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在清华的日子

2011-07-27 |

肖学文(1986级机械)

现在想起来,在清华读书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之一。我们在清华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如饥似渴地读书、讨论,经历了改革开放思潮的洗礼。当我们充满信心地离开清华时,收获的不只有“猎枪”,还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宝贵的情谊。

20077月,肖学文总经理(右3)和中冶赛迪工程师在中冶赛迪设备成套的巴西GA2号高炉现场。这是中国首次向国外输出的大型冶金设备项目

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我是班级的团支书,经常组织大家春游。收春游的费用时,我发现有的同学比较大方,有的同学则比较“计较”。时间长了我才理解到,这并不是他们吝啬,而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处处都必须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有时候,这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在学习上也有困难,心理比较自卑,但是大家慢慢地相互理解、关心,情谊超越了金钱和利益。

让大家在精神上更为紧密的是“夜谈”。那时候一到晚上10点钟,寝室就准时熄灯,大家若不是到路灯下看书,就要准时躺到床上。睡不着,就天南海北地聊,谈马克思主义,谈人生,谈哲学;也谈自己的家庭,对未来的憧憬,婚姻、爱情……大家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快毕业时的一次卧谈会,大家越谈越兴奋,最后竟全班同学一起骑车到圆明园,在雪地上跑了好几圈。那个场景我现在还记得。

不过夜谈的时候,也要“提防”班主任的“突然袭击”。班主任是陈国学老师,他常常在半夜里到宿舍来,看看大家睡觉了没有,是否有人很晚了还没回宿舍。他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他很少说大道理,是在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学习。他是学生宿舍的常客,下午4点的时候,赶大家下楼去锻炼身体——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傍晚的时候,又来宿舍喊还在洗衣服的同学去上晚自习。即使没有事,他也会来和大家拉家常,哪怕是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他都会告诉你,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说更好。

那时候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这么的负责,若是有同学心理上有问题,谈话解决不了,老师即便是坐火车,也要去他家里家访。考试的时候,别说作弊,即使是小测验时交卷后的一句交流,老师也会立刻把卷子撕掉。

每次考试的时候,老师都会注意看大家的表情——如果大家写得很快,老师就会摇头,说这回没把你们考住;如果大家看着试卷,大眼瞪小眼,老师则笑着说:“看,这回可把你们难住了。”

老师不是有意为难我们,当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么“较真”。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一丝不苟,我们也学得毫不含糊。大家就这么相互较着劲,努力追求学术上的更深造诣。那是一段单纯而充实的岁月,现在想想,还是在清华读书的时光最快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