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郭大力:清华的记忆(二)

2008-04-25 |

郭大力,水利系

好久不动笔写东西,一搁下就捡不起来了,但是为了在返校活动前完成自己琐碎的回忆,还是逼着自己继续了。

军乐队的岁月

受母亲的熏陶吧,对音乐多少有些兴趣,当然对军乐队的向往还是源于那身神气的蓝色队服。入学员班好像是在89年秋天,在团委旁边的老排练室接受了朱汉诚老师的面试,当时朱老师说我的节奏感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被分配去吹圆号(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几乎不吹旋律的声部)。后来我的弟弟在中学乐队里同样是吹圆号,我怀疑我们的遗传基因是不是比较适合吹这种小嘴儿的乐器。军乐队的哥们姐们和班里的同学大不一样,活泼了许多,因此大家都是很好的玩伴。那时候的音乐素质教育不像现在,小学生随便都能拿出个乐器的45集证书。所有关于音乐的知识都是入队才开始学,至今我对乐理还是一头雾水,可以想见我的水平。说白了就是一个“混儿”吧,认识老婆开始到现在,从没敢在她面前秀过。想想真是对不起先生和朱老师。每天下午4点钟排练的时候,团委小楼就唔哩哇啦的热闹起来,我们经常是三五成群地在团委窗根下自练,因此没少招团委的老师们不待见。先生是我在清华见到的少有的充满激情的老师,他给予我们的艺术上的指导和心灵上的熏陶是没法言表的,我想军乐队所有的队员都对这位可爱的老先生充满了敬意。也许是因为前几年乐队里圆号声部一直人比较少,因此先生和朱老师给予我们几个八字班的新人(丁凤、陈文晖和我)很大的鼓励,我也就在两位先生的呵护下一直“混”在其中。随着技艺的提高,我们除了排练一些传统的军乐进行曲,也开始尝试一些交响乐的曲子。记得排练《在太行山上》时,我们的声部也有一段旋律了,大家都非常的兴奋。随着军乐队一起去了不少好玩的地方,还去过人民大会堂,可怎么也记不起来究竟是哪一次比赛或演出了,总之在自己的影集了保留着那些至今令我很得意的照片。还有一次是到先农坛为当年的国奥队和埃弗顿的比赛当啦啦队,这对于我这个足球迷来说真是意外之喜。91年清华80周年校庆可以说是军乐队的一个巅峰,可惜在百人分列式排演最紧张的时候,我那不争气的阑尾出来捣乱,让我错过了这次演出。校庆那天,我只能坐在看台上看着队友们表演,虽然老师让我穿上队服和大伙儿一起记录了那一时刻,可是不能参与其中,终是我在清华5年里最大的遗憾,对于那条阑尾虽割之亦不能后快。那以后,我就不怎么去队里排练了,因此也就没能升入一队,也没能再和队友们一起打遍天下无敌手,获得一个又一个高校比赛的冠军。在军乐队和社团,我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朋友,他们让我看到了清华人的另一面。除了治学严谨的工科特质,我们也从不缺乏人文的精神。前年去宁波见到当年的队友,经8的陈敏洁,她说怎么也想不起我们一起排练的情形了,也许这就是我给队友们留下的普遍印象,在军乐队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多少次军乐队聚会的时候,当年的队友张罗着一起再排练一个节目,说实话我是有心无力了,真希望在我们20年纪念的晚会上,能听到小陆的《斗牛》。

8字班队友:

