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忆“工化系体育三年翻身”

2009-02-02 |

李克健(1965工化)

工程化学系成立较晚,与兄弟系比较,是个新系,也是个小系,至1963年只有900多名学生。

下午4点后西大操场群众体育锻炼的人群

清华大学历来崇尚体育,是当时北京高校运动会绝对冠军,据说马约翰教授一度是国内唯一的体育教授。蒋南翔校长提出“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要求各系抓好体育锻炼。但工化系的体育水平较差,在全校运动会上一般是倒数第二,仅比人数更少、同样是新成立的工程力学数学系强一点。大约是1963年暑假开学后,工化系党总支书记滕藤老师提出“工化系体育三年翻身”的口号。他在动员会上说:清华大学要求同学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学化工的更应该有个好身体,希望大家要注重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此,在系学生会下成立了“体育组”,由系学生会副主席鲍浪(女,化605班)主管,系会主席何金凤(女,化607)也分出很大精力抓体育,分团委书记刘述礼老师更是把体育三年翻身看作分团委的重要工作。我当时已是五年级,担任班上的团支部组织委员。系里决定调我到系会担任体育组组长,化6012段云富任副组长,还有几位同学(如化6的武振淮)为成员,似乎是系会中人数最多的组。由于系领导重视,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按惯例,大五学生将进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般不再担任过多校、系社会工作。我虽有点体育基础,曾担任过班里体育委员,但不是体育尖子,校级运动会从未拿过成绩。但对系里的安排我愉快接受,并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

记得当时的工作方针是:狠抓群众性体育锻炼,提高全系同学的身体素质,以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需要,为能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奠定基础。在群众体育锻炼的基础上,选拔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拿名次重要,练好身体更重要”。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在组建体育组后,每一个年级都配备了一名“年级体育干事”,协助各年级、各班级抓好群众性体育锻炼。我们的工作方法是广泛动员各班抓好每天下午4点的体育锻炼,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摸清有体育特长同学的底细,动员他们加强训练,为系争光。由于当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体育锻炼受到很大冲击,加之学业繁重,不少同学有抵触情绪,“懒得动弹”,工作中困难不少。但体育组的同仁们不厌其烦,走班串楼,反复动员,加上系领导支持,使工化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开展起来,群众体育活动一改过去的沉闷局面,“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开始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每天下午4点后,西大操场锻炼的人群中,工化系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组建系代表队也是重要措施,当时有什么样的校代表队,我们就组织什么系代表队,把略有体育特长的同学组织起来加强训练,因大多数人有一定基础,成绩提高很快。体育组成员虽然成绩不佳,但为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掌握真实情况,都带头参加各代表队或参加群众性锻炼。如,我参加中长跑队,鲍浪参加女子跳远,武振淮参加投掷队等。“要从低年级抓起,高年级也要做贡献”,新入学的化9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从入校起就抓好他们体育锻炼,发掘其中有体育特长者,推荐参加校、系训练队。为使更多的同学进入校代表队训练,系党总支副书记黄志冲老师到校学生会体育部和各代表队“走后门”,要求尽量多吸收工化系学生参加训练。如有一位化9男生,短跑成绩很好,推荐其进入校队,后来成为校运动会百米跑第一名。毕业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因面临毕业,已“顾不上”体育锻炼,但他们中有不少尖子人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盯住他们不放。群众性锻炼不能丢,体育尖子参加校、系训练队不耽误,同样取得很好效果。滕藤书记非常关心这一工作,多次听汇报,提出许多很好的指导意见;刘述礼老师紧盯不放,关心着每一点进展和困难,不断鼓舞着大家的工作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的春季运动会上,我们几乎把所有项目都报满,成绩不行也跟着锻炼,是参赛运动员最多的系。为鼓舞士气,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啦啦队,为运动员摇旗呐喊。比赛结果,工化系获得前三名的不多,但五、六名不少,总分为全校第九,位居倒数第4,有了明显进步。化5有位女同学,身体不是很好,平时练习舞剑,也报名参赛武术项目,因该项目报名者很少,她获得优异名次。链球是冷门项目,敢报名的不多,化7的一位同学虽然水平不高,但勇敢地参加了比赛,并取得名次。

