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建国初期母校政治思想教育片断

2009-05-27 |

曹 新(1953)

我在清华求学时,正值解放初期,三年调整阶段。新中国的成立,生机勃勃,给人以万象更新的感觉。每次大礼堂集会,同学们总是拉歌子,“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念大一时,上两门政治课,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听说,19481949年为解答同学们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艾思奇曾三上清华园。我们那时可以听到许多著名人物的大报告,如周扬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薄一波讲新民主主义经济,陈家康讲新民主主义外交,范长江讲形势,丁玲讲青年人恋爱观,陈绍禹在同方部讲婚姻法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后来在教授们当中开展思想改造运动,是周总理亲自抓。他提出一个口号叫“脱裤子,割尾巴”,搞自我批评,破除小资产阶级的面子观念。在大礼堂作典型发言的有北大工学院院长马大猷教授,营造系梁思成教授,采矿系孟宪民教授等等,但并不搞人人过关,也不过高地上纲上线。总理号召知识分子从民族的立场到爱国的立场、到无产阶级的立场,完成三个转变。对于广大学生,号召划清敌与我的界线、劳动与剥削的界线和公与私的界线。这些,奠定了我们参加工作后的政治思想基础。

那个时候,开始没有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是叶企孙,副主任兼教务长是周培源。党的领导是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员的行动来贯彻的。记得1950年五一劳动节游行浇了雨,回校后,叶企孙教授嘱食堂炖了姜汤给大家散寒,并亲自来慰问;张维教授和陆士嘉教授到我们宿舍,坐在床沿上谈家常;张光斗教授深入宿舍,给高年级同学check设计计算稿。真有学校如家庭、师生如父子之感,师长平易近人。校党委书记何东昌,那时年纪很轻,能稳妥掌握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记得抗美援朝刚开始时,有两个化工系的基督徒同学,每天用餐前都念“上帝天天赐饭给我们,我们应当感谢他。”这是个人信仰问题,大家也都不介意;后来,他(她)们竟说:“是北朝鲜人有罪,上帝派联合国军来惩罚他们”,激怒了部分同学,贴出批判大字报。但党委觉得这是认识问题,只在同学中自发笔伐了一阵子,根本没有口诛。后来他(她)们也觉悟了。又例如在当时“一边倒”的政策下,对苏态度是考察政治立场的标志之一。我们土木系有一位教授说:“把一个外国领袖(斯大林)的像和一个中国领袖(毛主席)的像,毫无区别地在大礼堂挂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他的意见是针对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来的。现在看来,也没错。但当时也没有去批判这位教授。又例如当时搞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上签字,同学们毫无问题都在大礼堂前签了;我们土木系另一位教授就是不签,工会主席屠守锷教授去动员他,他说:“共产党讲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是不要和平,所以不签。”这也并没有因此去批判他。更不用说,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处理,只要真实交代了,也就不追究,不处分。有些同学说为何交代者没流眼泪,何东昌同志说:“他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半夜12点来敲我的门,是真心。他毕竟不像青年人,容易流眼泪。”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执行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外,这也是清华校训“厚德载物”的精神,有博大胸襟的体现。只可惜1955年以后,逐步“左”倾,以致发展到“文革”中把知识分子列为“老九”,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幸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才逐步恢复了团结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后来进行院系调整、教学改革,由校务委员会变为校长制,蒋南翔任解放后第一任校长。他在体育馆阳台上发表就职讲话,我记得不多了;但我们1953届毕业典礼上,他的讲话,至今记忆犹新。他没有讲很多堂而皇之的抽象大道理,大体讲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说,你们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方向已定,就像经清华园到西直门一样,可以坐火车,可以坐汽车,也可以步行,但大方向不能变。出去工作,大体上有三种态度,一是盲目冒进,达不到目标,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杀;二是停滞不前,无所作为,这是资产阶级好逸恶劳的表现;三是稳步前进,扎扎实实办事,这是正确的态度。第二部分讲到为人处世。他说,世界上没有一生都顺利的人,碰到不顺的时候,感情要放粗糙一点,不要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世界上没有“单助”,只有“互助”,要乐于助人,人家才会帮助你。第三部分是最后他高呼三句口号:为祖国争光!为清华争光!为自己争光!就这样,我结束了在清华的学生时代,走上了统一分配的工作岗位。

事后也有人讲悄悄话,“为自己争光”,这口号是个人主义,名利思想。我以为三句口号是不能分割的统一体,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清华的声誉是联系在一起的,为自己争光也是清华校训前四个字“自强不息”的具体体现。

蒋校长的话,我终生不忘,教益很深。由于秉性鲁钝,学的工民建,搞的水电设计,风风雨雨几十年,碌碌无为,虽无突出成绩可以告慰师友,但凭藉清华在解放初期给予我一生的政治思想基础,能克尽职守,清白一身,是可以充分肯定的,算是实事求是吧。

作者退休前任水电部中南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副设总,三峡可行性论证施工组专家。

2000.2.23

相关新闻

  • 082020.12

    蒋廷黻教育思想举例

    1923年于南开大学发展史上是不能忘记的。举例讲,其一,新校园在八里台落成,8月,学校全部迁到八里台。其二,南开大学第一届学生21人完成学业,于秀山堂举行毕业典礼,校长张伯苓和时为南开大学客座教授的梁启超与会祝贺。其三,南开暑期学校在八里台出现,名师济济一堂,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其四,1923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在秀山堂举行,全体师生参加。张伯苓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开办大学之目的,在使学以致...

  • 152010.10

    《飞翔的思想》

    作品编号:A05作者姓名:Kurt Schwager作者国籍:Switzerland(瑞士) 设计说明: 闭上双眼,思想的翅膀带你遨游。

  • 252023.04

    南昌大学举办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

    2022年4月19日,南昌大学首任校长潘际銮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潘老逝世一周年之际,2023年4月19日下午,南昌大学举行“追忆南大百年大先生 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深切缅怀潘老崇高的人格品行,回顾潘老突出的办学成就,感悟潘老深厚的桑梓情怀,凝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进力量。潘际銮院士夫人李世豫、女儿潘瑩出席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主持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

  • 142016.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清华大学化学系百岁老学长宋平同志回母校

    2016年10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清华大学化学系百岁老学长宋平同志回母校。宋平同志1935至1937年在化学系学习。今年正值化学系建系....

  • 292020.07

    用哲学抗战:冯友兰的爱国思想与哲学实践

    正是有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冯友兰结合民族的危难和国家的兴亡的实际感受,系统地反思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并且把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赋予其....

  • 242014.02
  • 312019.10

    纪念︱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今年适逢陈先生逝世五十周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和三联书店在静园二院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 142016.01

    高冀生:梁思成教育思想的传承者

    听闻高冀生老师将于1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钢笔建筑速写画作,《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成员在钱锡康老师的引荐下,对高老师进行了采访。

  • 122023.05

    徐旭常先生教育和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清华校友-徐旭常奖学金”启动仪式举行

    4月28日,徐旭常先生教育和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清华校友-徐旭常奖学金”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徐旭常先生的夫人何丽一女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庄逢辰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建中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秦裕琨院士、新疆大学校长姚强以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兄弟高校代表、同行代表、徐旭常先生生前...

  • 242012.11

    西南联大——最具政治活力的大学 (李曦沐)

    今年是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西南联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留下的精神财富。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