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徐心坦:有事 找宪康——悼念承宪康同志

2012-03-23 |

徐心坦(1961水利)

20094月,宪康尽全力做好他们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返校活动后,感到十分疲惫,多次向我诉说:“以后我再也接待不动了”。当年10月他被查出肝癌,而且已是晚期。在多方关怀下,他接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一个疗程接着一个疗程,反反复复。每个疗程后都出现发高烧、呕吐腹泻、难以吞咽、尿路梗阻、无法入眠、双手表皮脱落等等难于忍受的症状,他都坚强地挺过来了。这期间,为了尽量减少对他治病休息的干扰,并避免他由于免疫力下降而交叉感染,我们约好了一般不给他去电话或登门探视。为了减少我们对他的惦念,在每一个疗程后,他总是嘱托帮助他送医送药的教育基金会的刘祖钦同志和校办的博新宇同志,把他治病情况转告给我们。他精神稍好些,就主动给我们来电话,每次说话不多,除了讲述病情磨难外,主要表示要配合大夫,好好治病,并且希望我们若有机会时,把他的情况转告给那些关心他的远方朋友,如在美国的曾点,张应达等等。2011年下半年,他的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严重腹水,他亦感到治愈无望,思考着身后事。凭着他那无私、爱校的秉性,立下了那令人钦佩的遗愿:把自己房产退给学校,折价后捐给蒋南翔、艾知生奖学金的基金,并认真地向亲友作了嘱托。带着他那对母校对校友对同事的无限牵挂,静静地走了。噩耗传来,令人心痛。

2001128日清华党委召开的《清华革命先驱》编辑要点讨论会上。右起:承宪康、樊恭、徐心坦、李卓宝。

就在宪康病情越趋恶化期间,他为了纪念杨绛先生2011717百岁寿辰,在当年4月,他忍受着剧烈病痛,撰文《仁者寿——恭祝杨绛师期颐嵩寿》。该文先发表于201166《文汇报》的《笔会》栏目上。随后,刊载于201112月《清华校友通讯》复64辑上,编者并加了重要按语。文章的主要内容,描述了20017月初,杨绛先生临近九十岁诞辰,为了“避寿”,她老人家通过吴学昭同志找上宪康,商议好回清华园小住几天(从714718)的详细情景。通篇充满了杨绛先生对母校的深情和挚爱以及她为中国学术发展勤奋耕耘的精神。杨绛先生看到《文汇报》上这篇文章后十分高兴,百岁老人亲自剪下全文,还特意将日期、栏目保留完整,专门寄送给吴学昭同志,信封上书:“敬烦吴学昭同志面交承宪先生 杨绛谨托”(注:图见《清华校友通讯》复64166页)。我反复多遍读了这篇文章和编者按语,感触很深。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十年前杨绛先生找宪康求助,反映了她对宪康多么的信任。过了十年,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见到了这篇文章是那么的高兴,亲自剪下题字送给宪康,反映了她老人家是多么的珍惜这段回忆以及对宪康的感激之情。第二点是宪康抱病写出这段回忆,反映出宪康对杨绛先生的深情和敬重;同时也反映出宪康那种一定要让后人了解这一史实的强烈愿望。这些都令人钦佩不已。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加学校党史、校史的征集研究工作,宪康在校友总会工作。这样,我们相互配合,曾先后一起拜访过冯友兰、钱端升等老学长,并一起接待过清华革命先驱朱理治、冯中云、张甲洲、于九公等的子女。当时,我就感受到宪康和老学长及其家属子女之间十分融洽,彼此人缘很好,他们有什么事需要和母校联系的,就很习惯地来找宪康。这种感觉,随着我在《清华校友通讯》上阅读到宪康撰写的有关老学长的回忆文章后而越来越强烈。这些回忆文章,包括对顾毓琇、曹禺、钱钟书、杨绛、张宗植、马祖圣、洪同、姚秀彦等等老学长的回忆。篇篇情真意切、丰富多彩。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在200211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复46期上,刊有宪康撰写的《一代宗师清华心——缅怀顾毓琇师》一文,内中提到,顾老与他长期交往中,曾先后给他寄来的信件共达100多封。信件内容除了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议、捐资助学、捐赠图书文物、通报重要信息等以外,有些是顾老嘱托宪康代表他老人家办理的事。如19941129顾老给宪康来信说:“看到(注:指从上海《新民晚报》)曹禺仍在北京医院,其夫人李玉茹动手术住上海华东医院,因赶写信寄曹禺,请费神代送《耄耋集》及《水木清华》各一册为荷!”受命后,19941221宪康作为校友总会的代表与学校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一起前往北京医院看望曹禺老学长,面呈顾老信件和大著,并转达清华师生对他的问候。曹禺老学长非常高兴,并回忆说:“顾老1991年来北京访问,曾到医院看过我。”人们真难以想象,顾老居然给宪康来过100多封信,这反映出顾老对宪康办事是多么的信任,也反映出宪康对老学长们是多么的热心服务。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宪康退休后,十多年来,学校历届领导,还是一直推荐宪康继续担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这个职务,继续发挥他的优势和长处。这个举措,反映了广大校友尤其是老校友的愿望,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2005年后,我们编在了一个党支部。这期间,我耳闻目睹了一桩桩宪康热情帮助周边同志的事例。大的如帮助抢救危急病人,小的如长期为有困难的同事在校医院取药、报销。对我们这些年岁比较大的同志的关心,更是细致入微,他把这些人的生日记录下来,在逢十(七十岁、八十岁)时,组织大家聚会相互祝贺,很是温馨。对不是逢十生日的同志,也常以送贺卡或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宪康这种关心同志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大家都感触很深。有一次几个同志在说笑中,有人突然冒出一句:“有事,找宪康”。这虽然是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但实际上是人们长期以来与宪康相处中对他为人的一个共识,也是很好地反映了许许多多老学长对他的信任。这句话,很快在部分熟悉的同志中传开了。我曾把这句话告诉了宪康,他只是微微一笑。

