1号喷气燃料通过了台架试车鉴定,从而解决了喷气发动机火焰筒烧蚀问题。1961年,新疆独山子炼油厂用新疆原油生产加有33号添加剂的国产航空煤油并交付部队使用。自此,困扰中国炼油科技界多年的航空煤油烧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为配合航空航天和原子弹技术发展,林风组织和主持成功研制了全氟油、硅油和酯类等五十多种合成润滑脂,满足了当时航空航天、火箭、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全氟油合成工作中,林风曾多次参加产品的最后调合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合格。20世纪60年代前后,林风还组织领导了延迟焦化半工业试验、松辽油渣油减黏工业试验、铂重整半工业试验、航空润滑油试验、催化裂化和微球催化剂试验、舌形塔盘工业试验等,相继取得科研成果并实现工业化。

石科院研制的氟油产品油样(右)

19641月,石油工业部任命林风为石科院总工程师,19657月又被任命为石科院副院长。

引进设备,支撑炼油科技发展

林风(前排右四)等赴美国考察先进科研装备

1978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鉴于当时的科研试验装备和仪器十分落后,难以适应所承担的重要科研任务,严重制约了炼油科技的快速发展,侯祥麟向石油工业部递交了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科研装备的申请,石科院成立了以林风为组长的引进小组。

1978 9月,林风率领引进小组成员赴美国、日本考察炼油科研装备,在1个半月内连续访问了32个单位,编写了一份详尽的世界一流水平炼油科研装备的调研报告,为石油工业部领导做出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197811月,在当时外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石油工业部划拨1150万美元支持石科院引进一批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和装置。

197812月,石科院与美国斯巴利公司签订计算机引进合同。19791月,又与美国福陆公司签订现代炼油科研装备引进合同。19794月,林风率引进小组赴美执行科研成套装备合同,在美国一待就是8个月。

实时计算机系统验收签字仪式

为了尽可能得到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装置、设备和技术,以林风为首的引进小组大胆采用了开口合同的形式。这种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甲方可以根据新的构思、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需求,也可以在中途改变对设备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甲方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林风及引进小组在考察了美国、日本等国装备后,确认自己具备执行开口合同的能力,可以争取以有限的外汇尽可能地购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根据考察所掌握的信息,引进小组提出引进装备的各个环节都应以美国各家公司在用的最先进的试验设备为蓝本予以制造和提供。由于所签合同是开口的,这一要求得到了乙方的支持。最终,石科院引进的炼油中小型试验装置和马达评定设备,博取美国各大公司之长,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油试验装备。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石科院原计划花130万美元引进一套美国蒸馏装置,但引进小组了解到国内对此种装置的制造比较熟悉,于是提出主要装置改由国内制造,我方只购买相应的仪表和图纸。由于合同是开口的,对方只得同意,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近百万美元的外汇。

林风平日言语不多,但在谈判桌上用英语表述言简意赅,发音纯正,美国福陆公司项目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为签好和执行好合同,年近七旬的林风辛勤工作,带领引进小组圆满完成了装备的引进工作,为炼油科技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198811月,林风退居二线,任石科院高级科学技术顾问,并连续担任了石科院第一、第二、第三届特邀专家委员会主任,参与院科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技术转让工作,多次率队到全国各炼厂进行巡回指导和技术服务,为炼厂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1996年,在院史编委会主任林风的主持下,历时几年编写的《石科院发展史(19561991)》、《石科院科学技术发展史(19561991)》正式出版,为石科院留下了宝贵的院史资料。

晚年时期的林风

2011年,林风曾为石科院青年书写下寄语:“诚实的学者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学问。”“不能单纯用心于如何把自己工作做好,应该努力把技术教给别人,提高别人的水平,使大家都做得更好,共产党人所以有别于普通群众,也就在此。”“望你们脚踏实地,为祖国石油事业奋斗终生。”

201899日,这位107岁老人溘然长逝。林风的一生经历坎坷,充满传奇,从投身革命到实业报国,他始终心系国家,为新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相关新闻

  • 172018.09

    林风老学长逝世 享年107岁

    化学工程专家,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1935级研究生校友林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 142018.11

    尤峰崎校友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化学会重要奖项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系友、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终身讲席教授尤峰崎在美国匹兹堡荣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的计算与系统技术领域....

  • 222024.03

    仰止青山高 清风与终始——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汪家鼎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家鼎的科研手稿。这份名为《化工分离过程进展》的手稿笔力雄健、端庄俊秀。它不仅是汪家鼎科研历程的真实记录,也生动再现了他严谨勤奋、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态度和坚守育人初心、坚定服务国家的高尚情怀。汪家鼎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核化工技术奠基人之一,化学工程专业教育的发起人之一。...

  • 312017.08

    清华校友尤峰崎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重要奖项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34岁的年轻系友、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尤峰崎教授荣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的可持续发展卓越研究奖和环境....

  • 072022.03

    尤峰崎校友获当选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AIChE Fellow)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2001级校友、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终身讲席教授尤峰崎当选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AIChE Fellow)。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 成立于1908年,会址设在美国纽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化学工程专业组织,拥有来自 110 多个国家的 60,000 多名成员,其宗旨是发展化学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致力于推动国际化化学工程相关学术研究,以及促进化学工程教育卓越化。AIChE Fellow 是该学...

  • 122022.10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我们的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我更看重的是解决研究领域的真问题,这才是科研价值所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2000级化工)说。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团队,多次获得各项奖励,38岁的张强已是国际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张强很早就下定决心研究锂电,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他又前往美国、德国完成了博士后研究。2011年,张强刚回国,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当时,学术界正寻找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体系被认为是...

  • 242022.06

    秦泗钊校友荣获2022年CAST计算与化学工程奖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兼数据科学讲座教授、香港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秦泗钊教授荣获2022年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计算与系统技术部(CAST)计算与化学工程奖,成为40多年来首位于中国内地受教育而获颁该奖项的学者。秦泗钊教授美国化学工程学会颁授上述奖项,旨在表彰秦泗钊教授“为化学工程领域应用计算及系统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秦泗钊教授荣膺奖项,是因为他率先运用数据分析学及人工智能于过程工程应用及故障诊断,...

  • 212018.08

    秦泗钊校友当选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AIChE Fellow)

    近日,清华校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秦泗钊获评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会士,为该学会中级别最高的成员,以表彰他在化学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建....

  • 122016.04

    化工系分会

    在多年来重视联络行业校友、为校友发展服务的基础上,2015年度化工系校友工作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校友在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优势上,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若干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12016.09

    努力当好一名化学工程师——1972级系友富志侠学长访谈纪实

    清华大学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一路走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培养了使他终生受益的理念和学习习惯。学长不无自豪地感慨道“并不是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