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海峡研究院黄文州医疗仪器创新设计工作室室主任黄文州
1.爱国奉献,追求卓越
1983至2017年的35年我设计、研制、发明了35种医疗仪器。我明白创造发明本来就是站在巨人和前人的肩膀上接力穿越,只有对祖国对整个人类爱心无限的人,才能快乐地拥有无限的求知动力和创造源泉,去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党的培养教育和革命家庭传统造就我爱国奉献的品格。我父亲是1928年的中共地下党员,潜伏在福州市电报局;母亲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北平学联执行委员。可我1966年大学毕业时正逢“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叛徒”,母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去分配到原子能绝密单位工作的机会,学核物理的我被跨行分配到广西磷酸盐化工厂,一毕业我就身处逆境。可我知道,一个人自强不息,就在于当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心灰意冷,他则默默应对。我先后接触过十多种行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使我累积了宽厚的知识面,基层实践使我有几乎全频段频谱应用的工作经历,这种机遇很少有,机遇是给有准备人的,这造就了我交叉融合创新的本领。毕业分配坏事变成好事,改行改出了追求卓越的能力。
2.行胜于言
发明的主要源泉在于行,创造力开发离不开基层实践和科学观察。1982年,我们在龙岩卷烟厂投运我们的科研成果──烟丝水含量在线测定仪,一位职工告诉我们:在你们测定仪的3厘米波长微波传感器附近搞维修,不小心造成的工伤伤口似乎很容易愈合。把职工非常偶然说出的这句话提升作为一种启示性观察和践行的激励,这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创造人才的敏锐人格,带出了我们一个创新构思,想采用国际未用过的8毫米微波来治疗创伤。
由于上大学时没学过毫米波课程,我从福建省立图书馆借到了涉及毫米波仅有的两本小册子,书上一条毫米波大气吸收曲线,让我对治疗该选择什么频率受到启迪,并大胆用之开展临床试验。我1983年发明的8毫米波治疗仪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实验核物理专业,从未进修过医学,要设计30多种治疗仪器,所需那么多门类的医疗知识,不用说我外行,就是一位全科医师都困难。比如设计“免疫治疗机”,开始时我连免疫的概念都不懂,免疫医书中诸多专业用语的英文代号使我想阅读都看不下去。凭着为人类健康造福的爱心,我请教公司的主管医师给我免疫学启蒙,我还顽强自学了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共13本免疫医书,为了有所超越和创新,对世界免疫学最新进展也要了解掌握,更困难的是我要把刚学来的免疫医学知识想象、转化、突破、创造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功夫不负有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的人,从完全不懂免疫学,到我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创新的生物物理免疫治疗机只用了半年时间。与时俱进不断包容接受和整合卓越的新观念新知识是实现创新的保证。
爱因斯坦还说过:“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好事物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在世纪交替前夕,我注意到整个频谱中人类还未用于医疗的只剩下两个频段:特超声和T射线,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和探索精神,使我自主知识创新发明了国际首创的特超声治疗仪。机遇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又在清华海峡研究院为人类率先发掘T射线的人体治疗应用。
在一个一个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调适攀登中,我明白专家最主要特点不是与生俱来很强的分析能力,而是多年来气概支撑下逐渐建立起来的俱跨学科广度的知识结构。一个人成长首先要培养敢于创新探索的品质和勇气,这样每个人最终实现的都是与气概相当的梦想。
4.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一位名人说过,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发明同样要继承民族的才有更上水平的创新。我设计取得中国发明专利的白细胞回升仪、免疫治疗机,还有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仪,就是利用西方高技术与中国传统经络穴位学说相包容结合,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医疗仪器。
曾获诺贝尔奖的奥•圣捷吉医师说过:“所谓发现,就是见人之所皆见,而思人之所未思。”要恢复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仅要提升干扰素和淋巴细胞,降低肿瘤微环境毒性也很重要,可惜往往被人忽视。祖国传统医学一贯强调辨证施治和扶正解毒,使我敢于怀疑西方对抗医疗的不足,质疑以肿瘤缩小多少作为治疗判定标准的保守性,并让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免疫做帮助治疗,来避免肿瘤复发转移和恶化,进而再以综合疗法治愈肿瘤,实现超越。因此说专家另一重要特点是要有评判性思维。清华大学早就提出培养“中西融通,古今贯通,文理汇通”三通人才的教育理念(新清华改为“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攀登之路力求融会“三通”,用无限爱心求索各个学科的统一及与大自然的和谐,用无限爱心缔造科技攻关团队的和谐战斗力,在爱心和求知中不断超越自我,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因此每项发明都具科学和人文魅力。
