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赴美考察团与华府校友畅谈“教育”

2014-08-18 |

清华大学赴美教育管理改革考察团810日上午在马里兰大学Robertm Smith商学院报告厅与大华府地区的清华校友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教育的座谈,探讨了学校与政府关系、学科建设、教职人员职责等话题。

座谈首先由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的林静教授介绍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林教授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受到的政府影响较小,学校以自治为主。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能仅限于奖助学金发放、工资增减、经费申领等范畴。在学校内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而对于老师的评价也大多来自于学生。

对于中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差别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清华考察团的团员们和大华府地区的清华校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校友们结合自身在美学习经历,提出了几点中美教育差异的个人看法。一位校友提到,美国更注重多元化教育和对于学生领导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美国教师的教学质量基本是由学生评价,不是由评委会决定。美国校长也更注重个人魅力和亲民形象。

双方还提到了最近的热门话题,即外语系的讲师方艳华虽受学生爱戴,却因未达到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要求,致使校方不再续聘。对此,考察团成员和华府校友展开探讨,究竟科研与授课孰轻孰重、能否只侧重一边。华府校友提出“终身制教授”这一概念,在美国,教师得到这一头衔前,无论是晋升、加薪、续聘等都需科研、授课两者兼顾,而在获评“终身制教授”之后,学校不能轻易解聘,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学需要各有侧重。

持续两小时的讨论不断迸发出火花,也为前来考察的清华代表团带来了不少启发、拓展了思路。代表团中一些团员与华府校友之前就认识,甚至是师生关系。多年之后远赴重洋再度相见,他们之间少了一些师生的距离感,更多了一层朋友般的亲切。在座谈结束后,代表团和校友还一起来到“川陕名吃”共进午餐,深化交流。

(华盛顿地区清华大学校友会 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