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詹昭庆:让生命保持活力,让人生不留遗憾

2017-03-21 | 詹昭庆(1967动力机械) |

不知不觉,就已经毕业50周年了。在清华的许多事情,就好像前几天的事一样。

有很多记忆深刻的事情。特别是每年9月开学到10月1日这段时间,每一年都有新内容。

我是17岁那年考上清华的。1961年9月11日下午到达清华园报到,9月18日正式开学上课。10月1日,大一新生照例享受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群众游行和晚上天安门广场的烟火狂欢的优待。清早5点多从清华园火车站坐火车出发前往北京站,参加了一整天活动,晚上10点左右狂欢结束后从天安门走到北京站,半夜才从北京站坐火车返回清华园火车站,回到宿舍已经是10月2日凌晨2点多钟。

大二的“开学季”,我们成了“老同学”,负责迎接1962级新伙伴的工作,第一次可以摆“老资格”,大家工作都分外卖力。

大三照传统要担负起十一游行首都民兵师重机枪方队的游行任务,开学后有半个多月在西操场反复操练重机枪方阵齐步走和正步走,为的是10月1日上午能“走出军威,走出国威”(训练时的动员口号)。

1964年5月27日于二校门留影

196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日子,那年从暑假起,我就和1960级和1962级的90多位同学一起,每天在音乐室排练革命歌曲,后来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并且在周总理的安排下,10月1日那天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侧国庆观礼。关于参加《东方红》演出活动的详细情况,我有一篇短文刊登在《清华校友通讯丛书•校友文稿资料选编》2005年第十辑上(第101页),在这里不再赘述,但经历依然难忘。

1965年9月我们上了大五,那年我们没有“开学季”。9月12日那天我们作为北京市委“四清”工作队的成员进驻北京郊区平谷县的各个公社生产队,开始了“四清”工作,随着“文革”的爆发,我们一直在工作队待到1966年6月16日才回学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1966年没有“开学季”。二校门在8月24日的“红色恐怖万岁”(进校撕大字报的中学红卫兵语)的口号声中被推倒砸烂。我和班上几位同学于8月31日外出串联。

再次迎来“开学季”是1967年10月下旬,那时中央要求复课闹革命,我们班同学自觉地回校复课,并于1967年12月中旬,在北京市节煤办公室的安排下,经北京市革委会批准,在冯俊凯先生等老师的带领下,到了永定门外的北京化工三厂(是8341部队“支左”为数不多的几个单位之一)进行课程设计,原计划1个月时间,后来因工厂要求增加项目延期,1968年4月23日清华两派爆发大规模武斗,我们在化工三厂一直待到8月27日才奉命回校,进行毕业分配,于10月初离开清华园,结束7年的大学校园生活。

在清华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终身。

在学校时,教我们机械零件课的韦震球先生曾对我们说,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结果正确很重要。接受一项工程任务,你做错了比不会做的结果还糟糕,因为你不会做,还有很多人会做,但你做错了,就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巨大损失。

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工作以后,无论是二十年的发电厂设计,还是十几年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我都抱着认真对待、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完成,从刚开始的每一张设计图纸、每一个尺寸、每一项计算书,到后来掌管工程全局对每一个工程建设方案,都坚持一丝不苟,选择最优,绝不容许自己负责的项目出差错。

另一句终身难忘的话,当然就是蒋校长说的“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由于这句话,我们在学校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以后不沾染不良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

由于我国退休制度的原因,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地“为祖国工作50年”,我本人从毕业算起到法定退休年龄,也只工作了37年,退休后我离开原单位又在另一家电力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又干了4年多,一共为祖国工作了不到42年。用蒋校长的要求来衡量,没有达标。

但健康的身体对我来说并没有浪费。64岁真正放下工作的担子后,我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

早年我喜欢上摄影,退休后我把旅游和摄影结合起来。到祖国和世界各地摄影采风,欣赏各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春天到西藏的波密、米林拍野桃花,夏天到新疆的赛里木湖、喀拉峻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巴音布鲁克观美景,秋天到北疆的喀纳斯、禾木,南疆的塔河、民丰、和田、喀什、塔什库尔干以及内蒙的呼伦贝尔拍秋色,冬天和朋友结伴到九寨沟拍流水冰雪。

2009年4月5日于珠峰绒布寺

我在66岁的时候去尼泊尔博卡拉徒步,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当时很感慨徒步真是一项很奇特的活动:当你一旦开始,就一定必须坚持到底,无法中途退出,无论山路多么陡峭,路途多么遥远,天气多么恶劣,旅途如何艰辛。除非发生意外,否则,你自己就必须一直走完所在团队设定的徒步路线。没有任何退路,也不能有丝毫的后悔。在《尼泊尔徒步随想》的小文中我写道:“人生有点像徒步。你必须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无论过程有多少艰难险阻,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你同样不能半途退出,不能未战先怯,不能自暴自弃,不能目空一切。你同样必须有破釜沉舟、百折不挠、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妖杀妖、撞魔杀魔。你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胸无大志,你设定的目标必须切合自己的实际。而且对困难、挫折、成绩、荣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有了成绩不忘乎所以,遇到困难不灰心丧气,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一个阶段的目标达到了,只是到达旅途中的一个客栈,你必须以此为起点,重新设定新的目标,继续为此而努力,一往无前,永不停步。”

