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学运中诞生的清华民间歌舞社

2009-01-15 |

璧(1948外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进攻掀起内战。共产党则在蒋管区开辟了人民革命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众多适合不同思想认识和兴趣爱好同学的组织形式。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各大、中学内应运而生的读书会、壁报社、歌咏队、剧艺社等各种学生社团纷纷成立,清华校园里就有大小共二三十个之多。“民间歌舞社”(简称民舞社)是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者之一。

一九四九年三月民舞社欢送参加南下工作团的社员在大礼堂前合影

19474月清华“大家唱”歌咏队在礼堂前草坪举行“月光晚会”,会上有一个节目是由四个男同学装扮成两对男女对跳的新疆《青春舞曲》。男演员为周汝汉(周全)、骆宝时(王真),“女演员”为胡积善(方堃)和黄培正,此舞蹈由舞蹈家戴爱莲的弟子王道溥(杨凡)导演。戴爱莲支持学生进步文艺活动。经史哕春(史会),通过抗敌二队的袁敏请到戴老师来到清华园。她热情地介绍了抗战时期新舞蹈运动,并即兴表演了新疆《马车夫之歌》并同意王道溥来指导。后来又请到北大民舞教练尹铁欧来指导民族舞、民间舞。从此这些爱好舞蹈的同学有了舞蹈老师,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排练活动,舞艺不断提高。

最初舞蹈的服装道具是同学们自制的。如演出《青春舞曲》的服装是周全从云南带来的马帮马锅头背心,化装女性的大裙袍是由女同学将绸被面用铁丝缝缀并加上用烟盒锡纸做的饰物而成。

当年“五四”,在北大民主广场的营火晚会上,清华“大家唱”和北大歌咏队的同学们近百人围着熊熊烈火扭起了解放区流行的大秧歌,引起广大同学的欢呼。

“五·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高潮中,在地下党要求更广泛团结群众的方针指引下,清华“大家唱”舞蹈小组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史哕春(史会)、杨春耀(林放)等发起成立了“民间歌舞社”,开始不到二十人,随着公开排练和演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参加,逐步扩大,达到六、七十人。

民舞社先后主要负责人和干事有张文玉(程璧)、史哕春(史会)、杨春耀(林放)、张泽石、高尚朴、俞昌泰(俞次元)、张金璋(贺加)、谭秀贞(力达)、魏任之、吴耀先(谢生)、居乃鹏、白祖诚、邢金钟。主要成员有唐锦廉、王丽梅(路虹)、王士林、吴宏宛、蒋励君(金凤)、朱显琨(鲁明)、谭增林(林思)、刘瑞春、王承业、陈柏生、汪瑞华、林寿屏、何守智、孟庆熙、韩英、陈庸勋、申维承、刘亚贞、刘琳(陈湘)、牛兢存、沈木兰、吴鹏九、王汇泉、王文涛,谭玉贞、吴敏生、张炳碹、谷淑贞、黄培正、卢鹤维(刘华)、陈争(肖秧)、欧阳鹏、李宜敏、刘殿杰、王淳厚、刘铭策(刘立)、越思孔、汤纪敏等。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活跃于清华园中,团结和服务于广大同学,共同歌舞,共同进步。并与“大家唱”、“剧艺社”、“阳光社”等兄弟社团一起,成为清华园中十分活跃和引人注目的一支队伍!

19476月到19492月北平解放。民舞社开展了许多活动与工作。如“五·二○”后,在清华农村识字班恳亲会上演出反映抗战时军民鱼水情的《朱大嫂送鸡蛋》。

1947年暑假,民舞社参加了华北学联组织的助学义演义卖活动,地点在北京大学四院。我们先把锣鼓敲起来,把秧歌扭起来,又跳起《巴安弦子》吸引了许多同学和市民观看,然后开始义卖同学们带来自己制作和搜罗来的小艺术品。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也是第一次校外演出,观众的热烈掌声,让大家十分兴奋激动!

暑假期间,民舞社在大操场上演出了著名的解放区秧歌剧《兄妹开荒》,校领导吴有训等老师还前来观看并赞誉有加,让演员们高兴不已!