林陆山教授在他的前沿著作《初探量子生物世界》写到,1989年8月福建省轻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文州发现人体场与宇宙场一样,辐射频率、能量峰都反映了2.7OK背景辐射,可惜不为人所重视。国内外学者认为这项试验实质涉及人类起源与宇宙起源的关联,是超前为量子生物学(国内外正建立中的新兴学科)做了其中一项初始试验,从分子生物学进入量子生物学时代人们会逐渐明白该发现的广泛意义。而我已将对生命的量子理论的初步认知融会贯通、从而能自如地设计医疗仪器,从发明实践中引出重大科学发现,又以自己的发现极大提升发明创造功力,使我成为毫米波、特超声、太赫兹新兴治疗领域的领军开创人之一。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949年福州市解放前夕,为了宣传党的纲领,地下党员叶绍芬、王实等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拉了装满一辆人力车的毛泽东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和革命书籍藏在我家,当时我家住在福州市鳌峰坊大雅里22号,深巷幽居,较为隐蔽,是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我家同时还藏有林坡烈士的党的秘密文件、革命传单和书刊等。当时7岁的我在父母的带领下,勇敢地投入毛泽东著作等革命书籍保卫战,这磨练了我坚忍不拔和不畏挑战的气概,让我从小铭记在心中的是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并成了我等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不断激励我攻关不畏难,一生勇攀科技高峰,为振兴中华,为我国占有世界高科技一席之地,为全人类生命健康的远大梦想不断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福建省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们1990年已被停发工资及单位运营费,实行自负盈亏。1990年6月1日,原国防工科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给我来信鼓励我,“把你原来发明的毫米波治疗仪,打开销路,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只有把自己发明的产品推向市场才是出路。我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出去找关系为全室拉点项目来赚钱发工资和补贴科研经费。我们没有一分钱的生产资金,只能卖掉毫米波治疗仪三台样机的其中一台,这样赚到的钱再自己凑一点就可以生产出两台,再卖掉两台,就有钱生产三台,再卖掉三台,如此白手起家艰难地逐步滚大,达到一批可以生产三十台。这样直到退休后2003年我求职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所把已科研鉴定的4项成果及测试设备转让给他们,民营企业老总带领下我又开发出肿瘤免疫治疗机等产品,受到医院和患者欢迎,我去珠海干了三年多,我的发明成果转化生产力已创利超过1亿元,医院使用我的发明带来的创收就更多,更重要的是造福了患者。
2016年74岁的我回到母校清华海峡研究院提供的的创新平台,开始了5年再设计10种治疗仪发明专利产品的征程。

黄文州与其发明的毫米波肿瘤免疫强化治疗系统发明专利产品
爱因斯坦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是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人文讲的是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谐对待就是精神文明的本质,知识给人科技本领,人文给人无限的想象力,兼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具创造力。
6.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而跑赢未来
在生命科学领域要完成四张图。西方做出了生命体解剖图,中华民族完成了生命体经络图,东西方合作描绘了生命体显基因图,进入量子生物学时代,生命科学的第四张图──生命体量子图谱的建立,并同时构建量子生物学新兴学科,是我等中华儿孙的神圣使命。
人类智力的标志性特征是它的适应力,要不停创造和整合自己对世界的新认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与时俱进为自己设定新的创造目标。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根据自己一系列发明和发现,我开始试着著书:《生命的量子》、《生命的时间》等,在钱学森大师提出的造就“大成”人才之路上,又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去升华,再次站在巨人和前人的肩膀上,包容性地超越必然、超越时间、超越自我。我清楚自己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而抵古稀之年,面对上述该完成也有能力去做的挑战性、创造性使命,该用跑,用时间的加速度拼老命为当今新时代中国赢得未来再出一份力,从而继续无愧于从创造摇篮走出来的普通清华人称号。

2017年12月9日,部分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清华人的后代于纪念一二•九运动82周年大会上合影。左3为本文作者黄文州,右6为蒋南翔之子蒋延东,左1为李昌之子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