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建臣:漫步康桥

2019-01-16 | 李建臣(1983级机械) | 来源 《人民文学》杂志2018年12期 |

伦敦北九十公里有个小镇,一条小河从镇上蜿蜒穿过。镇虽小,在人类科学文明史上,却像一座灯塔,光耀千秋。

它叫剑桥。

一二〇九年,十多位学人感悦于这里清幽恬淡,安营扎寨设庠办学。一箪食一瓢饮,筚路蓝缕。随着一些学院设立,形成了剑桥大学。

大学没围墙。初期学院依河而建,后来的散于各处,星罗棋布,与小镇融为一体。

学校早期受制于天主教会,研习神学七艺;十六世纪,受文艺复兴、新教及印刷术影响,走向近代文明;工业革命后,迎来全面兴盛。

八百年来,剑桥成就至伟,震古烁今。仅诺奖得主便近百人,全球领先。除产生大批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宗教学家及国王、首相、总理等政要,科学贡献无疑是压舱石,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顿力学、开尔文热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达尔文进化论、波尔量子论、狄拉克反物质、图灵计算机、霍金黑洞……。当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被判终生监禁,布鲁诺遭遇火刑,世界科学中心便从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转向英国。一六六〇年,英国皇家学会在剑桥诞生,标志科学从此进入殿堂。

剑桥古雅秀丽,美得独到。因为她不仅景色迷人,而且浸透了历史,浸润了文化,浸染了先哲气息。

小镇地标,是坐落镇中心的大圣玛丽教堂,数百年政教中心,哥特建筑古朴庄严。外有小镇图雕,内设移动布坛。援一百二十三级旋转阶梯登顶,全城尽收眼底。教堂钟乐铿然浑厚,撼人心魄;每隔一刻钟,便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本钟同时响起。

占地二百四十亩的植物园,是镶嵌小镇的一颗宝石。万种植物来自各洲,四季变幻色彩斑斓。岩上石英池中睡莲,大漠苁蓉雨林藤蔓;傲寒腊梅高原龙鳞,深海红藻冰山雪莲。达尔文当年即沉迷于此流连忘返。

剑桥有十个博物馆,主题各异。艺术类菲茨威廉博物馆仿希腊神庙,山花廊柱穹顶云光,石雕壁立圆拱莹煌。内藏达芬奇、莫奈、米开朗基罗、提香、毕加索、修拉、塞尚等众多大师真迹,以及埃及石棺木乃伊、希腊古瓶石像、波斯波利斯浮雕、中国陶瓷、罗马墓葬等五十万件,珍贵异常。

剑桥大学图书馆世界一流。褐色塔楼巍然矗立,状若方尖碑,透出对知识膜拜景仰。自一四二四年七十六卷赠品起步,现藏书一千五百万册,并大量文献手稿,存于主馆及一百一十二个分馆中,囊古括今。中文书籍三十五万种,《永乐大典》原稿、明刊《异域图志》、明版《丹溪心法》、《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抄本《明实录》、满文抄本《养正图解》和太平天国出版物等大批孤本善本,及殷商甲骨八百余片,均稀世珍品。

最美是剑河两岸。碧波南来,于西北划过一道美丽弧线,掉头东去,宛若玉带,将小镇拥揽怀间。泛舟于红墙绿柳,漂浮在今古之间。波光潋滟岸芷汀兰,缤纷倒映水天争艳。参天古木卓立无垠坪草,五彩枫藤缀满古楼壁垣。芳华豆蔻眷红偎翠,童颜鹤发健步河畔。鸳鸯孤鹜凫伏游弋,盘羊牯牛漫散慵眠。天鹅擦身曼过,锦鳞扈绕船边。雕像宴默思想长在,廊桥斑驳古韵悠绵。知更鸣翠愈显宁寂,残阳斜照若梦似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赏美色之无限,览千年之变迁。水静云闲,影移画展,不醺何醉,瞬间了悟胜境桃源!

