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庄庆鸿:清华教会我们的不变的那些事

2019-05-16 | 庄庆鸿(2005级新闻与传播学院) | 来源 公号“清华新闻与传播校友会”2019-05-15 |

庄庆鸿,中国长安网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本科毕业生,历任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部记者,出版作品《不一样的日本人》《底线》。

毕业十年,与母校老师同学校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十年主要是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中国青年报做法治社会记者。

当记者第一次单独出差报道,就是去报道浙江台州中院涉嫌在司法拍卖中与拍卖行“四六分成”,报道见报后,相关部门承认存在不规范做法,并成立调查组。报道获得了中纪委颁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奖”。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大都是一帆风顺的,老师同学都会保护你,但实际工作中,面对压力要学会自己承受。2013年,我前往黑龙江哈尔滨,调查报道了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厂涉嫌环境污染的情况。我走访了实地情况,在河边草丛里走,气味非常刺鼻,当地的人大代表也有常年反映这个问题。

一份17年前的环评报告书,揭露了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违背环评报告要求,将污水处理厂向居民区推进了约200米。

2013年,我还报道了多个豪华别墅和高尔夫球场项目“包抄”抚仙湖的情况,当时在微博上被转载刷屏,相关情况引起了地方的重视。

轰鸣的推土机、光秃秃的山体、流失的红土,伴随着豪华别墅和高尔夫球场,你会不会以为这是哪个人造度假村?

事实令人震惊。这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也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抚仙湖。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探访抚仙湖,发现湖区红线已被房地产开发商撕开,水土流失严重,这一高原生态系统正在遭到破坏。

范爷爷说过,“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除上面这类承担社会责任的稿子以外,做记者的确也有见世面的附带“福利”收获,让你活一辈子像三辈子。比如跑全国两会时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部长、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还比如我去云南出差时采访到了褚时健老先生,我写了记者手记《80多年起伏,云变宽》。结尾是:

远处就是云雾缭绕的哀牢山脉。褚老抬起头,对跟随他十来年的老作业长说:“看,云变宽了。”

当时,四周只有鸟叫虫鸣。经过那么多人生起伏,他还是可以看云了。

此外,我想分享在多年记者工作中并不知名的一篇稿子《矿难中的彩虹》,来源于云南师宗“11·10”私庄煤矿特大矿难。但如果是与校友分享的时候,还是不能不提。一般来讲,矿难报道是以通报为主,但我找了个机会去做了深度采访,并且基本属于不说话的一次采访。

因为采访对象是遗属,我坐在她身边陪她,一直经历了等她丈夫被拉上来的过程,所有细节都靠观察,怕伤害她,没有去追问她。

别的职业很少有和陌生人生死的接触、和底层人群的接触,如果是记者、医生、警察之类的职业,其实还挺经常的。我们会面临好多这样重大伤亡的画面,这个时候怎么选择也还是挺凭良心的,不能越过底线。这也是学院教导我们的,从大一我们进校社会实践开始,大家就会有这个感受。

清华教会我们的不变的那些事,第一件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第二件事情是我写了一本书,填补了一点历史空白。

这本《不一样的日本人》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许多日本反战和平人士保护中国死难者遗骨,数十年挖掘中国“慰安妇”、劳工集中营受害者等历史证人,抢救历史,无私帮助中国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鲜为人知的真实感人故事。

这群人我是在采访中意外认识的,让我非常震惊。好多人只知道日本右翼,但是好多不为人知的日本左派,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捐给中国受害者,去和日本政府打官司。

清华教会我们的不变的那些事,第二件就是,要做一个行胜于言的人,一个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人。

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转型做了政务新媒体。

比如我们跨界和王俊凯合作推出了正能量歌曲《圆梦一代》,我是作词。

为什么这首歌叫圆梦一代?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而80后、90后和00后一代都将用努力实现并见证“两个100年”的历史时刻。当时取得了微博热搜榜第一、各大音乐网站第一、华语音乐内地榜第二,全球总榜第五。

我还参与了“超级大V的正义之旅”,邀请10名重量级正能量网络大V奔赴祖国天南海北采访,去了南海三沙永兴岛边防派出所,实现了建国以来国家安全系统干警首次公开“亮相”,引发全网致敬热潮。

清华教会我们的不变的那些事,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为祖国工作的人。

做记者也是为祖国工作,其实到政府部门是更实打实地为祖国工作了。这是一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对社会有贡献,个人长进也快得多。

希望接下来的十年也能给母校交出更好的答卷,祝学院下个十年更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