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董吉男:努力当好为国举才的“摆渡人”

2021-12-07 | 董吉男(2009级法学院) | 来源 公号“清华研工小站”2021-12-06 |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环顾左右,一岸是踌躇满志的青年学子,一岸是蓬勃发展的家国事业,摆渡其间,是我的幸运和责任。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职业发展中心的代表、作为林枫辅导员奖的候选人写下这段文字。我深感,这份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学生职业发展这份壮丽的事业、属于我们中心的整个团队。

清华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光荣传统,每一位辅导员都在各自战线上无私奉献,润物育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我所在的职业发展中心还另有一个特点,即是学校所有育人环节的出口和检验,历来备受关注。而我在中心又负责对外业务,即选调生和人才引进、企事业单位招聘等工作,直接关系同学们的就业出路,又是“出口的出口”。我认识到,只有将学校精心招收培养的优秀人才输送到正确合适的地方,大学的教育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因此,在这个岗位上承担育人工作,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母校之明……”

职业发展中心部分同事

坚持理想,急同学之所“不急”

诚然,清华同学不愁找工作,但有些问题出就出在这个“不愁”上。因为“不愁”,同学们普遍不太关注就业,总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因此不着急。结果临到毕业,有的发现还没一份像样简历,有的缺少实习,有的才开始思考自己是适合企业呢?还是政府、高校、科研、创业呢?总之,同学们的这种不着急,真是急死我了。

我最急的是同学们的视野和规划问题。清华同学普遍具有较强的家国情怀,都想有朝一日成才报国,但有些同学因为不了解职业世界、缺少必要准备,最终没能走上最能实现其理想的职业道路,对个人来说很遗憾,对国家也是种损失。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同学打开视野、做好规划,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有一次,我要面试选拔一批有志于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同学,其中有一位来自天文协会的物理系同学。我就问他,为什么学习物理、喜欢天文却要去基层工作?他说,他的家乡在西部大山里,污染少,所以从小就能看到很多星星,但是美丽星空的背后照映的其实是家乡的贫穷,他虽然很喜欢星空,但更想让星空下的人过得幸福。当时我就眼眶一红,给他打了最高分。我想,对这样有志气的同学,就是要多鼓励、多培养,努力帮他实现梦想。

还有一次,有位博士生找我咨询,无论简历还是仪表,都是妥妥的“别人家孩子”。但他很纠结,父亲让他回家做公务员,母亲希望他留在北京做高校老师,但他自己的梦想是当外交官,可惜身边人都不支持,他很苦恼。他的简历也能体现这种矛盾,一面是从小到大的优秀学生干部、家乡党政机关实习经历,一面是学术研究精湛、发表了很多高水平论文,还有一面是参与了很多国际活动和社团、研究方向也是全球治理。充分了解完他的情况,我笃定的建议他“听从内心,当外交官!”接着帮他分析这三个职业与他本人的相适性,帮他思考如何说服父母、如何做接下来的准备,最后还送给他一本大国外交方面的书。后来,他在咨询评价里写了很长一段话,其中一句是“非常感谢董老师,他总是站在我的角度帮我思考问题,最重要的是一直鼓励我、支持我,让我觉得,我的理想并不孤独……”半年后,外交部来校招录毕业生,我专门跟部里郑重推荐了他。

每天直面同学诉求,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支持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我不竭的工作动力和幸福快乐的源泉。我们的工作就是用教育的方式做好就业引导,努力实现每一位同学的职业发展与成长,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贡献。

董吉男主持职业生涯嘉年华活动

将心比心,想单位之所“没想”

用人单位是同学成就事业的主体。中心每年举办600多场招聘活动,涉及3000多家用人单位,在最忙的秋招季,基本每天十几场活动,七八个重要接待。我和同事都过着“早812”的生活,白天接待,晚上准备第二天的接待材料、核对活动细节,有时就直接住在办公室,周末也是如此。但每次招聘后,听到用人单位说:“在清华办招聘真省心,我们想到的清华老师都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清华老师也想到了,不愧是清华!”心里总是暖暖的。而我们说最多的也是:“请放心,咱们两边目标一致,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工作人员就行。”

我们为什么要“拼命”接待?核心目标是要推动与重点单位的人才合作,服务我们的同学、应届生和校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和单位谈成一揽子合作,但也有个别情况需要“斗智斗勇”。几年前,一家由集团领导带队的重点企业来校招聘,这家企业在全国地位关键,但政策没有吸引力,很少能有同学去,我们之前提过几次建议,但对方始终“名义接纳、实际未采”,我就琢磨该如何出奇制胜。当天,我借着一个简短的会见发言机会,讲了20分钟,表面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际上“痛陈利害、句句戳心”。我当时就想:即使违例超时、直白露骨,我也要把该说的话都说了。

当晚,该集团的人力处长给我打电话,说:“兄弟,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的那番话我也一直想跟领导说,但有时不好说,说了领导也不太认。但你今天讲的非常有说服力,表达也很艺术,领导非常认可,已经让我们研究新方案了,谢谢兄弟!”随后我又接到他们副处长电话,说:“董主任,今天太谢谢你了,我知道我们政策不行,但领导定的指标又高,你今天说完,我压力小多了,哈哈!”随后又接到白天同在现场的一位校友电话,说:“师弟,感谢啊,今天回来路上领导们一直在说你,说你提的意见很到位,尤其领导跟我说,要研究派我到二级公司当典型,我等这一天很久了,真是谢谢师弟啊!”

