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国徽诞生背后的故事

2019-07-05 | 郭故事 |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0704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

清华大学营建系师生设计国徽图案时合影,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设计的十余种方案。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

这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向全国发布,现存于清华大学档案馆。国徽采用金、红两色,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麦稻穗和齿轮。如此富丽庄严、气势恢宏的设计,经历了怎样精彩动人的创作过程,清华大学档案馆几件珍贵的藏品,为我们讲述了国徽诞生背后的故事。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徽征集启事,征集到的稿件和图案虽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均未被采纳。全国政协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重新开启国徽设计工作。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组长,成员有建筑学家林徽因,营建系教师莫宗江、李宗津、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等。1950年6月,政协会议讨论的国徽图案中,清华大学设计的5颗金星方案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小组设计的彩色斜透视天安门图形方案受到与会者赞赏,并请两个专家小组综合几种不同方案的优点再做设计。

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自己家中召集设计组成员,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徽图案内容增加天安门和麦稻穗等元素的要求,讨论开展新一轮的设计工作。设计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绘制天安门立面图,有的研究国徽外形采用正圆还是椭圆,有的研究麦稻穗的形象以及它们的排列组合。张昌龄先生为研究齿轮形式特意去找清华机械系的老师请教绘制标准机械齿轮图的原理和方法……大家每提出一些方案设想后,就在梁、林两位先生的主持下,组成几个整体图案。

梁思成先生为国徽的设计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以高度的热情和爱国之心,夜以继日地研究、创作,甚至将家变成了工作室,餐桌上、沙发上随处可见国徽设计方案,每天来家里讨论国徽设计方案的营建系师生络绎不绝。因过度紧张和劳累,本来就体弱的梁先生病倒在床。我们馆藏的拍摄于1950年的照片,生动记录了病榻上梁思成手捧国徽设计稿与林徽因推敲、讨论的情景。

1950年6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徽审查小组会议上,参会人员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案各抒己见,最终选定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庄严典雅的清华设计方案。6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国徽图案。

随后,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承担了将国徽从平面图案做成立体浮雕模型的任务。高先生不顾盛夏酷暑,精雕细刻,常常凝思几个小时才动一下刀。为使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符合于应用条件,高先生对国徽图案的细部进行了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红缦穿插的形态等,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更统一,更自然美观。有人认为国徽图案已经批准不应再做修改,高先生为此专门给毛主席写信陈述修改理由,得到中央的批准。国庆前夕,高庄、徐沛贞等先生带领营建系学生,完成了第一批各种规格的国徽模型的制作任务,并绘制了国徽图案的墨线图和断面图。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国徽图案及说明。新中国美丽而庄严的国徽终于诞生了!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档案馆)


相关新闻

  • 242023.02

    国徽模型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2月22日下午,由民盟盟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青春主持维修改造设计的人民大会堂东门新版国徽模型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校史编委会委员许庆红出席仪式。王光谦讲话王光谦在总结讲话中用“传承一种精神”和“分享一种荣耀” 概括了此次捐赠仪式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

  • 09202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

    在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期间,征集的国旗国徽国歌来稿中,国徽图案较少,且不尽如人意。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国徽拟制工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再行决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国政协的进一步协商讨论,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终于在1950年国庆节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持讨论国徽图案国徽设计竞赛在新政协筹备会期间,国旗国徽国歌启事发出后,应征来稿中,国徽图案较少(设计稿112件,图案900件)。194...

  • 082019.07

    《许国璋英语》背后的故事

    1994年,病榻之上的许国璋为外研社建社15周年题词——“必欲达至天下,岂能独善其身”,言简意赅的十二字励志箴言,是许老立德修身的自我规范,更是他对外....

  • 052009.03

    林徽因在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与追求

    林徽因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师,探索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是她一生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她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实践,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1927~1937年,近代中国的建筑学理论探索进入发展兴盛时期,出现了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师是推动这次高潮出现的主要...

  • 102009.10
  • 252019.03

    袁帆:一架六分仪背后的故事

    遥想当年,这架六分仪诞生于英伦三岛,以后随着军舰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经历了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并成为人民海军发展的历史见证。更为幸运的是,它不仅被保存了....

  • 122021.03
  • 112009.05
  • 012009.04
  • 192018.01

    一部手稿 三代承传——王逊遗稿背后的故事

    眼前这份精心保管下来的手稿,可谓是三代美术史家学脉承传的象征,其精神价值更远胜它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