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学以致用 学以报国

2008-12-02 |

雍瑞生(1982级化工)

我于1982年,由宁夏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化22班,我们班主任是何小荣老师,辅导员曲德林。我们班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例如,上届化工系主任刘铮、现任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总经理喻宝才等。

雍瑞生20069月回校参加化工系建系60周年活动时留影。

我是宁夏人,1987年我毕业时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边疆,建设家乡,我来到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扎根西北,从事石油化工事业。宁夏石化是一个大企业,它当时也是一个新企业,急需能够尽快掌握进口装置技术的人才,对于个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作出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加工作后,我在公司调度室倒班近6年,参与了公司第一套大化肥装置的试车、开车工作,充分掌握了全公司的工艺技术和流程。曾任车间主任,生产处长,厂长助理,1999年任公司副总经理,主管过生产、设备、安全、环保、质量、工程、供应、技术、规划等工作,2003年被中国石油选送到美国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做了一年访问学者,去年担任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回首近20年的工作历程,看似平凡,实则经受了种种考验,是清华精神始终鼓励着我不懈地努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从进入清华园那一天起,我们很多同学都会油然生起一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学以致用,学以报国”是我们的梦想和奋斗目标;尤其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当年,我们化工系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可谓是家喻户晓,整整激励了一代青年人。

安心从基层做起

记得工作后最使我受益匪浅的是老师这样的话:“你们工作后,首先要夹着尾巴做人。”意思是,你们都是清华毕业的,就是你不想骄傲,别人都认为你骄傲。大学生毕业到工厂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只有知识和理论,但是没有实践经验并且动手能力差,一定要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甘做小学生,低调做人,行胜于言。

我牢牢记住这句话,使我能够心平气和地从最基层做起,真实地接触工人,了解他们的苦和乐,也不断地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可贵的东西。我刚到工厂的时候,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生产中什么矛盾问题都遇到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有3年的时间和工人一起倒班,后当了调度长,6年后任车间主任。将近9年的基层锻炼,我不但掌握了从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到组织攻关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还了解到了基层工人的想法和需求,学会和人打交道,特别是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我们都明白树与根的关系,对于一颗树来说,它的根有多深,树就有多高。对于一个人来讲,只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就大的事业。对于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到基层工作,去艰苦的地方得到锻炼,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缺了人生这一课,那就象墙头芦苇一样,显得头重脚轻根底浅。

实践中求创新 科学管理中求发展

在担任车间主任的时候,车间关键设备二氧化碳压缩机,经常出现“O”型圈断裂、烧瓦的问题,影响到整套装置的稳定运行。为了解决困扰车间生产的难题,我广泛查阅技术资料,立足于生产实际,大胆提出压缩机与高压系统同步升压开车法,缩短开车时间,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同行业开创了先例。车间技术管理有很大改进,这期间完成了一批技术攻关项目。1995年,车间质量攻关小组(QC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QC小组”,极大增强了工人们的信心。此后,公司的QC小组基本上每年都能获得行业内的奖励。

在主抓、主管生产期间,为了优化公司生产,挖潜增效,我提出降低气化炉甲烷含量,提高氨产量的思路和措施,为公司实施年增效2300多万元;99年创造了同类装置年产尿素最高的全国记录。宁夏石化公司的第二套装置,是一套二手设备,当初技术资料短缺,建设、试车和开车难度非常大,我带领工人、技术人员们一道,吃住在现场,奋斗在一线,不分昼夜,实现设备中交及投料一次成功,并创造国内同类装置原始开车时间最短纪录。

在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海尔老总张瑞敏的管理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在车间建立“日事日毕”体系,每位员工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每天都要尽全力来完成当日的工作。考核办法也做了相应改革,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从以前大家“躲任务”转变为“抢任务”。

清华园,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化22是我难以忘怀的家,真心地感谢清华,感谢清华的师长们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坚强的意志,给了我永不松懈的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