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广 | 追求卓越进取,矢志报国强军

2023-08-23 | 李明丽 黄雪霜 | 来源 公号“科学中国人”2023-08-23 |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则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如果将世界比作一座“乐高城市”,原子和分子就是一个个的小积木砖块,将其按照不同的方式或规律设计和组装,就能搭建出城市中具有各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建筑”。可以说,人们只要掌握了原子制造和物性调控技术,就拥有了从根本上构筑和改造未来世界的强大能力。

缘于潜心穷物究理、探索自然规律的强烈兴趣,也因为追求卓越进取、矢志报国强军的赤子之心,王广(清华大学物理系2007级博)始终聚焦凝聚态物理和信息物理前沿领域,致力于在原子尺度上调控低维量子材料的新奇物性,研制高速度、低能耗纳米信息器件,服务于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应用于新一代侦查预警和光电对抗等国防关键技术。他的选择,始终面向努力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需求。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起航正当时

2005年,王广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学习,在薛其坤院士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他求学期间,正值国际凝聚态物理前沿领域快速发展和风起云涌之际: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横空出世,其具有众多独特的电、光、力、热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一经发现就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热点并引发研究热潮;物理学家预言和发现的拓扑绝缘体等全新拓扑物质态,能产生很多新奇的量子效应和电磁性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迁移无耗散输运,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王广(右三)向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右二)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

然而,尽管这些新型量子材料具有很多优异性能,但要实现高质量材料的原子制造、物性调控和应用,仍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大部分拓扑绝缘体单晶样品缺陷密度高而且掺杂严重,掩盖了其表面态和狄拉克费米子的新奇物性,严重阻碍器件应用。面对这一困境,在薛其坤院士带领下,王广和研究团队成员秉持迎难而上、矢志攻关的信念,利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联合技术,针对拓扑绝缘体薄膜生长和拓扑物态能带调控、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增强非常规超导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动力学机制,揭示了拓扑表面态的自旋动量锁定和拓扑保护特性,发展了温度、缺陷、化学势和维度等物性调控方法。其中,王广的工作为薛其坤院士团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奠定了关键材料基础,他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的论文成果入选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薛组(Xue Group”5年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王广受益匪浅。时至今日,他仍谨记导师的谆谆教诲:勤奋乐观,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潜心钻研结硕果,砥砺奋进谱华章

博士毕业后,王广特招入伍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国防科技大学是军队唯一受“985工程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重点院校,被誉为军中清华,为我国两弹一星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报国强军梦,王广辛勤耕耘、潜心钻研、默默奉献,担任起教研室主任、凝聚态物理方向学术带头人、信息物理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物质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负责人等重要职务,在教学和科研岗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成绩显著。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主战场,面临国防核心关键技术战略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学术竞争,王广坚守初心、无惧险阻,他带领团队在建立和完善低维量子材料的范德华外延生长动力学、发展原子制造和物态调控方法、创新表面和界面载流子调控技术、实现光电信息功能器件性能优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闯出了一条应用引导基础研究、基础支撑技术创新的新路。

经过艰苦努力,王广和研究团队在二维硫族半导体的原子制造和载流子调控方面,发展了原子尺度调控电子性质方法,首次实现了碲化钼一维纳米线的制造和孪晶边界电荷密度波的亚原子级分辨,改进创新表面载流子调控技术,为混合维度异质结和相变器件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石墨烯红外辐射调控和异质结光电器件研制方面,团队实现了异质结界面效应和光电性能的精准调控,成功研制出新型热电子发光阵列和光、电、热效应探测器,为下一代光电器件的异质集成和性能突破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以及众多国际一流课题组的认可和参考借鉴,获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最佳引文奖,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快讯。

近年来,王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作为课题或技术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和军队重要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h指数为21;出版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应用证明2项;代表性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湖南经视新闻和新华网等媒体宣传报道。因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突出,王广2018年获国防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奖2020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21年入选学校高层次拔尖人才,2022年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称号和表彰奖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尽管已经收获了累累硕果,王广从未忘却少年志、来时路: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扎根基础研究这片沃土,为攻克新一代信息物理国防关键技术难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他始终牢记的初心与使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你们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了推动国防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王广展现出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强烈渴望,始终竭尽全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

