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女博士上任南通市区街道副主任

2011-12-23 |

杜增艳(右)在板桥社区了解情况。顾霞 摄

清华博士任街道科技副主任?12日,记者兴冲冲赶往城东街道一探究竟。

齐耳短发,黑框眼镜,谈吐不俗,杜增艳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沉稳踏实。

当天是她正式上任的第一天。28岁的杜增艳来自山东临沂,在清华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学位。今年毕业恰逢我市“名校优生”工程在北京招人,一心想到基层工作的她选择了南通——这个她原本以为离家很近的城市。“从地图上看,南通还不如威海到临沂远,谁知真来了才发现坐长途汽车要11个小时。”杜增艳说起当时的“误选”,爽朗大笑。

“既来之,则安之!”杜增艳没打退堂鼓。今年8月到12月上旬,她在文峰街道从事组织宣传工作。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事。“基层岗位上的材料写作,跟学校里学的理论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上对街道情况不是很了解,开始时还真不适应。”杜增艳说,“但那段经历很锻炼人。”

结束了文峰街道的组织宣传工作,杜增艳转任城东街道科技副主任。对迅速融入新环境她有自己的考虑:上班第一天,她就向同事要了一份街道干部通讯录,熟悉街道二三百名工作人员的姓名,准备在接下来几天下到社区,将通讯录上的名字与真人一一对号入座;多记录多观察,尽快熟悉业务,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缺什么补什么,之后才是大量实践。

12日上午九点一刻,街办召开“楼宇经济工作会议”,杜增艳带着笔记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会上一名同事习惯性讲起南通话,让她如听天书。幸好同事们及时发现她的窘迫,大家约定,有她在场,发言一律讲普通话。“基层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以后遇到一些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麻烦就大了,所以要像学第二门外语一样学会南通话。”杜增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13日、14日两天,杜增艳在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东大街、板桥、郭里园等社区“认路”“认人”。在与社区干部的交流中,她体验到基层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听说她是博士,有人很敬佩,也有人认为她有些“屈才”。“来基层不会屈才,怕的是无才。”杜增艳丝毫没有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我的专业决定了我应该到基层来,我希望把我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多替群众谋福利;同时通过工作中的积累和思考,升华所学的理论。”谈起对未来的展望,杜增艳显得很淡定,“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只要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为百姓服务的价值就算成功。”

得知杜增艳仍是单身,号称“郭里园第一红娘”的毛阿姨热情地要为她介绍对象:“你是美女,又是才女,终身大事包在我身上!”同事也趁机“怂恿”杜增艳找个南通男朋友,从此就在南通安家扎根。杜增艳哈哈大笑,毫不掩饰她对南通的好感:“南通是个好地方,市民素质高,通江达海,经济比较发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确实是个适合年轻人奋斗的城市。”

(记者徐望 顾霞 汪小林)

转自 南通网 201112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