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们的汉族孩子”胡建平:拥抱因奋斗而精彩的人生

2016-07-03 | 来源 校友总会 |

工程物理系2007届本科生、公共管理学院2015届硕士研究生胡建平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2016年7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同学们人生中充满自豪的重要时刻,我向各位学弟学妹圆满完成在清华的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时,感谢学校给予机会,让我对多年来培养关心我的老师道一声感谢,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感想与思考。对于一位清华校友来说,这是无上荣誉,我倍感珍惜。

九年前,我和今天的大家一样,坐在这里参加毕业典礼。记得当时来做校友代表发言的是扎根鞍钢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明仁学长,顾秉林校长对我们提出了“永远保持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永远保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永远保持乐观积极、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的三点希望。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和几名校友一起,满怀干事创业的豪情,乘上青藏列车,奔赴西藏工作。在火车上,大学里的美好时光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中闪现!学习期间,清华给予我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互相激励使我受益终身。“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责任”,这样的教育让人铭记于心。大一时,新生党员课上“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事迹深刻地教育了我;大三时,赴新疆马兰基地社会实践,看到许多校友在那里献身国防、扎根奉献;大四时,当志愿者服务工物系建系50周年系庆,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学长回来向母校报到,他们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践行了“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这些都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清华人不能以自己生活安逸为最终目标,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也是我坚定选择到西藏工作的初衷。

到岗工作后,我较快地克服了对高原缺氧环境的不适,系统地学习了中央治藏方略。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党和政府果断处置,事件迅速平息。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我参与救助受损商户、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相关工作。这样的经历,使我真正认识到西藏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以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深刻意义,激发了我到基层一线去做基础工作的想法。

2008年,清华大学与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向基层选派毕业生工作。经个人申请、组织考察,我于同年9月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工作。为尽快融入环境,我主动向镇领导申请:我在机关工作过,可以承担文稿写作的任务;镇里需要派干部夜间守护青藏铁路,我是年轻人不怕吃苦。通过承担这些工作,任劳任怨地付出,我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与认可。趁热打铁,我又主动承担东嘎村的包村工作。东嘎村地处拉萨市城乡结合部,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此。为了支持城市发展,村民们成为全区较早一批的失地农民,经济上没有来源,生活不免艰难,各种矛盾频发。我和村干部一同努力,争取上级帮扶的同时,号召群众自筹资金,发展壮大农民运输队,通过参与城市建设、承包建材运输,扩大了增收的渠道。我们还组织全村每年进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鼓励各家各户在爱国爱党、勤劳致富、邻里和谐、民族团结等方面有好的表现,评选结果与年终领取集体分红挂钩。通过几年的努力,东嘎村面貌一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民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们认为我是个肯干实干的人,大事小情,都愿意和我一起商量,一些老党员还亲切地称呼我为“我们的汉族孩子”。通过做农村、农民工作,我真正接上了地气,懂得了做基层工作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只有多为他们谋福祉,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三年半后,经受了多个岗位的锻炼,我被组织选派担任古荣乡党委书记。古荣乡辖区面积7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全乡6300余人,藏族人口占比超过99%。乡村精通汉语的群众不多,为了尽快融入并开展工作,我加大了学习藏语力度。开党员和群众大会前,我把自己想说的话,请同事帮忙翻译出来,我用汉字、音标做好标记,回家反复听录音,一字一句地纠正自己的发音,确保开会时说好藏语。经过精心准备,为期一天的乡人代会,我全程用藏语主持和发言,每说完一句群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那真挚感人的场面让我终生难忘,群众的认可和鼓励更是我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几年来,我和同事们认真值班、巡逻、包村、入户、看护铁路,完成好守护祖国国土面积的一万两千五百分之一的光荣使命;我们申请项目,抓好施工,使全乡硬化路面的通车里程翻了一番,历史性地实现了6个行政村硬化路面全部通达;我们还为全乡112户牧民安排“安居工程”建设,他们夏季到高山草场游牧,冬季依旧有稳定住所,安居才能乐业。通过我们平凡而尽责的努力,全乡面貌有了改观,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人心得到了凝聚,基础进一步夯实。看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实效,让人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已视西藏为第二故乡。组织放心地将一方稳定发展的重任交付予我,人民群众包容、信任、支持我,将我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感恩之心督促着我在每个岗位上竭力奉献。过去几年,我从事城乡规划工作,正值拉萨城市建设蒸蒸日上的时期。我们每年审核几百个建设项目,每天都穿梭在各个施工工地,经常是一身土、一脚泥无暇去理,为保护好拉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我尽到了责任。从事人才工作后,我经常研究政策、起草文件工作到深夜,半年来为全区对接引进30余名高层次人才,协调6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留藏工作,为人才兴藏战略的实施,我付出了努力。在高原奋战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没有丝毫懈怠,在建设西藏的事业中找准了位置,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

九年来,虽然远离家人,但是我并不孤单,有几十名清华校友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西藏是地理上高原的高原,是生命中禁区的禁区,是经济水平方面西部的西部,是反分裂斗争前沿的前沿。在西藏工作,大家自觉地摒弃“骄娇二气”,将清华精神与老西藏精神融合在一起,抵御了高寒缺氧等种种艰辛,在心里埋藏着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大家拒绝被动地吃苦,坚持主动地实干,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雪域高原。近年来,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在伟大的建藏事业中,我们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用默默的坚守和平凡的努力做出了清华学子应有的贡献。数载的光阴从未虚度,宝贵的青春用得其所!

结合我们的成长经历,我在这里谈四个方面的思考。

关于理想。无数清华学长以人生奋斗经历告诉我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人生更加精彩。我们要立志成为充满正能量的青年干事者和国家建设者。决不能充当看客、夸夸其谈,而是要投身其中、贡献力量。

关于选择。选择艰苦地区、冷门领域、困难岗位,在特殊的环境中摔打磨练,有助于我们百炼成钢、脱颖而出、实现价值。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选择只是第一步,坚持住干得好往往更加重要。

关于坚持。同学们即将奔向广阔天地,在大家面前的是无数种可能,令人充满期待;但我想提醒在座的同学们,在无数种可能中唯一没有的可能,那就是——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我们人生的“试金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实现人生理想需要坚持坚守。

关于成长。根扎得越深越广,枝叶才会越繁荣茂盛。因此,我们在自我审示时要多看扎根,少看枝叶,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工作后,用什么来评判自己的成长呢?不要以薪资水平、岗位职务、名声头衔,而是以内心的强大、能力的提升、价值的实现来判断。我们不妨阶段性自省:与自己的理想是越来越近,还是渐行渐远?提醒自己踏踏实实在每个岗位上干好工作、收获成长、做出贡献。

让我们始终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努力拥抱因奋斗而精彩的人生。

附:胡建平校友简介

胡建平校友,2007年毕业于我校工程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2012年考入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2015年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2007年毕业后到西藏工作,先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和古荣乡、拉萨市城乡规划局工作,曾担任自治区派驻当雄县麦灵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现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知识分子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主持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