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叶卡捷琳娜•安东诺娃:我在北京过大年

2018-02-24 | 叶卡捷琳娜•安东诺娃 | 来源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 |

我来自俄罗斯,但我有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名字——马兰,我觉得它有很浓郁的中国味道,所以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当中国朋友叫我马兰时,我没有丝毫的文化距离感。这对我而言十分重要,因为一直以来我把中国当作最喜欢的国家、把北京视为我的第二家乡。

我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已在北京生活了16年。我从小学习中文,读大学时第一次来北京参观后,激发了我来中国学习的强烈愿望。之后,我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我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中,每天与中国同学、老师和中国朋友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只说中文,我感觉到自己俨然是一名中国人了。

今天,世界全球化程度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变得非常容易。我们通过交流,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甚至一些国家的文化传统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中国保留了浓郁、厚重的文化传统。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当然是春节,也被叫做农历新年、大年。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年当中难得的、最重要的家庭团聚机会。

我来中国之前已经对春节有了一些认识,因为我所上的学校是圣彼得堡唯一一所把汉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校。记得上学时,中文老师常给我们讲解一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习俗。比如,过春节时,中国人一定要回家团圆,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第二天晚辈要给长辈拜年。我们学校也会组织联欢晚会欢度春节。我每年都参加节目表演,比如唐诗朗诵、中国舞蹈、中国歌曲合唱。印象最深的是10岁那年,我为学校的春节晚会专门排练了中国歌曲《我的祖国》《歌声与微笑》《新年好》。那年春节晚会我特别开心,站在舞台上为全校师生演唱这些经典的中国歌曲,尤其观众还有来自中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的外交官、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我感觉特别自豪。

我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是同我的中文老师和几位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朋友在一起。我们做了顿团圆饭,大家一起包饺子,我当时感觉我们不仅仅是在做饭,更多的是彼此敞开心扉、开心交流。精彩纷呈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让我看到每个中国人脸上喜气洋洋,生活越来越好,浓郁的年味儿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这些外国人。大家来自不同国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在春节假期,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是去公园逛庙会。每年只有春节才有大型庙会,时间比较短,机会难得,所以逛庙会是我过年时最重要的活动。我喜欢北京庙会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庙会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看舞龙狮舞、京剧表演、品尝各地美食、买传统工艺品,这些东西一般在繁华都市中已经很少看到。我记得第一次逛庙会是在2003年,我和朋友去了颐和园的庙会,公园里人山人海、扶老携幼,非常热闹。第一次品尝了北京的冰糖葫芦和豆汁,味道真独特。

在我看来,如果一位中国朋友带我一起过中国年,那一定是没把我当外人。通过和中国朋友一起过春节,不仅近距离体会到中国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最地道的民俗,也加深了我们的友谊。我认为,俄罗斯与中国虽然文化迥异,但是只要我们敞开胸怀、真诚沟通,文化交流就没有障碍,就能看到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相关新闻

  • 022016.09

    朱安东:“彻底的理论”最动人

    朱安东(1990级土木),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四个....

  • 152022.04

    萨安娜:以茶为友 其甘如荠

    走进萨安娜(Anna Eva Budura)的家,一缕熟悉的茉莉花茶香飘来。老人年逾九旬,微笑着,一口中文流利如母语。她身后是一面书墙,其中的两个书架堪称中国茶文化的“典籍专区”。自1950年来华留学,萨安娜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预科班(两年)、北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起协助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开展各项工作。她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出版了《神州》《一视同仁——中国的外交历史精神与根源》《中国——生活在历史的价...

  • 242012.11

    到圭山去 ——吴大年

    在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编的《一二·一运动》一书中,有郑伯克写的《回顾一二·一运动》一文。文中讲到上世纪40年代中共云....

  • 012007.02
  • 182013.06

    想起龚祥瑞老师——1945届 吴大年

    作为西南联大毕业生,同时也是北大校友,我每年都有幸收到北大校友会主办的《北大人》。在今年刚出版的春季刊上,一篇名为《同学眼里的李克强》的文章引起了我的....

  • 082019.03

    李一诺:说说我的英雄

    一诺写母亲,三八节献给所有的女性朋友!

  • 182018.12

    曾昭抡:我们怎样越过大凉山

    1941年夏天,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师生组织了“川康科学考察团”,由曾昭抡带领十名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这次带有探险性质的考察。基本目标是认识西....

  • 222023.09

    白俄罗斯留学生苏小小:中文为我打开了更大的世界

    小小的个头、亮亮的眼睛,讲起话来露出甜美的笑容。眼前的苏小小(清华大学201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友)一开口更是让人惊艳,因为她可以在俄语、中文之间切换自如,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自然科学,她都能翻译得很不错。苏小小本名叶卡捷琳娜·卡里加耶娃(Ekaterina Kaligaeva),出生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的一个外交和语言文学之家,父母都精通外语。上初中的时候,在父母鼓励下,苏小小选择了学习中文。一转眼,中文学习已经伴随苏小小...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92016.04

    毛捷:感谢清华让我充满理想主义的热忱

    在清华大学2002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