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大学老校歌

2004-04-13 |
清华大学老校歌

清华大学老校歌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3

1=bE4/4

张慧珍女士 作曲
汪鸾翔先生 撰词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 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 行健不息 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 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 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 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 光辉 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 光辉 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其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 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 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 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 无穷 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 无穷 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大学老校歌歌词释义

  我校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国文和哲学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以文言文作歌词也有弊端,就是其中的典故、涵义对许多人来讲难以一看即知,不少同学“歌焉而不审其义,唱焉而不究其旨”。故此,汪鸾翔于1925年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将校歌逐段作了解析。当时还是清华学生、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贺麟也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书后》,专就“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等句的涵义作了论述。现依两位老学长指明的途径,从当前的视角,用今天的语言,试将老校歌歌词中较为难懂的部分分段释义如下:

  第一段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讲我校地理位置。这里的“西山”、“东海”都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即“西边是山,东边是海”。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讲清华学子的理想是使祖国达到大同社会。“大同”,语出《礼记.礼运》,是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后人们常用“天下大同”来表达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地位差别的理想社会。康有为先生曾著《大同书》,阐述了他基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爰”、“跻”都是达到的意思,“跻”还有“飞越”之意。

  春风化雨乐未央。春风化雨指良好的教育,此句讲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其乐无穷。“未央”:没有边际。

  行健不息须自强。源自《易传-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君子应摹仿天道运行的必然性,努力奋斗,永不停息。

  第二段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此句赞颂我校教学设施完备,尤指图书馆,为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左图右史”:人置身书斋,前后左右都是书。《新唐书.杨绾传》:“(杨绾)性沈靖(沉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恬淡)也”。“邺架”:即邺侯之架。唐朝李泌,家富藏书,曾封邺州侯。后人用“邺架”称赞别人藏书多,校歌用此赞颂我校之丰富藏书。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致知”、“穷理”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术语,常与“格物”连用,都是探索事物内在本质的意思。此句讲清华学子在学校中刻苦钻研,学习前人遗产,探索未知世界。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与第一段“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相对应,上段讲“东西”,此段讲“新旧”,即“今古”。“东西融汇,古今贯通”是清华传统的治学理念。汪鸾翔将此称为校歌所含的“元素”。学习古代文化为今所用,所以说“殊途同归”。而今清华学子仍需学习古代文化的精华,继承先人优良的民族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肴核仁义,闻道日肥。肴核,美餐。“肴”指肉菜,“核”指水果。“闻道”,认识事物的真谛。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探求真理看得比生命还宝贵。此句把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看作美好的精神享受,使我们的思想丰满起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铭记在心。《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海能卑下众水归。魏人曹植《当欲游南山行》曰:“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是说深广的东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之水,正是由于它地势低下。我国古人常以此来赞扬谦卑的人品。《老子-六十六章》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管子-形势解》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庄子?则阳》有:“江河合水而为大”;《荀子-劝学》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都借磅礴江海与涓涓细流的关系,说明了大小、高下、深浅之间的辩证法。校歌以此句勉励清华学子谦逊治学,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这样才能“学问笃实生光辉”。

  第三段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器识:器量与见识,指人的内在涵养、精神境界;文艺:写作方面的学问,运用文字的技巧。《新唐书?裴行俭传》中有“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是讲我国古时知识分子为学修身的步骤。古人首先看重做人的度量与见识,修成大智大勇,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境界。至于“文艺”,则只是器识之末。古人这一见解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所谓“文艺”,已不似古人的写作,应指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聪明才艺。贺麟先生文中写到:“现在的青年大都目光如豆,喜凭一才一艺天生的鬼聪明,来出小小的风头,绝未作丝毫涵养器识的功夫。而我清华同学(我当然在内)也早就有narrow-minded的病根,至今犹未能除掉,……而校歌之‘器识为先’四字,实对症的良药,予吾人以极大之教训,……”。我校长久以来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鼓励学子投身社会实践以“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其中蕴含的民族优秀传统此为其一。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穆叔与宣子讨论什么是古人所说的“死而不朽”。穆叔认为,显赫的家世不能称为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校歌此句抒发我校学子要在各自学科中做出不朽建树的豪情。这里的“无问西东”当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东西学之上,取得世界级的成果,即今天所讲的“创世界一流”。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此句讲我校的学术民主。这里的“介绍”是“引入”、“推出”的意思,“是”为代词,即“此”。与上句相联,是谁把古今中西的学问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立德立言”?是我校。而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贡献,在于我校有对各种学派、观点一视同仁的“泱泱大风”,在今天叫做“宽松的学术环境”。

  水木清华众秀钟。秀,拔尖人才;钟,钟爱,向往。我校齐备的学科、优秀的传统、良好的学风、出色的学习环境、民主的学术氛围,吸引着大批人才,成为了广大有志青年热爱、向往之地。

  万悃如一矢以忠。此句讲清华学子及校友对母校的情感。悃,诚恳、诚实,亦指单纯的心。矢以忠,不变的忠诚。《楚辞-卜居》中屈原向郑詹尹发问:“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呼,将送往劳来斯无穷呼?”我是宁可保持诚恳、忠实的本色呢,还是在无穷的世态炎凉中疲于奔命呢?屈原的忠心是不变的,清华学子和校友对学校的忠心也是不变的。

  赫赫吾校名无穹。穹,天盖。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天的形状像斗笠,就是穹。无穹与无穷通,更有形象感。

  清华大学老校歌诞生于20年代。“文革”后,学校艺术教育部门鉴于形势发展,曾搞过新校歌的征集,但至今尚无一首歌曲得到大家的认同。相比之下,老校歌倒是历经78个寒暑,仍然保持着摄人心魄的魅力。

  在我校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之际,重唱老校歌,可以从中体味我校的历史和传统。此歌的曲调也极具特色,稳重坚定,神圣庄严,与我校的历史及特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老校歌作曲者张慧珍女士是当时我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一先生的夫人。原来歌谱作曲者栏目上注的是“何林一夫人”,这既不符合今天的语言习惯,又显得过于陈腐,故改之。希望老校歌能成为我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路上的号角! (李轩)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