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体育教育 贯彻方针 培养人才——回忆蒋南翔校长对体育工作的指导和关怀

2007-08-01 |
田端智
田端智清华大学体育教师,1956~1994年期间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956~1966年间曾任校足球队教练
我国当代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原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和北京市高校党委第一书记期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曾作过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蒋南翔同志在清华大学担任校长14年,亲自抓学校体育工作,为清华大学体育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学校也应该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既要抓普及,又要抓提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我作为一名在清华大学工作四十年的体育教师,曾多次参加座谈会,聆听老校长的教诲,受益匪浅。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19571129晚,在校阶梯教室召开体育干部会议,蒋南翔校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毛主席提出的‘三好’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有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生气勃勃,精神舒畅,做到‘人人上操场、天天都锻炼’,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蒋校长的讲话,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有远见的号召。那时在首都部分高校中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体育锻炼高潮,广大同学自觉行动起来坚持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在清华园里,每到下午锻炼时间,同学们都走出课堂、图书馆、宿舍,到操场上去。各班级组织起锻炼小组,集合整队,由小组长带领高呼:“为祖国!锻炼、锻炼、锻炼!”马路上、操场上、球场上到处都是锻炼的人群,热火朝天,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欢乐。那种场面实在太感动人了。许多到清华大学来参观过的外宾都称赞不已,这是清华大学优良的传统。
蒋校长自己也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他经常参加长跑活动,在新林院运动场、在西大操场、在学生的跑步队伍中,有时会看见一位年纪大的长跑运动员,那就是蒋校长。在他的亲自提倡下,干部带头,成立了由校领导同志和教授们组成的锻炼小组,聘请马约翰教授任指导。马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首先进行体检。马老还找出他们当年在学生时代的体检卡片参考,逐项检查对比评述,安排在晚上锻炼,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跟上体育课一样,集合整队,点名。由马老带头做准备活动后,各按计划进行跑步(馆内练习跑道)、体操、打球、拉力器、游泳等体育活动。蒋校长可算是马老的好学生,每逢锻炼时间都提早到体育馆里来。其他同志见校长每次都早到,都不敢迟到了。在马老的亲自指导下,蒋校长直至七十岁后仍能坚持游泳8001000米的距离。
19641,学校在二教会议室召开大会,祝贺马约翰教授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庆祝会上蒋校长讲话赞扬“马老的一生就是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成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培养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清华大学良好的体育传统,马老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坚持工作了半个世纪。年逾八十,还能生气勃勃地继续工作。如果没有非凡的体魄和工作热情,没有身心两方面的很好的修养,那是根本办不到的。鹤发童颜,步履矫健,神采奕奕的马老,受到清华全校师生的敬爱,受到全国体育界的尊重,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和爱戴。1959年建国10周年时,毛主席曾热情称赞马约翰教授是新中国最健康的人。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早在19542月,蒋校长参加体育教研室教师和体育积极分子的座谈会时,就提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指导思想。不久,创造条件在学生和教工中成立体育代表队。后又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按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支持运动员,坚持业余训练。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还建议成立运动代表队工作组,建立党、团组织,办运动员食堂、宿舍,让优秀运动员集中食、宿,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上还可以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训练上严格要求。当时,凡能提倡开展的项目都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组建运动队,先后成立了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棒球、垒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冰球、体操、武术、举重、滑冰、自行车,军事体育方面有射击、摩托车、航海多项等共19个运动队,300多名优秀运动员。