宪康走了,这对学校来说是失去了一位联系校友的良才,对校友尤其是老校友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为他们辛勤服务的热心人;对我们这些和宪康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的人来说是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同志。想想这些,怎不令人心痛和惋惜。

我们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宪康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

“有事,找宪康”,这一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安息吧!宪康。

2012.2.29

相关新闻

  • 062012.03

    沉痛悼念承宪康教授(PPS)

    沉痛悼念承宪康教授.pps

  • 292012.03

    刘泰:怀念承宪康同志

    刘泰(1954土木) 承宪康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清华大学。

  • 282012.03

    郭维敬:读承宪康《仁者寿》一文有感

    承宪康校友于2011年5月25日在病榻上,不顾沉疴巨痛,饱含激情挥笔写就,于6月6日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上的那篇《仁者寿》——恭祝杨绛师期颐嵩寿的文章,读后,不禁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 142012.05

    林仁生:悼念承宪康学长

    林仁生(1967土建) 我和承宪康学长素不相识,只是在《清华校友通讯》上经常看到他名字。

  • 092012.03

    孙殷望:痛悼挚友——好人承宪康

    孙殷望(电机1961) 这篇悼念文章的写作,似有两点异于“常规”之处:一是“好人承宪康”之题乃好友徐葆耕生前所“戏定”,可谓“遗题”继作;二是此文的酝酿与动笔暗始于承兄生前,可谓“事先行文”。

  • 062012.03

    方惠坚:怀念承宪康

    和承宪康同志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元旦那天,我听说他最近身体情况不大好,想去看看他,我知道如果事先和他相约,他是不会让去的。

  • 232012.03

    王桂增:亦师亦友承宪康

    ——沉痛悼念承宪康老师王桂增(1965动力机械) 我与承宪康老师相识纯粹因为校友返校。

  • 062012.03

    承宪康教授生平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秘书长、校长办公室原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承宪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7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 052012.05

    吴荫芳 杨茂梤:好领导 好兄长 好朋友——悼念承宪康

    吴荫芳 杨茂梤(1961动力) 2月7日晚接到承宪康病逝消息,悲痛、怀念、惋惜、无奈,往事历历在目,心情异常复杂。

  • 062012.03

    蓬铁权:离别的感言——怀念承宪康

    蓬铁权(1961机械) 蓬铁权所绘承宪康像承宪康是一生工作在清华的老师,是大半生生活在清华的朴实无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