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宝生:诗一首

2009-08-26 |

为习亚华等清华校友重返青藏线而作

赵宝生(精仪系1969届)

清华三百士,峥嵘岁月稠。

西北筑天路,高歌会兰州。

荒原遗足印,古渡探中流。

梦织青藏线,路通宁白头。

功成人离别,情思系晚秋。

网呼四海应,邀约故地游。

重聚平生快,开怀醉方休。

名利付谈笑,淡定对恩仇。

嬉骂一如昨,放肆言无忧。

天老人未老,童心向高丘。

作者赵宝生为甘肃省校友会秘书长。现任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主任,原甘肃省工会主席,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四O四厂书记。

附:兰州校友会刘光亮(工化系1975届)校友的《重返青藏线----清华学子2009

34年前,即1975年年底,300多名清华学子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三省一线”——青海省、西藏、新疆、青藏铁路,支援祖国的西北建设,为青藏铁路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2005年在毕业30周年的母校校庆大会上,原青藏铁路的领队习亚华校友向母校交出了她的答卷——《风雪青藏线》,在这本书里,她用饱满的热情真实地纪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这群无怨无悔的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原母校书记陈希给每个院系领导发了一本。34年后的今天,2009814,在习亚华校友的组织下,他(她)们又从北京、云南、山东、重庆、深圳、兰州,聚集在当时工作的铁道部第一勘探设计院(其中还有4位革命的第二代人),重走当年曾经勘探设计过的青藏铁路的线路:青海湖、格尔木、五道梁、风火山、羊八井、拉萨。

秘书长赵宝生主席代表甘肃校友会举杯为他(她)们重返青藏线壮行!请大家记住他(她)们的名字吧:

习亚华 建工系暖22

马玉发 计算机系计22

张宝兰 建工系房23

李负栋 电力系高21

宫燕生 计算机系计22

苏明 化工系化21

张云华 建工系暖22

杜万国 电力系高21

在赴青藏线的队伍中有四位是清华革命的下一代,他们是:

习亚华的儿子,韩贵茂的儿子和儿媳,赵书阁的女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习亚华的儿子负责这次活动的全程摄影和录像。

因身体或工作原因未能上青藏线而派子女来的校友有:

韩贵茂 建工系建21

赵书阁 机械系机21

在兰州送别他们的校友还有:

孟苏芹 计算机系计22

王金成 机械系焊21

胡忠诚 化工系分21

黄月英 建工系暖22

李振伦 机械系铸21

刘光亮 化工系化21

2009年8月16

相关新闻

  • 142025.06

    刘桂生:一位有思想的史学家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82011.11
  • 102017.07

    弦诵幸未绝——诗歌折射的西南联大岁月

    人走了,历史远去,但诗还在。那些有意味的故事,就像珠子穿在这诗歌的红线上。由诗,可以重新听到心灵的歌唱,历史的叹息,使人感受到文学的深远之美。由文学所....

  • 112020.08

    校庆纪实:各地校友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62012.04
  • 032012.01
  • 302021.11

    西南联大是如何“一联到底”的?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的歌词,也与清华校长、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梅贻琦的治校育才理念呼应共振。“救国的方法极多,救国又不是一天的事”,“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成有用人材,将来为国家服务。”(梅贻琦《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演说》)

  • 212022.12

    校园忆趣与得道之乐——怀赵宝煦先生

    2000年夏天,我约访赵宝煦先生。午休后,沿着未名湖畔的林荫路,先生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悠悠而来。摄制组选好了一块湖石为凳,他坐下,气色和悦,慢声细语道来:“日本人来了,我在念大一,我自己对理科没有兴趣,但是我功课好,我能考上理科。那时候沦陷区的学生,自己稍微能考理工的,就不考文法。不管有多大兴趣,都不考。因为学生们当时就认为,你考了文法就要当汉奸,要跟日本人走了。”赵宝煦这一段选专业的曲折,道...

  • 302015.06
  • 222015.12

    孟凡茂:读陈石遗的一首诗

    如今这首诗还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记录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婚恋的可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