到1959年,关于清华体育水平的奋斗目标,蒋校长提出了“业余赶专业”的口号。他说“这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科学生富有聪明才智、又懂科技原理,某些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当时,清华男篮、女篮、足球、女排、女垒等球类项目比赛成绩突出,先后参加全国乙级队和北京市级比赛,获得较好的名次。1959年,短跑、跳高,马拉松等田径项目以及足球、自行车、摩托车项目共有12名清华运动员和赛艇运动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名次,有的运动员、运动队成绩已赶上或超过一般专业队的水平了。同时运动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三好”学生。
“速度为纲,力量为基础”
蒋校长谈话中曾多次指出:“学校体育运动,田径运动是基础”。1959年为了广泛开展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别是短跑运动水平。蒋校长经常观看篮球、足球、田径比赛,从中受到启发。他曾多次与马老、夏老、王英杰等教授和教练员、运动员交谈他的看法。在一次座谈会上蒋校长讲:“要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和成绩,必须加强速度、力量方面的素质训练”。他分析说:“有了速度,腿上有了劲,不但短跑成绩可以上去,对跳远、跨栏、接力跑乃至中长跑、全能运动都有影响。”并要求把短跑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此以后,每月召开一次“高速度运动会”,以男女100跑和4×100接力为主的速度项目的比赛,校系原短跑队员、短跑提高课的学生以及各运动队的队员都参加,约500人左右,最多的一次是1965年春季近千名运动员参加了高速度比赛。每逢高速度运动会,蒋校长总是早早就来到运动场,对同学们是个极大的鼓舞。观看比赛的同学更是人山人海,敲锣打鼓,各系啦啦队为运动员加油、助威。那样的场面真是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这是一项具有清华特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各年级体育课教学内容都安排有短跑,高年级(四年级)的体育课安排了速度及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如三级跳远、跨栏、接力作为教学内容,各班各系以及校短跑纪录不断地被刷新。优秀运动员胡方纲当时以男子100成绩109,三级跳远成绩15.37的好成绩,第一个达到运动健将的标准。
“要出40个运动健将,200个一级运动员”
1964年经历了困难时期后,为了迎接第二届全运会,清华体育在恢复、巩固、发展、提高的基础上,1965年蒋校长在二教会议室与运动员、教练员、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座谈时,明确提出了学校竞技体育的目标,要在几年内依靠自己努力奋斗、培养出40个运动健将、200个一级运动员。为了能达到、完成这个目际,蒋校长亲自指示当时任团委书记的艾知生同志和代表队工作组、各级干部,让大家都来关心运动员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使运动员不仅要在体育上争上游,创造优秀的成绩;而且在学习上、业务上也不能落后;政治上更要严格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蒋校长笑着对运动员说:“一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二是要实事求是。”鼓励运动员树立起五个心,即:决心、信心、恒心、专心、虚心。他分析说:“要下定决心、满怀信心、树立恒心、还要专心,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更要虚心。这个目标,一年完不成就两年,两年完不成就三年,三年完不成就五年,五年还完不成,那就该打屁股了。”蒋校长提出的指标也是根据体育形势的发展结合清华实际而定的,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到1966年初,我校优秀运动员张立华(自行车)、胡方钢(男子三级跳远)、蓬铁权、李作英(马拉松长跑)、姚若萍(女子跳高)、关仁卿(足球)、赵希人(男子花样滑冰)、陈铭忠(男子跳高)、李延龄(男子举重)、陈丰、罗圣仪、李友琴(女子垒球)等12名优秀运动员获得运动健将称号。有3名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标准。有127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有830人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蒋校长在座谈会上,要求各队要抓素质、要协作。篮球队可以去练田径项目。要注意新生力量的培养。各队要有长期的规划。普及面要广才能提高。运动成绩的表现是体现教育水平的一个方面。各个运动队、运动员都要有指标。过去的“五老”即:老指标、老办法、老不破、老苦恼、老检查是不行的。
然而,就在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倍加努力,勤学苦练,距蒋校长提出的目标越来越近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清华大学是受害最深的重灾区之一。蒋校长被打成了清华大学头号走资派,惨遭批斗。清华体育的优良传统及所取得的成绩,统统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货。体育教师、教练员成了贩卖黑货的黑帮爪牙,优秀运动员成了修正主义苗子。十年浩劫,砸烂清华,使清华体育惨遭破坏而未能达到老校长提出的奋斗目标。
三点估计
