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学子抗击“非典”的精神之源

2008-12-08 |

蔡文鹏(政治学系博士生) 类延旭(党委宣传部,2000硕)

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像每一段清华人为之骄傲的历史一样,清华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悟、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并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在此经历中不断升华。

清华学子曾在校园内挂出这样的条幅:“自强不息抗非典保卫清华园,厚德载物做奉献情系全社会”。

“自强不息”体现在清华学子面对“非典”的沉着表现上。当“非典”在社会上流言四起、肆虐京城时,清华学子始终保持着一份乐观、镇定、积极的心境,使清华园始终保持着平静有序的学习生活秩序:自发开设了“阳光课堂”,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室外读书活动;研究生坚持开展“博士生论坛”;组织全校同学在校园网上围绕防治非典开展“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征集创新作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战胜非典。

“自强不息”体现在清华学子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服务上。在“非常”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踊跃参加了清华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站在保卫清华、抗击非典的最前方。每天都有上千名队员出动为同学服务,他们舍弃了早睡、晨练、部分宝贵的学习时间,顶烈日冒大雨,在各个校门、教学楼口、食堂门口、宿舍门口等协助检查证件;组织开展“定点防护”工作,还帮助同学退票、协助食堂发药、协助分发邮件、给公用电话亭消毒等等。

“自强不息”体现在清华学子群策群力科研攻关上。工、理、医、生、文、管等所有学科清华学子特别是研究生们团结一心,无私无畏,不讲名利,知难而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争分夺秒地协助、参与学校攻克“非典”小组的研究工作,力争在科技攻关中取得重大进展:仅用10天的时间,清华师生就开发出了仅用1秒钟即可测出人体体表温度的快速测温仪,经过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利用基因芯片首次成功实现对非典型肺炎病人临床样本的检测确认,“非典”垃圾焚烧炉的研制成功使北京市将近三分之一的垃圾焚烧量得到更安全处理等等,在此过程中活跃着众多理工科研究生的身影;以“爱心、信心、决心”为主题的抗击“非典”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在短短几天内将三百余幅高水准、高质量的宣传海报与文化衫设计呈现在广大师生眼前,普及了预防“非典”知识,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文科部分研究生积极参与相关课题攻关,从多学科角度研究“非典”问题的宏观态势和微观机理,并取得初步成果。

危难之时,清华学子表现出来的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格外深刻。

“厚德载物”体现在清华学子相互之间的关爱。清华各类学生社团在控制疫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加,调适校园的和谐气氛。如通过互联网举办了非典型肺炎的在线讲座、心理咨询服务、倡导并组织大家在户外的文体活动等等,紧紧地把清华学子凝结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情,体现了团结一致的力量。不少清华学子被隔离后,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反对,毅然平静地走进了隔离区。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隔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人。当听说周围有人发现疑似时,同学们自觉跟辅导员联系,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待学校命令。其他同学更加满腔热情地敬重被隔离的学子,给予更多的关爱与体贴,或发手机短信、或电话问候,为他们尽快康复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被隔离同学心情也异常坦然,他们微笑起来,放松自己,然后温暖周围的人;镇定下来,稳住自己,然后向周围的人发出安全的讯号,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厚德载物”体现在清华学子对其他战线劳动者特别是医护人员的满腔热情支持与感谢。在与非典抗争的特殊时刻,清华学子“八千纸鹤寄深情”活动,700余名博士后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发出了慰问信等活动,为广大一线医务人员送去了学子们朴素而真挚的祝福;向北京市政环卫系统和北京市运通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敬献了锦旗并向所有员工送上了代表广大同学心声的感谢信,表达他们对在非典时期仍坚守岗位的首都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们最深切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200多名清华学子踊跃参加了为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志愿献血的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无私的关爱在中华大地上传递,清华学子在表达着无私的支持和祝福之意。

清华校训精神具有无限增值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学子取得“清华园保卫战”并夺取抗“非典”胜利的强大武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