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建臣:追忆恩师郑培民

2012-04-13 |

李建臣 1983级机械)

1996年夏,我跟随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等领导去湖南开会,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

郑书记是我们家乡吉林省海龙县(现梅河口市)走出来的领导干部,是故乡人民的骄傲。此次与我不期而遇,郑书记十分高兴,颇有他乡遇故人之惊喜。得知我与他毕业于同一所中学,受教于相同几位老师,又是清华大学校友之后,郑书记拉着我这个小他20多岁的年轻人的手久久不放,喜悦异常,之后又专程来看望我,谈了很久。

郑书记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优秀品德早已在我们家乡传为美谈。这次机缘巧合见到了郑书记,并且得到他的当面教诲,我在心底受到了莫大鼓舞,立志要做一个像他那样襟怀坦荡、高风亮节的好干部。考虑到郑书记工作繁忙,离别后我一直没有再与他联系。不料1997年春节,我竟然接到了郑书记从湖南家里打来的电话,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在随后的几年里,我与郑书记的会面逐渐增多,思想也一次次地受到触动和激励。

2002311,郑书记突然倒在了他日夜奋战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听到这则消息,我十分悲痛,他不仅是我党“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知心知性的兄长,更是我思想的导师、人生的领路人!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郑书记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语重心长的话语长久地在我耳边回响。

他多次对我说,我们都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是党和人民培育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党,回报给社会。我们应该严于律己,感念知止,为党和人民多做好事。特别是手中有权的时候,一言一行就不再是个人的事情,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于很多人来说,“权力关”比“艰苦关”更难过,切记万事民为先,做官先做人,千万不能骄奢淫逸,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他还教导我,工作上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从糠箩里到米箩里未必就是好事,到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也未必不是好事。只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党组织都会看得一清二楚。年纪轻轻要有理想抱负,要在细节上注意自己的修养,塑造好的品质和灵魂。要有自己的座右铭和清规戒律,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投机钻营,圣贤之道要永存于心。

郑书记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张脸谱。他的语言朴实无华,是他内在思想和精神的流淌,而不是在做思想工作,也不是背台词。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动作中,更在于他虚怀若谷、宽容博大、亲子爱民、宁静致远的崇高品德。身教胜于言传,与这位闻名遐迩的省委副书记相聚,我们常常是粗茶淡饭,或清水一杯。

十几年来,郑书记留给我的思想营养和精神财富一直滋润着我成长,激励着我奋进。每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我的耳边就响起了郑书记的亲切话语;每当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郑书记凝重的目光。郑书记来去坦荡,朴素清白,克己奉公,心系万民,他的思想雨露泽被后世。

在郑书记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谨以小文寄托我对恩师的敬仰和缅怀。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社社长、保险业清华校友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 262016.12

    李建臣: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2016年12月1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在“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成都峰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 162019.01

    李建臣:漫步康桥

    伦敦北九十公里有个小镇,一条小河从镇上蜿蜒穿过。镇虽小,在人类科学文明史上,却像一座灯塔,光耀千秋。它叫剑桥。

  • 022018.04

    李建臣:依稀荷塘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142024.09

    我的恩师李作臣老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么几位恩师,他们以独特的魅力、深厚的学识以及无私的关怀,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对我而言,李作臣老师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引路人。作为唐山人的他,不仅拥有一颗热情洋溢的心,更以他那地道的唐山口音和爽朗的笑声,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李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他的身上,热情与善良并存,睿智与勤勉共舞。每当提起李老师,我的心中便...

  • 242025.03

    深刻缅怀——追忆恩师李德平先生

    惊闻恩师溘然长逝,难抑心中悲恸。先生的离世,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让我失去了一位毕生追随的导师与精神楷模。提笔之际,先生报国之热忱、治学之严谨、为人之谦和犹在眼前。在此,为悼念我的先生,讲讲我和他的故事。2023年李德平院士在钱三强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接受采访1989年夏天,初入核工业系统的我,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和一次特殊任务,结识我的导师——李德平先生。在短短的两周任务期间,他扎实的数理知识、敏捷的...

  • 222018.03

    “另类”清华人——李建臣学长访谈录

    有幸经历了几个不同行当和岗位。人生多扮演几个不同的社会角色很重要,不仅使生命更充实更丰富,而且也会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个社会。

  • 112014.06
  • 232020.03

    纪念恩师李道增先生

    来到清华园,有幸在李道增先生门下学习,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虽然在校跟随先生身边读书的时间只有三年,但随后在北京大学工作,与清华大学相邻,因....

  • 152010.11
  • 232016.09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追忆恩师严东生先生

    无论作为导师、领导还是作为科研工作者,先生始终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聪明睿智,将个人能力的发挥从单向度的科研能力扩展到战略思维能力、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