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镜校情缘——记王纲怀先生捐赠铜镜拓片,兼忆往事

2016-12-22 | 高军善 | 来源 公号“THULibrary特藏” |

2016年9月10日,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首个开馆日,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将自己二十多年来潜心收藏的珍贵铜镜和研究资料,再次献礼母校,表达了王纲怀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挚爱与深情回报。这些铜镜将珍藏在艺术博物馆,拓片将在校图书馆永久珍藏。

2010年王纲怀先生曾先后两次,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中国铜镜和日本和镜各100面。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共接收王先生捐赠铜镜二百七十余面。全部铜镜最终将交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铜镜拓片则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

王纲怀先生与铜镜

铜镜是我国别有特色的历史文物,起源早,流传长,分布广,影响深,兼艺术价值与学术意义。早在北宋晚期的《宣和博古图录》一书,铜镜已作为铜器的一个品类著录,而与钟鼎彝器并列,若此情况延至近代。清之后则有铜镜专著刊行,如梁诗正的《西清古鉴》,钱坫的《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梁廷柟的《藤花亭镜谱》,以及后来罗振玉的《古镜图录》,梁上椿的《岩窟藏镜》等。日本也有学者研究铜镜。建国以后,铜镜被大量发现,相关研究长足迈进,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者队伍。

王纲怀先生著作《止水集》

王纲怀先生是近年铜镜研究领域中成果非常卓著的一位。他于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在工程设计、环境保护方面殊多建树,退休后对铜镜的研究情有独钟。从2003年起发表《西汉草叶纹镜》、《唐镜中的鹦鹉》、《铜禁时期钱监铸镜》、《闰七月铭南唐镜纪年考》等文。自2004年起出版相关著作,包括《三槐堂藏镜》(2004)、《唐代铜镜与唐诗》(2007,合著)、《日本蓬莱文铜镜研究》(2008)、《止水集—王纲怀铜镜研究论集》(2010)、《清华铭文镜:镜铭汉字演变简史》(2010)、《清华大学藏日本和镜》(2011)、《汉铭斋藏镜》(2013)、《中国早期铜镜》(2015)、《中国纪年铜镜 : 两汉至六朝》(2015)、《止水阁藏镜》(2015)、《东汉龙虎铜镜》(2016)、《清华镜文化研究》(2016),从多角度、多方面研究铜镜,著述频丰,贡献独到,在业内颇引关注,甚受好评。

赠镜情深

2010年王纲怀先生向清华捐赠二百面铜镜时,笔者有幸参与了赠品接收工作。先生久居上海,所藏铜镜置于住宅上层的书房内。先生回忆在清华的学生时光时,表达了对清华培养的感念之情,并表明将多年收藏的铜镜捐献清华,是自己为回报母校所尽的绵薄之力。为让接收人员一览为快,先生展示和讲解了铜镜之精美及文化蕴涵,深爱之情溢于言表。在即将开始包装铜镜时,随行同事都跃跃欲试,先生却仅指定我一个人与其合作,其他人则被请出书房去品茶,然后先生带我投入了紧张、有序、严格的包装工作。事先各种准备工作先生做得周到、充分,故操作流畅,进展顺利。中间,同事们几番上楼要帮忙,都在先生展示可喜进度之后,被再次请出去“品茶”了。我曾多次接收赠品,亲自承揽包装工作的捐赠者,想来只有先生一人吧。

次日凌晨,那是先生特意择定的良辰吉日,虽在搬运中提醒大家切莫喧哗扰邻,但在运离铜镜的车辆启动时,先生自己却在楼下燃响了自备的鞭炮,喜庆的鞭炮声撕破了南方三月黎明的寂静与清冷。我钻进押运车,在鞭炮声中,挥手而去。坐在回京的车里,我默默体味先生在鞭炮烟响中拍手、雀跃、欢快之幕后的依依眷恋,体味他独与我的拥别,似是对我,更是对他潜心收藏、朝夕相伴、研思揣摩数十载的件件铜镜,体味那位令我折服的同事感悟之恰切,她当时笑言:“先生这是在嫁女儿呀!”

后记

王纲怀先生所捐赠的铜镜拓片

展开先生新赠的铜镜拓片,翻开先生当年所赠《止水集》,纵然源自同一面铜镜,同样纹美而字古,然宣纸拓片如佳人素颜,书页图片似西子浓妆。先生远嫁而来的“女儿”呀,莫再自叹寂寥,今有姊妹二十,纹墨章朱已妆成,来与为伴长相守。

2014年4月25日,《汉镜文化研究》课题结题会暨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王纲怀学长向母校再捐明代大铜镜。

王纲怀简介

王纲怀,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曾任上海联合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上海建筑艺术中心主任等职。退休后,热爱铜镜文化,自2003年起先后发表《西汉草叶纹镜》、《唐镜中的鹦鹉》、《铜禁时期钱监铸镜》、《闰七月铭南唐镜纪年考》等文章。2004年编著出版《三槐堂藏镜》。曾于2011年4月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自己多年的珍藏――100面中国古铜镜和100面日本古铜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