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用心用力答好新时代考卷——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药宁

2021-09-24 | 来源 《新疆日报》2021年7月15日 |

巴楚县委书记药宁。新华社视频截图

201811月,1985年出生的药宁从喀什地委来到巴楚县,担任县委书记。从“激扬文字”到“主政一方”,崭新考卷铺展在他面前。

“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将紧紧依靠巴楚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巴楚的发展倾注全部心血,为巴楚人民福祉贡献所有力量。”这是药宁履新时的郑重承诺。

啃下“硬骨头” 补齐短板

上任伊始,药宁进乡村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全方位了解县情和工作状况。

谋定而动,出手精准。2019年,巴楚县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走好高质量发展路清除“路障”。

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药宁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短短7个月,全县38万人喝上了安全水,让巴楚县彻底告别喝苦咸水的时代。

药宁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危房户,白天实地抓进度,晚上研究破难题,如期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

面对产业基础薄弱,药宁深入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反复交流讨论,根据各乡特点和市场因素,不断创新思路举措,逐乡逐村确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

瞄准市场需求,药宁把棉花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潜力股”,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促成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在巴楚县建成南疆综合试验站,引导棉农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动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自治区召开现场会,“巴楚模式”在全疆推广。

去年,巴楚县2194981628名贫困人口脱贫,1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践行新理念 下好先手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在药宁的推动下,巴楚县依托产业规模优势,20192月启动巴楚纺织城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全国棉花15%在巴楚县完成交易交运。

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在巴楚县落地,实现棉花优质用种全部自给和棉籽加工25万吨、棉纺纱100万锭、织布5000万米、成衣制造4500万件的生产能力,解决直接就业1.5万人,带动4万户农户增收。如今,棉花产业已成为带动巴楚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药宁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关键抓手,从巴楚县实际出发,突破传统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畜牧业是巴楚县的传统产业。如何实现科学养殖、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巴楚县引进了安欣牧业、南达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全县建成养殖小区20个、养殖专业村18个,养殖示范户超过3000户,全年牲畜出栏超过70万头(只)、家禽出栏超过400万只(羽),畜牧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巴楚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境范围一半以上是荒漠。药宁却有另一种看法:“巴楚县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正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宝地。”

2020年,药宁主导启动巴楚县风光储可再生能源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成为巴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引擎”。

干好“心头事” 做好贴心人

药宁把教育作为解决深层次问题的长久之策,对巴楚县教育事业发展投入了极大精力。

药宁全面梳理学校、家长反映集中的问题,起草巴楚县教育教学改革三年规划,提出“一年强规范、两年提质量、三年树品牌”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教育改革。

他推动从甘肃、云南、贵州等省招录2300多名教师,从北疆聘用名优教师担任学校校长,彻底扭转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

药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突破教学质量瓶颈的关键,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绩作为衡量各学校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实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大幅提升。

2020年,巴楚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各族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药宁把人民调解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抓手,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制度,实现232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调解处理基层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2020年巴楚县成功创建“自治区优秀平安县”,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药宁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的考卷,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充分信任。“为民造福,永无止境。”药宁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