这年的新学年开学,学生自治会在大礼堂召开迎新晚会。民舞社演出了《春游》《巴安弦子》《凤阳花鼓》。民舞社为此全体总动员,各组分工负责。舞蹈组反复排练一丝不苟。由女同学裁了自己的绸子被面,并用几种颜色纸剪成小条巾在布上做围裙,大家精心制作出西藏的服装,那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一月功”。迎新晚会上的演出成功大大鼓舞了社员们的热情,开学后,有些新同学报名参加了民舞社。

寒假里,华北学联在北京大学红楼举办寒假补习班,民舞社进城参加了这项工作。通过歌咏、舞蹈等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传播了进步思想并增进了大、中学生间的感情。

1948年新年期间,中文系的部分同学到余冠英教授家里联欢,学跳秧歌舞。朱自清老师还穿上红缎大襟短袄,头扎大花白毛巾,手持白绸大手帕,夹在同学中,亦步亦趋地扭起来。其欢乐动人情景令人至今难忘。

同年三月,华北学联组织平津大、中学生春季大联欢。几百名中学同学来到清华园。民舞社的成员分小组带领外校的小弟妹们跳集体舞《当我们在一起,其快乐无比》。当晚,平津的同学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万人歌舞晚会,民舞社演出《巴安弦子》《农作舞》并带领千名平津大中学生跳起《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舞蹈,将联欢晚会推向了高潮。

四月风暴,北平师院发生了“四·九”惨案。七大院校师生会师新华门“行辕”,举行“反迫害,要人权”的抗议大请愿。“民舞社”和“大家唱”的同学坐在清华队伍的前列。不断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鼓舞大家,坚持到夜晚。师院数名同学被释放,取得最后胜利!六月开展了“反美扶日”(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帝国主义)运动,民舞社组织社员积极参加。接着又发生东北同学被迫害的“七·五”惨案。北平各院校联合声援,并组织了“反剿民要活命”的大请愿游行,清华队伍返校以后,在大礼堂举行会演。“剧艺社”演出讽刺国民党政府的《升官图》和活报剧《金銮宝殿》,民舞社演出歌颂解放区生活的秧歌剧《新旧光景》。

民舞社演出最多的是民族舞、边疆舞和解放区的新歌舞。如新疆的《马车夫之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喀什噶尔》、《温柔美丽的姑娘》、《大板城的石路》,西藏的《春游》、《巴安弦子》、《新西藏舞》、《嘉戎酒会》,南方的农作舞,北方的农家舞,传统民间舞《小放牛》、《一朵红花》,创作或改编的秧歌舞剧《插秧谣》、《石榴花开满地红》(抓壮丁)和反映国统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凤阳花鼓》,反映解放区生活的《兄妹开荒》、《新旧光景》与反映工人艰苦劳动的《凿冰舞》,还有《红莓草》、《哪里来的骆驼客》、《草原牧歌》等风情舞,以及用校园歌曲改编成舞蹈的《当我们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舞。

民间歌舞是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深受青年学子的欢迎与喜爱。有些兄弟院校的艺术社团到清华园来交流。民舞社的成员也到兄弟院校开展民歌民舞。如到燕京大学辅导排练《农作舞》、《新西藏舞》;到朝阳学院辅导排练《春游》、《插秧谣》、《凤阳花鼓》;到师院排练《年关》(《白毛女》第一幕),还帮助请舞蹈老师;到中学去教授歌舞。更有民舞社成员将清华民舞社的歌舞带到成都四川大学的学运中去。

在这些活动中, 民舞社的演出水平也不断提高。从简单的手舞足蹈动作发展到具有轻柔活泼的手指、腕部、腰部和足部动作以及民族舞特有的步法、甩袖法、旋转法;乐器上从最初只有锣鼓、胡琴到吹、拉、弹、打俱全;服装上从开始用绸子被面拼缝改制、粘缀凑合而成的“膺品”到借用或筹资制作的色彩绚丽、适合舞情的较正规表演舞服。内部分工也较切实,有舞蹈、音乐、联络、总务等组织。民舞社在学运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结成了一个志同道合、团结友爱、亲密融洽的大家庭。

民舞社的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都是中共党员、或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它实际上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清华进步社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