1964年暑假后,我已进入毕业班,无力再做系会工作,回班参加毕业实习和设计。化6的几位同学继续工作,成效卓著。1965年春季运动会,工化系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女子团体第四、男子团体第二的好成绩。“三年翻身”的目标不到两年已经达到。毕业后我仍关注着母校的运动会,据悉,1966年运动会工化系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的“大满贯”,成为清华大学的体育强系。

事情已过去40多年,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人非物亦非,知道此事的人可能已不多。但我每每回忆这段往事,心中有种快感,或者说是一种成就感,觉得我们这些学生为母校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滕藤同志一生注重身体锻炼,虽已78岁高龄,坚持游泳,身体硬朗,仍在为国事操劳,从他18岁加入中共地下党算起,已健康地为祖国工作整整60年,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刘述礼老师抓工作认真,性格开朗,方法得当,政策水平高,得到学生们的尊重,可惜他因病英年早逝,在此寄托我的怀念、哀思和敬重之情!何金凤、鲍浪、段云富、武振淮等当年的同事、战友,多年未谋面,都已是花甲老人,以此文表达我的思念、问候和祝福,望各位多多保重,健康长寿!

我们都要记住那句话: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

相关新闻

  • 112022.08

    杨俊林:我的求学路

    人生就像一本书,翻开是故事,合起来是回忆。一滴水虽小,但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命运聚焦着那个时代的缩影。我老家是河南林县,因为父亲早逝,我和妈妈哥哥住在姥姥家,姥姥孤身一人,家里没有劳动力,妈妈无奈改嫁,我和我哥哥被迫要饭。哥哥十四岁离家当工人,我是十三岁时姥姥带我到太原投靠到姨妈家才开始上小学。要不是姥姥带我走出穷山村,要不是姨妈收留我,要不是哥哥十四岁当工人供我...

  • 312017.03

    从《致孩子们书》中看梁启超带病工作的最后三年

    梁启超在世的最后三年,是在重病缠身、工作繁忙、派系纠缠中度过的。他曾说“打算在最近期间内把我全部分的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他以著书立说、授课演....

  • 272013.04

    电子工程系无三年级校友毕业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

    4月27日上午,电子工程系(简称“电子系”)无3年级校友毕业50周年纪念会在罗姆楼电子系馆召开。

  • 022024.01

    春风化雨乐未央——校友支持项目与我的四个三年

    2023年11月初,我作为“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公共管理学习班”学员代表受邀参加吕大龙、邓锋校友捐赠仪式,并在座谈时汇报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回顾了清华校友支持项目对我成长的重要作用。后,老师们希望我从这个角度再挖掘写篇文章,与更多校友分享。近日适逢窗外飞雪,感慨上头,我和雪而书,谈谈校友支持项目对我的引领塑造。袁周在捐赠仪式上发言第一个三年︱心无旁骛探索“大学之道”我是2010年进入建筑学院读书的。报...

  • 302016.08

    邵宁:回看“国企三年脱困”那些日子

    现在的国企改革,又到了深化提速的关键时刻。此刻,听邵宁回忆当年国企改革历程,尤其是最为艰难的那几年,以及随之启动的“国企三年脱困”,应该能获得某种启示....

  • 032008.03
  • 272007.11
  • 122016.04

    化工系分会

    在多年来重视联络行业校友、为校友发展服务的基础上,2015年度化工系校友工作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校友在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优势上,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若干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2020.10

    王潇:在逆境中坚守,在奋斗中新生——我的三年驻村感悟

    王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MPA校友,2012年河北省选调生,目前工作于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起到河北省馆陶县后时玉村参与精准扶贫,任驻村工作队员。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读MPA三年,让我真正走...

  • 05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