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包芳涵:毕业55周年重聚清华园

2008-06-05 |

——记1953届机械类校友2008年聚会

包芳涵(1953 机械)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2008569日,机械类1953届校友相约聚会于清华园,大家度过了美好、欢畅、难忘的三天。

机械类1953届校友们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才从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三校聚集到清华园的,当时三个学校机械系入学的总人数有二百多人。由于当时正在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经济建设急需,我们的学制从四年缩短为三年,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日子很短,还有一部分同学被提前抽调当教师(力学、金属工学、制图……甚至有的被调到数学、物理教研组),少数被送到苏联去留学,还有一部分在1953年初蒋南翔校长来校后被派往哈尔滨外专学习俄语,准备为苏联专家当翻译。此外,一些同学参军参干,另有几位比大家更加提前地离开学校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时院系调整入学后我们就被分配为四个专业: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动力机械系热力发电专业;机械制造系铸造机械及工艺专业;机械制造系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工具专业。所以,我们这些同学只有一段短暂时间朝夕相处,甚至有的彼此都没有见过面,只是在毕业几十年后为了建立校友通讯录,通过多方查找,又经过几次校友聚会,才逐渐使大家建立起了联系,促成了几年一次的校友聚会,使大家关系日益密切。这次校友聚会,国内外校友,包括几位夫人,共计有七十多人欢聚一堂,畅叙友谊,使得大家都极为高兴。

旅居美国的谭天祐、徐大宏和俞海清三位学长不辞辛苦,克服了许多困难,提前几天就分别专程赶回学校来参加聚会。谭天祐学长的夫人身体不好,他就准备好一个星期的食品放在家中供夫人取用,然后远渡重洋来参加聚会,同窗情谊之深可见一斑。林国经五十多年没回来过,这次能与大家相见,百感交集。有些身体不好的同学,或持手杖迈着艰难的步伐,或由家人陪同前来与大家见面,大家要求与老同学们见面的迫切心情,令人十分感动。

57,正式聚会的第一天早上,本市和本校的,以及当天从外地赶来的校友们全都到近春园宾馆报到,宾馆大堂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报到和简短会面后,就在近春园多功能厅召开了全体大会,钱振为向到会的全体校友们致欢迎词后,汪劲松副校长在会上介绍了学校近些年发展的大好形势,尤其讲到三年后百年校庆时,即将在目前汽车楼一带建起新清华学堂等雄伟建筑的前景时,大家深受鼓舞。陈丙森同学代表聚会筹备组致了欢迎词并宣读了有些没能到会同学的来信及诗作。

李式点学长今年84岁是我们中年龄最长的同学,50多年前参军的张滋烈学长是我们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们在会上作了发言。周力行学长获得了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学校去年学校中得到的最高奖项之一,他在会上介绍了他老有所为的经历。原副校长倪维斗院士、航空航天学院郑兆昌教授等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此后高维山学长带领大家唱起了《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使大家仿佛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学生时代在班级文娱委员带领下唱歌的情景,这高歌一曲更是唱出了当前大家的心声。整个大会进行得十分热烈、欢快。

这天下午,校友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美术学院、节能大楼及紫荆公寓等学校近年来的崭新建筑。这些单位都派出了专人热情接待讲解,更让校友们体会到母校的温暖。在参观中大家深深感受到学校走向一流大学的步伐。一直生活在校内的一些同学也只是在这次参观中才比较深入地看到了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

58上午,许多同学乘车进城参观了宏伟的鸟巢水立方两处奥运场馆的外观。下午又进入到国家大剧院,饶有兴趣地对那些演出厅进行了细致参观,还聆听了几处小乐队的精彩演奏。

59上午在汽车楼会议室,请到苗日新教授给大家作精彩生动的报告,讲述了从清代以来清华园建筑的历史沿革,他考证了许多校园建筑的细节问题,大家感到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趣,引起了阵阵掌声。报告会后的时间留给原在同一学校入学的校友们座谈,分成清华、北工、燕京三个小组活动。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过去和现在,并纷纷拍照留念。中午聚餐后,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互相告别。

几十年来,我们都经历了花甲之年、古稀之年,个别同学还已经达到了耄耋之年,不少同学身体或多或少有点毛病,互致问候时免不了会谈及健康问题,在惜别之际,相约要保重身体,争取达到“米寿”(八十八岁)或“茶寿”(一百零八岁),百年校庆及毕业六十周年时再来相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