黑管:邵菁华、陈敏洁、张碧英、舒少辛

萨克斯:陈宇清、陈鹰

长笛:张利

小短号:陆松涛、姚思民、周红茂、赵明

圆号:丁凤、陈文晖、王高山

次中音:李强、陈玉宇、陈东、王炯

长号:孟虎、付红波

打击:文兵、姚微

学生会生涯

我是个天生喜欢折腾的人,因此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没断过当干部。进了清华,虽然面对那么多天下各方的才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清华的学生干部有着光荣的传统,也不乏光明的前途,最好的例子看看胡主席就知道了。当年多少参与一些学生工作的校友,可能都会对90年的学生会竞选记忆犹新。虽不及驴象之争那般激烈,但也可以说代表了校园民主竞选的最顶峰。由于89年那场运动的洗礼,很多学生被激发出极大的政治热情,这场校园内的竞选正好成了大家演练的舞台。遍布校园的竞选海报,幕后的合纵连横,讲台上的激情演说,还真有一些硝烟弥漫的味道。参加竞选的主角大家都知道了,他现在成了清华年轻校友的代表,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一届学生会赶上了亚运会、华东水灾等大型的活动和事件,因此给了他们很多展现才华的机会,也在清华的学生会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从大一组织新生运动会开始,就在系学生会里“混”了。也许是天生的喜欢串联,所以跟上自85,下至90的很多系的学生干部都有接触,也结交了很多的好朋友。1991年,我也走上了学校的舞台,在二教当着各系学生代表发表竞选演说的时候,我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升华。在清华做学生干部还是挺辛苦的,因为所有学生都是精英,做不好大家不满意,可学校相对来讲还有很多限制,花样也不好搞的太多。因此,每次搞活动时都要挖空心思,左右权衡。写这一段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对学生干部不太“感冒”。但是,我想说的是学生干部的经历对于人格的培养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它至少让我学会了一点,要想调动一个团队或群体的力量,必须要做到换位思考。当你要面对很多人,融入一个群体的时候,这就成了一种必须的技能。当然,学生会的经历又拓展了我的眼界,建立了更多的人脉关系,这是我大学生活里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提到当年的学生会和8字班的交集,有几个人总是要拉出来晒晒。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生部部长,光8的李芩,一个美丽的南京女孩,女生部当年可是帮了文艺部不少的忙;办公室主任,自84的张钢,把我从设计院拖出来一起创业,并肩奋斗7年的战友;外联部的部长,化工系的朱鹏,帅呆了酷毙了,人气指数超高的一个小伙儿;还有生活部的包慎,土木系的,一个精明的家伙,我们曾经一起在河北平山的山沟沟里嚼花椒;体育部的乔步加,田径场上走不死的超人,直到前两天在上海见毕业后的第一面,其儒雅之风令我惊讶不已。另外一个就是常代会主任,力8的张军,不知道为什么当年都叫他老主任。

在清华,我收获了爱情

我不避讳自己的早熟。虽然我一直属于学习不错的那种学生,但对于交友却始终有点离经叛道,不太像家长眼中的那种好孩子。就像很多书里写的那样,上大学离开家,就和继续补习的曾经两小无猜的玩伴开始体味那种青春萌动的青涩爱情。其间的种种经历,家长的苦口婆心,大伙儿回忆一下早年的青春剧就行了。也许爱情那两个字对于十八岁的我显得过于沉重,每次写信见面都绕着它们走,却始终不敢出口。问题就出在了这儿,一年以后,89年那场运动最终改变了我的人生。她被一个慷慨陈词的吉大研究生俘获了年轻的心。可是她的那段爱情延续的也不久,个中原因不得而知。后来她劳务输出去了阿联酋,两年后回长读书,再去美国留学,最终找了一美国老公。

我是9011月的一个周末在著名的七食堂舞会上认识我老婆的,可笑的是我们俩至今除了在舞池中慢走和蹦迪,不会跳任何的舞步。那次舞会是我们系学生会办的,说到这儿想起来当年想在七食堂批一场舞会还是很不容易的。记得那阵儿的舞会为了吸引人,在7点以前女生都是免费的,她是七点后才来的,想免费进场,被我的师弟们拦在门口。我看到这么一个美女被拦在门外,自然就行使权力把她放了进来。之后我请她跳舞,她说不会,我说正好我也不会,两人站在一边聊天,从此就一步步地开始了爱情长跑。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还是有点道理的,我那阵子老是穿着一双片儿鞋(老北京红胶底那种布鞋),上身穿一件对襟的小棉袄,下身穿一条银色的运动裤,胡子拉碴的,按王迎春的话说就是到处晃。她说一看我跟平常的清华学生形象不太一样,才肯搭理我的。后来我问她不会跳舞,涂脂抹粉地跑到舞会上去干吗,她说是和家里闹了别扭。人生的机遇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当年的她属于比较的那种,来去带风,喜欢穿红色和黑色的运动服,绝对属于我喜欢的那种运动型。因为老婆姓赵,我的同学们给她起外号叫赵四,我心里好美啊,她是赵四,我就是少帅了,真是拉风。能和老婆结合,还是经受了不少磨难的,她们家是传统的老北京,规矩多的很,一开始很不适应,加上宝贝姑娘被外地一个毛头小子抢走,老人们有点不心甘。我用了怀柔政策,虽不比勾践卧薪尝胆吧,也是装了好几年的孙子。慢慢适应了他们家的规矩,也学会了做很多的家务,自然博得了丈母娘的欢心。老人家去年以六十八岁的年纪便驾鹤西游,未能安享晚年,实是做儿女的一大憾事。