自从登上三尺讲台,担当起教书育人使命,王广便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和长远发展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里。作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他主讲的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物理”等多门课程,践行科教融合,学研相长,推进案例思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培养能力素质。他积极探索研究型和启发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改革,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明显,获评学校研究生教学优秀个人和“红烛新秀”,带领的团队获本科教学优秀集体。此外,王广还担任物理学强基计划和拔尖班导师,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获银奖,他培养和协助指导的博士生多次获评奖学金和优秀学员,毕业后100%进入军队重要科研单位,继续从事国防科技强军事业。

将多年教学科研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王广总结了关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两点心得体会:

其一,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种材料都有独特结构、优异性能和用途,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每一个人也都有优缺点,只有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充分沟通协调,才能实现团队成功。”

其二,厚积薄发求创新:“长膜是门手艺,长好很不容易,尤其是将不同薄膜材料像原子积木一层一层地按照人工设计的方式组装,才能表现出更为新奇的物理和器件特性。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充分积累,勇于开拓进取,才有可能实现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王广带领着年轻且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不断成长。下一步,他将积极参与建设国防和军队重点实验室及强场超快大科学装置一流平台,开拓进取,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带领团队集智攻关物质与材料科学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勇于担当,积极推动战斗力生成;长远谋划促进学科发展,为军服务,凝心聚力建设“人才特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学校基础理科与前沿交叉一流学科和研究平台的支撑下,王广和团队有信心、有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圆满完成重大工程和各项任务;通过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推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半导体与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发展。在此,王广热情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加入团队,与他们一道并肩战斗,携手前行,共同为强军强国事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相关新闻

  • 282021.06

    校友代表王广辉在电机系 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中国电力行业正处在转型的艰巨挑战中。身为电机系人,担负着迎接这样挑战并为之作出自己贡献的责任。我和我的同学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年,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这个行业并非一切都是理想和顺畅的,它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同样积累了很多问题与矛盾,是需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

  • 032012.08
  • 202024.03

    追逐更高“中国速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王军

    1985年,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8级硕士校友)刚刚22岁,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去报到时,他从老家湖南衡阳乘坐时速40—50公里的火车,1600公里的路程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此后近40年,中国铁路速度不断跃升——时速从几十公里“巨变”到350公里,王军一直亲历并参与其中。不久前,王军荣...

  • 072022.01

    传承矢志报国精神 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王大中奖学金”捐赠设立仪式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带领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2021年11月3日,王大中院士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大中院士、高祖瑛教授伉俪决定将国家和学校的全部奖励金捐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王大中奖学金”,以鼓励后学...

  • 292024.02

    叶笃正:投身气象矢志报国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又名叶平斋,安徽安庆人,出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曾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气象组副组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理事长,英国皇家气象学会、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大气物理和气象协会执行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

  • 112008.09
  • 272019.02

    黄文州:用爱心、求知和包容追求卓越

    1983至2017年的35年我设计、研制、发明了35种医疗仪器。我明白创造发明本来就是站在巨人和前人的肩膀上接力穿越,只有对祖国对整个人类爱心无限的人....

  • 022008.12
  • 112022.08

    厉侃:科研报国,矢志初心

    成熟期的蒲公英种子,会随风飘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落地生根。如果将这些种子换成微型传感器会有怎样的有趣应用呢?2021年9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厉侃(2010级航院)与美国西北大学约翰·A·罗杰斯(John A.Rogers)、黄永刚课题组等多所科研机构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仿风传种子三维微电子飞行器相关论文,在《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厉侃告诉记者,这一成果以风传种...

  • 072017.07

    从“心”出发 追求卓越 ——法学院校友程耀扬致辞

    无论你如何选择,希望你们都能从“心”出发,追求卓越,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坚定地为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而勇敢、专注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