2012年我和朋友一起到新西兰南岛自驾车1个月,把南岛转了一圈。我也到过柬埔寨暹粒见证千年文化瑰宝吴哥窟,在缅甸的因莱湖目睹水上人家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印度阿格拉欣赏泰姬陵宏伟壮丽的大理石建筑,在印度教的圣城马杜赖参拜宏大的米纳克希神庙,坐热气球观看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奇特地貌,到伊朗设拉子参观莫克清真寺和古罗马的宏伟建筑波斯波利斯遗址,我到过英国的剑桥、牛津领略世界名校的风采,也到过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几年功夫,我到过英国、爱尔兰、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波黑、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格陵兰、冰岛、埃及、肯尼亚、纳米比亚、阿根廷、巴西等40多个国家,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情和景观。越走越停不下来,因为还有许多值得去而我还没有去的国家。

退休后的第二年65岁时我就跟朋友乘吉普车沿着318国道,克服了高原反应,从成都一直到拉萨,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我71岁时从香港乘飞机经过约25小时的空中飞行来到阿根廷,在“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乘船50小时通过“杀人的西风带”德雷克海峡,前往南极,坐探险船巡游壮丽的利马水道,在南极半岛和多个岛屿登陆欣赏南极风光。2016年8月我72岁的时候到了北极,环游了斯瓦尔巴德群岛、格陵兰岛和冰岛,到了北纬81度的北冰洋和北极熊近距离接触,乘坐橡皮艇游览著名的七月十四日冰川、巴斯维尔大冰川和摩纳哥冰川。从此实现了到达地球“三极”的梦想(当然这“三极”只是初级的,跟登上8848.43米的珠峰和到达南极点、北极点的壮举不能相比)。这一切,得益于在青年时期养成重视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015年12月23日于南极昂纳港

在南极,我享受了没有被人类活动所打扰、没有环境污染的纯净世界。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在南极的丹克岛附近,有的团友去丹克岛露营,我在探险船上享受着周边的一切。当时我这样写道:

“晚上8点刚过我就背着相机来到探险船的6楼甲板。

今天的天气确实好,暖和,无风,海面上风平浪静,夕阳悠然地照射在探险船附近的冰山上。这里没有污染雾霾,没有鼓噪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鸡飞狗叫,没有牧笛悠扬,也没有炊烟袅袅……就连我们这艘航行时都没什么噪音的探险船,此刻因为有人去露营而停航不动。我的周围一片寂静,这寂静在任何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无法体验到。这是我们这个星球完全原始状态的一片平安祥和的景象。

甲板上的人并不多,我面对这美好的一切,不断地按动快门,夜空里,照相机快门的声音显得特别清脆响亮。在甲板上呆呆地看着冰山上的阳光慢慢消失,看着云缝里的太阳完全落下,看着天际和水面慢慢地泛着金光,又慢慢地变成红色,看着面前的冰山突然被染红,又慢慢地褪去颜色……从晚上8点多一直拍到夜里12点半,直到天际的红光完全消失了,才恋恋不舍地回房间睡觉。”

不禁感叹,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2016年8月19日于北极巡游巴斯维尔大冰川

旅游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性情。毕业50年,我已经73周岁了,虽然到了人生的尾声,但我将会继续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生命保持活力,让思想跟上时代,让灵魂得到升华,让人生不留遗憾”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奋斗目标,让今生过得更精彩。既然红尘走一遭,趁我们尚未彻底老去,有梦就去追,让心自在飞,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永远不会失败。

(作者曾任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广州珠江电力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广东华夏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相关新闻

  • 192017.04

    青春与活力的绽放

    1992级计算机系的双人健美操清新组合潘海量和陈祎:致青春,我们曾经尽情地绽放,有欢笑、有欣喜、有憧憬,也有哭泣。大学的五年是青春靓丽和丰富多彩的,给....

  • 242024.01

    叶子鹏:如何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六组重大关系既辩证统一又一脉相承,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深刻改变着中国,也深刻影响着...

  • 262007.10

    中外市长、专家汇聚清华探讨“重塑城市活力”

    1 月2 2 日~ 2 3 日, 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策划的“ 重塑城市活力: 社会凝聚力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平衡发展”(B a l a n c e d Urban Revitalization between Social Cohesion and H...

  • 162023.10

    李京山 | 为工业工程发展注入新活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的繁荣,高度依赖于其制造业的实力。近年来,工业4.0使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智慧、互联、韧性、可持续的新时代。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也在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李京山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时留影从30年前选择出国深造,到20...

  • 182022.10

    单忠德:“跨界”治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育人铸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清华大学机械系1999级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自从2020年就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一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便多了一项爱好——工作之余,到操场上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两年多来,正是在与学生的一次次“切磋”中,单忠德迅速融入了这所校园。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场“球赛”的话,身为“70后”校长的单忠德已经在这场“比赛”中更换了几块不同的“场地”——从担任机械科学研究...

  • 142019.01

    邹广文: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

    1978年,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开启。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向世界文明开放,向先进生产力开放,真正融入全球化发....

  • 082019.05

    清华生医药学院校友会校庆活动之“生命科学之旅”

    4月27日,许多校友携亲带友返回母校,为母校庆生。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给原来安静的校园注入了活力,生医药学院校友会的生命科学嘉年华活动则是生医药庆祝活动....

  • 012024.03

    赵康 | 让“明珠”焕发“芯”活力

    芯片行业绵长而复杂,上下游相互联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命脉,自始至终连接和贯穿着芯片制造和科技应用的发展——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离不开EDA工具。最初,EDA工具是为了解决集成电路的布局布线问题而诞生,但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腾飞与发展,设计人员发现,在计算机上利用EDA软件可以使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布...

  • 142025.07

    永葆活力的《清华校友通讯》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2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