一晃十七年过去,我们的宝贝女儿都10岁多了。每每谈起我们当年的相遇,就格外珍惜老天赐予我们的这段姻缘。清华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也将一直陪伴我们走到老去。

心的长征

8字班最特殊的经历大家都不会忘记,或许10年、20年之后我们才能写出来仔细回忆。不知道当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在肉体和精神上体验那种炼狱的感觉。我们初识社会,就遇上这样的经历不知是幸福还是不幸,我相信它奠定了很多人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有一点我知道,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始终深埋于我们的心里。因此说我们是一个特殊的,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我想我不会瞰破红尘,也不会像有些父辈那样对社会的变革满腹的牢骚,更不会像80后的年轻人那样不知所求,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力求影响社会。那一段经历,对我来说仿佛是一次心的长征,开始从弱小变得强大。等到我们相聚的那一刻吧,相信很多人会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

时间过得真快,5年前的活动好像刚发生不久,转眼就到了今年的相识20年纪念。在今年的活动组织和策划中,很多8字班的同学都尽心竭力,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为全体8字班校友建立一个互助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平台。27日的纪念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期待着一个5年又一个5年。

值此相识20年纪念活动前夕,拙笔堆砌粗砖烂瓦,只为引出更多的绢玉美文,与大家共同分享当年的回忆。

(转自清华八八同学会主页)

相关新闻

  • 032016.03

    清华:梦开始的地方

    1988,清华大学水利系,来自二十五省的30个青年就这么被命运拴在了一起,在清华园这个全球最美之一的校园中,开始了相互支持的五年同窗生涯。看着当初入学....

  • 252008.04
  • 122020.08
  • 022018.11

    易波:我的清华记忆

    不知不觉,毕业已近二十年,而关于清华的记忆却如同树荫里的斑驳光影,或是水面的粼粼波光,总在心中熠熠生辉。

  • 222023.03

    松堂牧场的清华记忆

    清华大学历史上,最早曾在1930年代租用“实业部中央种畜场北平分场”,就是那处在香山附近“几百亩广阔的松堂牧场”,用作农业研究所的实验农牧场。抗战胜利后,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清华农学院。虽然发生在近百年前的这段历史早已远去,但通过对散落在史料中的珍闻逸事悉心梳理,已然不复存在的松堂牧场还是透过文字和影像,显露出其特有的风采。

  • 192024.02

    青葱岁月里的清华记忆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302020.0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时光轴下的记忆

    自1946年10月梁思成先生创办建筑系以来,一代代建筑人的青春记忆与共和国相伴,已镌刻成74年的时光画卷,记录了不同时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

  • 172010.06

    福建莆田创新人才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创业

    据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5日上午,记者从福建莆田市组织工作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莆田市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

  • 102018.10

    王树人及同窗黄祖恩的清华记忆

    1958年,王树人、黄祖恩和70余名同学终于得以从清华电机系毕业。此次毕业极其不易,反右的浪潮袭来,电机系同级90余人,最终只有70余人得以顺利毕业,....

  • 252017.04

    丁照:留住那些即将逝去的清华记忆

    我自1953年进入清华,1960年离开,亲历了50年代的清华历史。其中除人所共知的“肃反”和“反右”等政治运动外,还有不少琐碎往事也点缀了那个时代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