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吕恩民:跟苏联专家学习的日子

2010-07-14 |

吕恩民(1953电机)

1953年,我国打开了第一个五年建设的序幕,也是我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日子。当年920日,由我带队率领分配到东北的清华学子,来到东北电管局,除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机关外,其他同学分别到电厂、煤炭部门和施工企业。大家握手告别时,既为同窗数载而恋恋不舍,又为能投身到祖国建设而兴高采烈。

我被分配到设计处国外设计科,领导告诉我:相继由苏联援建的新电厂和旧厂的恢复建设,任务很重,国外设计科便是为配合国外设计而设置的管理部门,你要认真向苏联专家学习,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我深感所负的担子很重,也为组织对我的信任而欣慰。

但我从阜新电厂实习回到局机关后,尚未接触实际工作时,领导找我谈话:由苏联专家指导设计的、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220千伏虎石台变电所开始启动,派我跟苏联专家学习。当时,我高兴的不得了,本来清华毕业时,便拟派我到苏联留学,一切都准备就绪,但因计划变动未成,这次有跟苏联专家学习机会,对我也算是一次补偿。于是,我便从1954初开始,先到长春电力设计院(现东北电力设计院),不久,又转移到北京电力设计院(现华北电力设计院),历时近二年多跟苏联专家学习的日子。

那年,正是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经过三年恢复,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而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也是建设的重点。解放后毕业的一大批大学生,如潮涌般奔上了东北建设第一线,从关内招聘来东北的各方人才也蜂拥而至.无论在长春还是在北京的设计院,年轻人个个意气风发、奋勇争先、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呈现一片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苏联莫斯科动力设计院派来一位电气专家鲁格沃依,个子不高,稍显瘦弱;一位是土建专家巴基洛夫、身格魁梧高大,在卫国战争中失去了一臂,这两个人都40多岁。由长春设计院分别派电气、土建设计人员,在两位专家指导下进行设计。我则跟电气专家学习。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北京电力设计院进行的。

总容量为120兆伏安(单项三台40兆伏安和一台备用相)220千伏变电所设计,对我国来说尚属首次。从总平面、主接线、配电装置、构架设计、设备选择和公用系统等,对于初出学堂的学子们来说,一无资料,二无经验,十分生疏,甚至摸不着门。如果没有苏联专家的指导,可以说寸歩难行。

在当时的形势下,我国不但在政治上一边倒,在生产技术上更是一边倒,对苏联专家建议无论大小不但认真记录在案,而且要不择不扣去执行。两位专家为人和善、态度平易、工作认真、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使我们对他们十分尊敬和崇拜,对他们的指导更是心悦诚服,对他们的建议更是无异议。我们这些年轻人,因为多数人都刚出校门,阅历很浅,经验不足,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是好好学习掌握本事;二是敢于实践,在专家指导下,动手设计;三是不因是临时到北京工作作外来客,热心参加各项活动,不做局外人。

苏联专家统筹整体设计方案,并为我们每个人分配设计任务。手把手的教我们去构思和制图。我作的220千伏APF2507断路器安装图,专家先把草图画出来,告诉我构支架的尺寸,压缩空气管路的布置,我画出图后,经他审阅提出意见,我再反复修改而成。在压缩空气系统设计中,我们没有可参阅的资料,无从下手,他把带来的《压缩空气系统设计手册》交给我们,让我们学习。我们未经他同意,几个人分工把这本手册翻译过来,幸而在毕业时以速成学习法,我学习了俄文,总算出了一把力。有了这本手册,我才作出这个系统设计,深得专家的肯定。专家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的热情很赞赏。后来,他把带来各个专业的手册主动拿出来,如《防雷接地手册》、《油处理设计手册》、《导线机械强度计算手册》、《配电装置设计手册》让我们翻阅学习,手册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可操作性强,使我们受益非浅。

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专家还为大家讲课,譬如《户外配电装置设计》中,如何确定构架高度、宽度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相间距离等,他专门为设计院从事电气设计的人员,从计算导线的风偏角讲起,全面阐述了户外配电装置的设计原理。

正是在苏联专家谆谆指导下,通过220千伏虎石台变电所的设计实践,使我对变电所的设计,基本掌握了构思的原理,全面了解设计的内容,明确了各项设计的具体要求,练就了制图的要领,这对于我后来从事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计的审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同专家共处的日子里,我们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火车餐厅共餐时,不时谈笑风生,共叙友情;在假日里,专家请我们去他们居住的北京友谊宾馆,赏识宾馆的豪华,品嚐西餐的美味;他们夫人来华后,我们在舞池里,伴他们翩翩起舞,兴致勃勃,别有风味。而我们这些来自各地的年轻人,在那火热的年代中,相处的日日夜夜,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建立起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同舟共济齐努力的和谐集体。

跟苏联专家学习的日子并不长,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的记忆,是十分珍贵的,我们一起相处所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是长存的,那火热的、奔放的、向上的、真挚的、纯真的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近六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仍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相关新闻

  • 292016.06

    新疆清华校友会关爱“守望天山”老年专家学者项目启动

    6月1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华大学校友会主办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关爱“守望天山”老年专家学者综合咨询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乌鲁木齐市沙区友....

  • 172013.06

    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九江 研讨陈寅恪学术成就

    “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为了用义宁陈氏的爱国之心、民族大义、不屈之志、正统家风、宏大学问、不死精神来教育后人,激励后人。”16日,在江西九江举行的陈寅恪学术研讨会上,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郑翔如是称。 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召开  苏路程 摄  据了解,由九江学院主办的2013年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陈寅恪夫妇归葬庐山十周年纪念活动16日至18日在江西九江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40余位两岸专家学者及陈氏后...

  • 022008.12
  • 222021.09

    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

    学校高度重视和关怀校友学习进步,清华校友总会自2013年起启动了以“推动校友终身学习、促进校友职业发展”为宗旨的“清华校友学堂”项目。2018年,学校为更好地服务校友成长成才,延伸清华育人成果,传承清华精神文化,决定在原有“清华校友学堂”项目等工作的基础上推出“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旨在开拓校友视野、完善校友知识结构、增加校友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校友成长成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

  • 142016.03

    图书馆学习

    图书馆学习

  • 082009.09

    九江才子黄金星家乡传授学习经

    黄金星,1982年12月生,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7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  2001年的高考,让所有的九江人都熟知了高考状元“黄金星”这个名字,一时间,“黄金星”成了学习优异的代名词。《幸运52》、《人物新周刊》等节目的参与让大家认识了不一样的黄金星,他的表现告诉大家:黄金星不只会读书,而且善于学习、会玩,且综合能力很强。近日,已走上工作岗位的黄金星回到了九江,他将自己20年的学习感悟和经验总结出...

  • 122020.08
  • 292011.08
  • 292020.06

    来增祥先生谈留学苏联

    我出国以前,尽管在俄专学了一年俄语,而且还是苏联人教的,但出去以后上课基本上是“坐飞机”,因为口语听不懂,每个老师的口音也不太一样。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

  • 042004.06

    做出中国最优秀的服务器--记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专家王恩东

    ​"我刚进大学读书的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要读博士。"王恩东在谈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总是无限留恋的这么说。但走出清华大学校门迄今,王恩东实实在在地走的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