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士渊:如何让心灵洒满阳光

2009-05-18 |

  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纷纭繁杂,在疾病的困扰、无法突破的瓶颈,以及无法达到的目标等等压力面前,人们常常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如何为心灵点起一盏明灯,让黑暗退避三尺?昨天,著名演说家、习惯研究专家周士渊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以亲身经历呼吁人们拥有健康人格,让每个人的心灵能洒满阳光

周士渊,著名演说家、习惯研究专家。上海宝山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并留校任教。文革期间,曾尝试喝下高浓度硫酸自杀,幸被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抢救。后辞职转战商海,成绩斐然。

  拥有阳光心态才能真正幸福起来

  文化周刊:说到让心灵洒满阳光,您先给我们谈谈它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意义吧。

  周士渊:要让心灵洒满阳光,就要拥有阳光心态!解决高考、炒股、健康问题以及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的关键都在于“阳光心态”:无论何事、何时,始终是积极想、积极看、积极说、积极做。而不是消极地想、看、说、做。

  汶川地震后马上就要举办奥运,在这个节骨眼上,国家的心态是:多难兴邦。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政府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力量,拯救了千千万万即将被地震压垮的同胞,在地震的废墟上再建一个新家园。

  这种乐观的阳光心态,大到国家政治,小到个人。一个人的生命一旦充满阳光,他的生活就真的幸福起来。不仅如此,阳光心态还能使人健康、长寿。

  好习惯是阳光心态的硬件

  文化周刊:现代社会的压力这么大,我们如何才能拥有阳光心态?

  周士渊:人为什么会苦恼,为什么生活得不够阳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阳光的理由。

  从人性的两大弱点来说,一个是“知而不行”,一个是“行而不恒”,因为这两大弱点,使人的行动能力和执行能力欠缺,而“习惯”正好破解这两个弱点。养成好习惯就要行动,要“学而时习之”,要从量变到质变,在习惯上下功夫,就变成了“知而必行”,久而久之,就是“行而必恒”,结果呢,“恒而必达”。

  我把好习惯叫作阳光心态的硬件。这是我在与抑郁作斗争的几十年人生探索中发现的。我当年败得很惨,病得很重,很多难题解决不了,当我悟到习惯的重要性,我就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之所以把这些好习惯作为阳光心态的硬件,是因为它让我感到神奇、甚至兴奋,它的力量那么大,像原子弹一样,让我身体越来越好,心态越来越阳光。

  调动精神力量构建身心愉悦

  文化周刊:要真正化解各种压力,构建身心愉悦的现代组织,并非容易的事,如果靠习惯硬件解决不了,怎么办?

  周士渊:难题不一定都能解决,我们拥有阳光心态,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也就是要把精神的力量调动起来。我把这种精神力量分为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人的痛苦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过去的挫折,有人没完没了沉浸在痛苦里,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此时需要一些警语来打开他封闭的心灵之门,其中一句是李开复先生说的:“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能够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判断两者的不同。”还有一句就是:“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用行为控制思绪。”

  说到现在时,我要说说和平时期的危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像金融风暴、地震、H1N1流感。面对危机我给大家一句话:“方法总比难题多,而且远比难题多得多”。

最后要给大家说说将来时。人总是不甘心的,总要对未来挑战。面对失败和未知的恐慌怎么办?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哪两手准备?最好的和最坏的。也就是说,阳光心态不但要想到能争取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要想到“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反败为胜。再不济,“无非就是这样”,即便没有成功,至少还有很多人生的亮点。

转自 珠海特区报 2009年5月1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