让你啧啧称奇的,还有船夫流利的普通话、道地方言和卖萌戏谑手段。先聊徐志摩野史、华罗庚轶事、邓亚萍趣闻,再侃翁美玲当年于数千佳丽中脱颖而出,出演《射雕英雄传》,二十六岁香消玉殒,在此长眠。

还有大侠金庸。原来,感佩金庸成就,剑桥决定授予老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孰料大侠感谢之余,竟执意入室攻读。于是揖别江湖,以八十一岁高龄礼庠求学,苦读五年。临别时铺张挥毫留下碑联:“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浆声歌声婉转叹息桥”,后飘然而去。

实际上,徜徉深衢古巷,信步田野湖边,遗迹遍布,掌故遐传。这边是哈维故居,那边是马歇尔图书馆;这里是卡文迪许实验室,那里是拜伦潭;培根在这就餐,凯恩斯在那锻炼;威妥玛汉语拼音在这间办公室创立,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在那个房间编纂;窗外有罗素与怀特海探讨数学原理的长椅,沃森和克里克常在老鹰酒廊争论双螺旋;前面是爱丁顿验证相对论的天文台,后面还有马尔萨斯酒吧、霍金圣体钟、弥尔顿桑树、卢瑟福鳄鱼、维特根斯坦咖啡馆……

要么在牛顿树下小坐。若苹果落在头上,你怎么看?

然而,比牛顿苹果更令我困惑的是,一个人口稀少、空气潮湿、资源贫薄的小镇,何以建成世界顶级大学、科学圣地,为人类进步做出不朽贡献?

友朋不乏真知灼见。

——得益特权。学校长期获教会及王室庇护,拥有教权和行政权,地位尊贵财富充足,精英教育赖以实现。

——治理模式。学校有高度自治权,独立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分立,民主管理,核心是独立学院制、导师制和学术自治。

——大学精神。理性、执著、质疑、求真,不盲从不迷信,激发潜能,激卬意志,激扬信念。一如剑桥校训:启蒙之所,智慧之源。

——文化使然。建校六年即目睹大宪章事件,历经人类宪政纪元。在随后宗教改革、君主立宪、工业革命等巨变中,文化品格逐渐成熟,文明土壤日趋完善……

都有道理。可我还没参透,究竟是什么,让人超然物外、摒弃功利、排除杂念,于黑暗中踽踽独行,探世界之本,穷宇宙之源?究竟是什么,让思想无拘无束、自由驰骋,与信念共舞,撷取圣火造福人间?究竟是什么,让灵魂荡涤污浊,纯洁无暇,冥极净化,让生命驾驭真理穿越时空,走向永恒,融入自然?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如果你没到过剑桥,没体悟剑桥文化,没被钟乐叩击心弦,你便不知才子灵感从何而来,更无从感悟那种空灵与空无——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蓦然想起《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面对大千世界无尽苍穹,屈子一气提出一百七十一问,展示了中国先哲深邃思想。然而历史无情,遗恨汨罗。其后二千载,鲜有问津。书院不少,多是阐发对至圣思想的学习体会和方法,为往圣继绝学,兼顾科举辅导班。举凡技工杂记匠艺汇编,皆奇技淫巧,无一出自书院。培根十六世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实验科学;牛顿十七世纪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科学奠基;乾隆十八世纪禁毁《天工开物》。至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诞生,慈禧还在八股取士。文化差异一至于此。


日本明治维新时,曾把Cambridge译作曲桥、犬桥、贤桥……。至一八九八年《东洋学艺》杂志译出“剑桥”,译名由此统一,并被奉为音译+意译典范。因为“剑”既与Cam发音吻合,又与日本琴心剑胆、菊剑相和民族性格契合。

一九〇五年,“剑桥”首次见诸中国杂志《大陆》,便未再改变。

徐志摩不以为然,认为“康桥”才符合中文逻辑与审美,但孤掌难鸣。纵然诗人才情举世公认,尽管《再别康桥》流芳九十年,人们依然选择“剑桥”,权把“康桥”作昵称。

然则昵称也误人。常有访客在畅游剑河叹息桥、厨房桥、三一桥、克莱尔桥、国王桥、数学桥、达尔文桥等历经沧桑、形态各异的古桥后,会弱弱问一句:康桥在哪?船夫的回答,辄让你或有所悟、浮想联翩:心中没有,对面不识;心中若有,你便是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18端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