后来,这家公司果然很快就出台了人才新政,设立了管培生,提高了待遇,也面向在校同学建立了常态化的实习实践、参观交流机制,那位师兄也真的到二级公司做了高管,成为集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对此,我很有成就感。

我常想,送出去的毕业生就像嫁出去的女儿,作为娘家,跟婆家搞好关系肯定是好的。无论是沟通合作,还是做好接待,我都要求自己放眼长远,将心比心,哪怕合作没谈成,但把用人单位服务好了,终究也是我们的同学和校友受益,一时的辛苦都会变成更多的幸福。

董吉男在中核集团做报告

努力提升,能自己之所“未能”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每天都有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校友、用人单位找到我,倾诉困难、寻求建议,白天有时忙不过来,我就把消息置顶,晚上集中回复。往大了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我的建议很可能就影响了某个人的命运,不能不极度重视。但我毕竟不是万能的,要想提出专业建议,必须抓紧时间充电,因此我很少有闲,周末不加班也会来办公室学习。

首先,要研究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问题,这是就业引导的靶子。一方面,我博士研究的方向是政治经济学,与工作内容比较相关,学术研究之余,也注重学习各地的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各行业发展报告。某次接待一个省的领导,我把该省和邻省主要地市的GDP和发展定位、战略任务一一说出,从对方惊讶的眼神中也看到了对我们专业性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也会邀请各界专家来给我们授课研讨,及时学习国家战略布局、人才输送方向的权威指导。

此外,因为要直接教育引导同学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我必须保证专业,“自己得有一缸水,才能轻松给别人一杯水”。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向党政机关领导和基层校友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行政能力,严格对自己的政治纪律要求,努力“置身事内”,与同学们教学相长。

去年,我陪学校领导去西藏看望一位校友,他是我们向西藏输送的第一位博士,在乡镇工作,但他孩子无法适应高原环境,在老家上幼儿园。他跟我们说,很久没见到“家里人”、也没见到娃了,最近幼儿园老师发来视频,他竟没认出来哪个是他的娃……返程跟他告别时,我抑制不住的留下眼泪——我们虽然不远千里来看他,但相聚之后终要离开,而他,却要把一生都留在这里,奉献给祖国的雪域高原。这样的校友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我,教育着我,让我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

董吉男与西藏校友在一起

帮同学找到航向,帮单位点亮灯塔,让自己全速航行。这几年,除了旅馆式的家庭生活,以上基本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我热爱并敬畏这份事业,她是如此崇高而艰巨,而我又是那么普通和平凡。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我、关心支持过这份事业的师长亲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在祖国需要和学生发展的两岸之间,不断巡游摆渡、大声呼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吉男,男,19908月生,中共党员,讲师。2009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学位,2017年留校工作,2019年起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曾任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校长办公室行政秘书、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文体部部长、校党委学生部思想教育办公室教师、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服务部部长、主任助理等职。曾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校机关爱岗敬业奖、“一二九”辅导员奖、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


清华大学辅导员的荣誉体系包括林枫辅导员奖、“一二·九”辅导员奖和“一二·九”辅导员郭明秋奖,由“林枫基金”支持设奖。其中,林枫辅导员奖作为清华大学辅导员工作的最高奖项,每年表彰10名左右教师身份的辅导员,20名左右学生身份的辅导员。


相关新闻

  • 212016.09

    努力当好一名化学工程师——1972级系友富志侠学长访谈纪实

    清华大学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一路走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培养了使他终生受益的理念和学习习惯。学长不无自豪地感慨道“并不是清华....

  • 172019.12

    李景虹:当好科研“领路羊”

    他把自己和学生比作羊群,而他则是队伍中的“领路羊”,为学生指引方向,带领大家一起向着科学高地努力奔跑。他最熟悉的地方是位于何添楼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无论....

  • 292016.09

    南仁东——惊天之举背后的辽源人

    南仁东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 202019.05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陈芳允提出并设....

  • 172007.09
  • 212019.05

    年轻人凭什么打破技术封锁——记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肖龙

    他深知国防尖端技术无法引进,只能靠自主创新,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国防科技战线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 112019.10

    颜宁:到了40岁,才发现这年龄前所未有的好

    “我觉得我可能不是一个那么入世的人,虽然我其实在科学家里已经算是被大家所熟识,某种程度比一般人好像更接地气,更掺和所谓这个尘世的,可是我在心态上确实觉....

  • 212015.10

    健身乌托邦打造计划——“动享国-国民健身App”创始人刘昊为专访

    刘昊为说:我相信在动享国里,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教程,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对自己身材的所有后天幻想。怀着这样一个简单梦想,他放弃了高薪工作,走上....

  • 162021.06

    吴晨:十余年一直为复兴北京的美好而努力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吴晨(2000级博,建筑),对林语堂的这段描述印象很深,“北京真的很美好。”吴晨感叹着,这里的过去,留下了深厚而绚烂的积淀;这里的未来,也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最近十余年,这位曾获得过业界殊荣的建筑师,一直在为复兴北京的美好努力着。

  • 142020.08

    李祖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近日,由贵州籍校友、贵州省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室副编审李祖杰编著的《第一书记:贵州脱贫攻坚战线上的追梦人》一书,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百年中国梦长旺贵州情脱贫攻坚系列丛书。李祖杰校友(2009级硕,新闻与传播学院)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省、市、县每年选派上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奔赴农村第一线开展扶贫工作,他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