蒋校长生前非常关心体育教研室和体育老师的成长,他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党历来就是重视体育工作的”。校长特别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更关心体育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1960年蒋校长对当时体育教研室作了三点估计:即体育教研室与党的关系是好的;体育教研室工作是有成绩的;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并号召体育教师要向马老学习,“学习马老的业务、品德,跟着时代前进。学习他热爱工作、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向马老看齐,同马老竞赛”。许多年轻教师从马老的教学、思想、人格和精神等方面受到深刻的教益。马老师德高尚,对青年人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体育教师都把马老作为学习的楷模。蒋校长重视培养第二代马约翰式的接班人。他建议参考马老成长的道路,着手在优秀运动员中选拔培养,充实体育教研室的力量。为解决体育师资问题,蒋校长说:“要两条腿走路”。学校要自己培养,好的经验要推广,优秀运动员可以留校当教师,过去有些学校就这样做过。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支持。轻视体育教师的思想要纠正。认为教体育很容易的想法会影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要大大提倡一下。体育教师的粮食和服装补助应当尽快解决好……今天重温老校长的讲话,倍感亲切。
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是在校党委和老校长直接领导关怀下工作的,是在老一辈体育家马约翰教授、夏翔教授、王英杰教授、杨道崇教授、王维屏教授的指导下组成的,全体同志团结、勤奋、朴实、创新,形成一个战斗的集体。曾被马老亲切誉为“和睦快乐的大家庭”的体育教研室,曾做出过突出的成绩,196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获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奖状,是北京市高校体育战线的一面旗帜。
“现在还是要‘三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蒋南翔校长被重新任命为教育部部长。1979212,在新学期开始前夕,蒋部长就学校体育工作问题答《体育报》记者问,并作了全面的论述“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要求学校加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在新的形势下他重申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的指导思想。“党历来就是重视体育工作的。着重点转移还是要重视体育,毛主席提倡‘三好’,还讲过‘健康第一’。当前学校讲重点转移,就是不学习的要转移到学习上来,不注意锻炼身体的,要注意锻炼身体。要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在还是要‘三好’。身体好是学校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学校培养人才正是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不好,就不能说是教育质量高。”
“学校的会可以少开一点。学生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不重视体育就是对学校工作还不入门。只要校长、党委书记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就能开展起来。”
蒋校长说:“重点学校不但应该是文化教育课的模范,也应该是‘三好’的模范,体育的模范。我们这样要求不是强迫命令而是有根据的。‘文革’前有些工科院校的功课是比较忙的,但体育运动照样开展得比较好。越是重点学校、重点班、体育要搞得更好一点。否则,就不配称作重点。”
蒋校长还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常说不能误人子弟,既不能误人家孩子的学习,也包括不误人家孩子的身体,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学校也应该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
蒋校长多次讲过:重点学校应该是“三好”的模范,体育的模范。学校也应该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蒋南翔同志担任校长的14年里,他根据清华大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亲自抓体育工作,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对那些思想好、学习拔尖、体育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非常重视,年年都要接见,座谈听取运动员的意见。1959年蒋校长曾在自己家里召开座谈会,团委书记艾知生、优秀运动员胡方钢、王光纶等参加,蒋校长就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他说:“有的国家有大学生参加奥运会,而且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能不能有中国的大学生参加奥运会呢?体育比赛也要赶英超美……”校长高瞻远瞩地想到这个问题来与运动员共同探讨。
许多清华大学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有创造,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继承发扬体育的优良传统。当年在学生时代曾是优秀运动员,而今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授、企业家以及各级党政干部。有的还做了党的体育工作,如: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原北京市体委主任林炎志,原北京市体委副主任张立华,原北京市长助理、亚运会秘书长万嗣铨,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司长宋尽贤,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周远清,优秀运动员胡方钢、蓬铁权、刘维琪、关仁卿、王光纶、何浩,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
(《清华人》2007-4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