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西南联大校舍的沧桑

2016-09-18 | 陈岱孙 |

西南联大的前身是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是1937年抗战爆发平津失守后,由当时参加庐山会议未及北返、滞留南京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南京教育部商定组建,并以长沙为校址的一所战时联合的大学。

但到了1937年年底,沪战失利,南京沦陷,长江中游告急,长沙震动,临大在长沙上了一学期课之后,经教育部批准,又于1938年迁到昆明。是年元月,北大校长蒋梦麟率领几位同仁先到昆明,负责组建工作,旋即奉命改长沙临时大学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新校的先遣工作。先遣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急于寻找、租借可供利用的临时校舍。昆明本为后方名城,但绝不可能再有一套可供联大两千多师生驻足的如长沙圣经学校那样的现成校舍。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西南联大先租下了昆明东南城外迤西、江西、全蜀三个会馆为立足地;继向昆明西北城内外的昆华师范学校、昆华工业学校、昆华农业学校、昆华中学等由于战事关系开始初步疏散下乡的一些学校,分别借些教室、宿舍,期于凑成一个分散但够用的校舍。但这东拼西凑的借贷的房室,仍然不足以满足来昆的全校教学和生活的需要。幸而,经有心人的及时推荐,先遣同志在昆明南边蒙自县城的近郊找到包括原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法国医院在内的、又连一片的、可供租赁的空闲公房;外加其附近的,由法籍希腊人经营之歌胪士洋行附设的、适合于作为师生宿舍的一所假期旅店。除了洋行的旅店外,大部分房子的房租都只是象征性的,例如,海关全部的房子的年租金只为法币一元。

在大部分师生到昆之前,联大当局做出决定,昆明城东南隅的几个会馆和其附近的盐行拨归工学院使用;而西北城外商借自各专科学校和中学的分散校舍则归由理学院使用。联大的总办事处则设在昆明城内崇仁街一大宅子内。这分散在东南、西北城内外,寄人篱下的各校舍的综合,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总校。

1938年9月28日,昆明遭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轰炸,邻迩北城墙的昆华师范学校校舍中了好几个炸弹,联大在昆师所借用的宿舍两座楼亦为波及。从这天起,空袭频繁,人心浮动,昆明西北城内外之昆师、昆工、昆农、昆中加紧疏散下乡,腾出大部分的城区校舍。于是联大才得以从这几个学校又分别多借用几座教室楼和宿舍,以应1938学年度开学的急需。

但是,联大从到昆明之日起,就决定要购地自建校舍,作长期居留的打算。经在昆明城郊及附近各县多处勘察后,最后决定购买一片约两百亩的土地,作为总校的新校址,以容纳联大原有的文、理、法三学院及校总部各行政机构。1938年秋末,校舍的草图已出。

但在校当局提出这一校舍设计草案征求意见时,有人提出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这一设计没有考虑到理科各实验室的规范和要求,主张重新设计。校当局不得不顺从“民意”,修改原设计。

事实证明,这一周折造成设计工作几个月的延搁,使我们付出一个很高的代价。就在这年秋冬的几个月,昆明物价飞涨。到了将近年底,设计师向学校汇报,此前的设计已远在学校原预算经费财务所及之外。现在,这原预算经费只够修建总面积少于原设计的二层楼楼群的若干夯土墙的条式平房,而且只有一半的平房能用上原设计的进口的铅皮屋顶,而作为学生宿舍的其余平房就只能用茅草作房顶了。设计师还进一步警告说,如果继续延搁而不立即开工,再过几个月,就连这些条式、草顶的平房校舍都盖不起了。

面临这紧迫情况,学校当局只好当机立断,接受了这平房设计,立即备料开工,赶于半年内完成新校舍的全部工程。新校舍于1939年春夏间全部竣工。文、理、法三学院各系全部迁入新校舍。从这时候起,西南联大才算不完全是寄人篱下,而有了可称为自己的校舍;人们当提起联大校舍时,也就理所当然地指的是这一片平房群。

(节选自商务印书馆《往事偶记》,陈岱孙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