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龙:初入职场

2009-12-18 |

王龙(2009水利)

在祖国母亲六十岁生日的时候,我结束了求学生涯,来到了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仅两个月,因此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有的只是一些初入职场的感受和体会。

光环·清醒

刚来到天津港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被清华这个光环所环绕。领导向别的部门介绍我的时候总是附加说明我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同事们问我的毕业院校,当我回答说是清华毕业的时候,大家总是显示出很惊讶的表情,然后说些很崇拜之类的话;几个比较要好的同事还开玩笑说天津港将来的总裁就是你了,苟富贵,勿相忘……

面对这些光环,我却很清醒,因为我知道,光环虽然美丽,但却是短暂和虚幻的。作为来天津港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对很多人来说,我的到来可能很新鲜。但是新鲜感过后,光环破碎,能证明自己的,只有出色的工作能力。

迷茫·思考

在清华读书五年,一下子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只身一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总是感觉有些不适应,有些孤独感;来单位上班的这两个月里,工作也比较清闲,主要是熟悉一下单位情况,因此有点无聊;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一看是1700,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很大,当时倍感郁闷,心想只拿这点钱将来可怎么生活啊……这些都曾使我感到迷茫。

迷茫就需要思考。其实只要一点点冷静的思考,这些迷茫便会随之而去。来到新环境的不适应是人之常情,在新的岗位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熟悉业务,不可能刚来单位就干很重要的事情,既然没有为单位做出贡献收入当然也就很低。因此,我感觉初入职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牢骚满腹,而应摆正心态,尽快融入新环境。

责任·行动

清华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号召大家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为祖国培养出了许多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学校为我们毕业生提出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报国家,济社会,福泽人民,建功四方”的择业观,鼓励我们去京外、去基层、去西部、去国家的重要单位就业。学校给我们提出八大类就业方向,其中重点国有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我响应学校号召,来到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我是博士毕业,正常情况下国家培养一个博士需要21年,花如此漫长的时间培养一个人才实属不易,因此我们踏上工作岗位后,毋庸置疑的应该好好为祖国服务。我认为坚持祖国至上、人民为先,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统一起来,为天津港的发展,为国家滨海新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自己的责任。

行胜于言,履行责任需要我们去行动,去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志存高远,二是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就是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要让平凡的生活淹没自己的追求和热情;脚踏实地就是要从零开始,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谋求发展。

用清醒面对光环、用思考去除迷茫,用行动履行责任,为母校争光,为祖国添彩!

(天津校友会 推荐)

相关新闻

  • 142011.04
  • 032009.06
  • 222009.06
  • 142018.11

    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王蜀龙的故事

    我父亲黄枬森和大舅舅王蜀龙都曾参加过抗战,虽然他们的故事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丰功伟绩,但是,他们作为热血青年,都尽到了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

  • 072016.01

    李娜:职场之我悟

    职场教训和经验——阐述我摔过跟头爬起来的一些稍有理想化的感悟吧

  • 282016.03

    入校晗亭合影

    入校时在晗亭的合影(铸42班)

  • 052020.08

    诸葛越:职场前五年

    记载一下我在职业生涯最初的五年(准确说是4年零2个月)工作过四个公司,经历过裸辞,一周拿5个offer,被解雇,在家里当了一年全职妈妈,重回职场面试被....

  • 092024.01

    田芊:回到那一年——初入清华园的回忆

    那一年,1964年我踏入了清华园,是我的一生中新的起点。1970年毕业留校,从此一直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清华。当年入清华时的情景,至今虽然许多已淡忘,但仍有不少点滴记忆犹新。此时,我真想回到那一年,1964年。

  • 082023.11

    王景山:一入鲁门深似海

    6月9日,99岁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研究专家王景山去世;6月15日,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杨义去世。一周之内,鲁迅研究界失去了两位著名学者,让沉寂的鲁研界引起关注。改革开放之初,鲁研界曾出现“四代同堂”的盛景,带来了鲁迅研究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本本书都讲鲁迅,“全是鲁货,大有非鲁迅无杂文可言之势”。王景山曾说,在新旧两个社会里,总有一些人拒鲁迅...

  • 292016.08

    联大校友王蜀龙自美返乡领取抗战胜利纪念章

    2016年7月下旬,91岁的西南联大校友、美籍华人王蜀龙先生,带着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侄女等共9人,从美国纽约飞抵中国,专程参加中央统战部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