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总理参观清华大学学生毕业设计展览六十周年
1958年校学生文工团自创的歌曲《周总理来到清华园》用真情记录了总理六十年前来到清华与同学亲切交谈,满面春风参观毕业成果展览的动人情景(图1)。

图1- 1958年夏周总理参观清华学生毕业设计展览
整整六十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总理来到我们这群才二十来岁的同学中间,边看边问,走到同学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微型汽车面前,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后说,这个项目很好!要我们再造一辆好一点的送过去给他看。
总理看的这辆车,是学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的成果。当时街上拉人的全是人力三轮车,蹬车工人风里来雨里去,三伏天顶烈日,三九天踩冰雪,很是辛苦。老师和毕业班同学便想着设计制造微型小客车,让师傅们开着小汽车接送客人该有多好。“对,就它了”,“消灭人拉人!”
说干就干,想法很快变成了设计图,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图纸变成了样车。大家的高兴劲儿就没法说了,它可是中国第一辆自己设计的小汽车啊!
周总理的肯定极大地鼓舞着我们,一九五八届同学推迟毕业,苦战四十个日日夜夜,拿出了改进小型车图纸,在北京市委支持下,由北京汽车修理厂制造出一辆“无级传动”微型汽车。
1958年国庆,总理办公室通知说,周总理要看我们的车。下午,车刚开到总理办公室外面,大概是我们的汽车噪声太大,总理听见了,就迎了出来,开玩笑地说:“你们再不来,我就要到清华去看你们了。”开车的汽车系徐大宏老师请总理坐在副驾驶位置,在大院里边转圈边介绍说,车子是“无级传动”,不用换档变速,开起来挺方便,不会开车的人很容易学会。总理说:“我就不会开车,能试一下吗?”徐老师请总理坐上正驾驶位,自己在副驾驶位帮扶着方向盘,周总理非常高兴地试开着我们的微型汽车(图2),并鼓励大家:“你们做的很好,可以把汽车的噪声和振动再减小些。将来还能给家庭使用嘛!”师生们的情绪沸腾了,毕业班和高年级同学再接再厉又做了新一轮改进,技术指标达到了要求,并在1958年底又试制了两辆。

图2-周总理驾驶微型汽车
此后,总理在陪同外国来宾来校参观时,都要介绍清华师生设计制造的微型汽车,坐着徐老师开的车在清华园里巡视。在陪同金日成首相那一次(图3),周总理在清华汽车实验室又一次乘坐了我们的微型汽车。

图3-周总理陪同金日成在汽车实验室乘微型汽车
1959年国庆十周年,清华大学汽车专业1956年入学的同学,簇拥着1958届及高年级同学“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微型汽车,参加了天安门前的游行(图4),兴高采烈地接受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检阅。

图4-国庆10周年游行
1960年,微型汽车项目获得全国文教群英大会的奖励。此后,设计家用小客货车一直成为汽车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图5),还试用了汪克尔转子发动机等先进科技。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同学,大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骨干力量。在红旗小轿车的设计试验工作中,在东风汽车的创业和发展中,在桑塔纳轿车的引进和开发中,在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中,处处都有清华学子的身影,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

图5-第七代微型汽车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从站起来走到富起来并向强起来走去。很多人有了自己的汽车,实现了周总理家庭拥有汽车的预言。中国汽车的拥有量已超过两亿辆,位列世界第二。从1956年我国造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到2017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和销量分别超过和接近2900万辆,连续九年世界第一;其中,轿车和载人小客车销量中,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44%(图6)。

图6-2017中国汽车
在清华大学师生当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还有许多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项目。如,由张光斗教授领衔的水利系师生设计的密云水库(图7),至今仍然是首都人民的饮用水源;土木建筑系师生参与设计(图8)的首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建筑,六十年来仍屹立在天安门广场,见证着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富强……

图7-1959年9月9日毛泽东听取密云水库设计方案汇报

图8-土建系师生参加首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国庆工程的设计工作
抚今追昔,周总理对清华年轻人不畏艰难的创新精神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成了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祖国无私拼搏、奋勇前行。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清华人的心中!”

周总理永远活在清华人心中
(作者为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素材取自清华大学汽車系徐大宏老师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