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蜀龙答《蜀光校友》记者问

2015-07-04 |

 

王蜀龙学长,现年90岁,定居美国。1942年从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考上西南联大物理系,1943年11月自愿报名参加远征军,上尉译员。他在美国滇缅印战区,Y部队,云南联络组组长斯柏上校部下作翻译。联络组联络的是主攻滇西松山日军的远征军第八军军长是何绍周,副军长是李弥。

王蜀龙学长服务的美军联络组,随第八军1944年7月1日到9月3日,参加了“二战松山”到“十战松山”的全过程。

1945年4月17日,又与第一批50名译员飞美接受“特殊任务”……

1946年杜鲁门总统下令对二战中有特殊贡献的傅作义将军等300多名中国将士授予美国自由勋章,王蜀龙在列。

2015年5月,我作为蜀光中学网《蜀光校友》栏目责任编辑,用书面的形式对王蜀龙学长进行了采访。老学长不頋年老体弱,对我的“20问”一一作了回答,2015年5月27日他最终定稿。6月27日我对学长的定稿作了全面校对,主要是将美式标点符号转为中文标点符号,个别用词不确切的进行了必要修改外,均忠实于原蜀龙定稿。对人的称谓我原是用“王举孙”和“王蜀龙学长”,是蜀龙按美国人习惯直呼其名,我也尊重蜀龙学长没更改,也许蜀龙学长认为这样称呼要亲切些吧?

我是授黄丹的引荐向尊敬的胡老师投稿的,能否用,请你们决定。如贵刊刊登此文,请寄几份给我,我要转寄旅居美国的蜀龙学长。他很看重抗战及其在联大的那段经历。

夏安!

王举孙致礼!

2015年6月28日于蜀光校园

 

                      蜀龙答《蜀光校友》记者问

2015年6月27日王举孙校稿。)

2015529日,蜀光中学高1942级校友、1943年从西南联大参加远征军的译员、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王蜀龙答《蜀光校友》记者王举孙问,全文刊登于后。

 

举孙:

蜀龙学长1942年夏,你从蜀光中学毕业了,在母校求学期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蜀龙:

第一、蜀光有启示性的教导方针。不死记书本,鼓励分析,推论。

第二、蜀光有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德、智(文、理)、体、美等等全面发展。

第三、蜀光有规律化的学习环境。从早晨体操,课后自由活动,到晚上熄灯前自习,每天按步就班作完课业,并不觉得什么特别压力。

第四、蜀光有一大批学识渊博老师执教。南开张伯苓大校长接办蜀光中学时,重庆南开中学主任喻传鉴义务兼任新蜀光中学校长,带领了30几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到蜀光执教,其中有韩叔信主任(后为新蜀光第二任校长)和他的2个女儿,另外他还还带来了医生和花匠。

1939年我念初三开始经历伍家坝新校舍新教师新级友新课题新课外活动,比以前的老蜀光大有区别。难忘的具体细节太多了,聊到整天整夜也只能说是故事的“序言

举例:图书馆藏书上万册;柴森林——风雨操场、运动会;胡淑英——音乐教室、指导合唱;高峻乾——背诵三角函数、辩证代数公式、打篮球;王冶秋——语文课、写传单;韩叔信——记得有一次在公民班上他问大家:你们从小学就会在街上喊口号‘打倒帝国主义!',谁能给我解释‘帝国主义'的定义?没一人举手

 

举孙:

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令南开和蜀光自豪的是:在8年抗日战争中南开和蜀光的儿女中,没有一人当汉奸,对此你有何感想?

蜀龙:

很对!可是,想一想,南开、蜀光位于后方,要是留在帝国沦陷区或日租界,当汉奸的引诱力和机会更多,那不是更加倍地值得自豪了吗?!张伯苓从北洋海军退伍从事教育,不仅表达爱国主义,我说还进一步表达了建国主义!对吗?

 

举孙:

很对!蜀龙学长1942年你在蜀光毕业时,据你的学友回忆,当年你的成绩非常优秀,考上了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昆明组建的西南联大,你是考上了物理系,为什么要进这个系?你的理想是什么?

蜀龙:

我选择物理,因为觉得这科目有条有理,只要花一点脑筋,就可以解答疑问。记得我上高三时,物理教员王老师曾"暗示"我,说:“二天你应当去牛津剑桥留学。”不能说这是我的理想, 我只是希望大学四年毕业后去教中学物理课。虽然算不上理想,也有些梦想吧我特羡慕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是我心目中两颗耀眼的巨星!

那个时代,在1942级同学中,我没听人说过升官发财是升学的目标大多数人的目标都是要各尽其能,有贡献,建设新中国。不少人选择工程,我却选择物理。恐怕是因为我那时的孩子气,虚荣心吧,我认为物理比(电机)工程更基本、更深奥、更有贡献所以也更

举孙:

1943年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一年,那时日寇已占领了上海、南京、武汉,又发动了第三次攻打长沙,妄从湖南入侵贵州,再直逼当时的陪都重庆,而就在这年的11月,你毅然投笔从戎,当年你才上大学二年级,年仅18岁,什么原因让你作此决定?你还要实现你的理想呀?

蜀龙:                                                               

对于1943年中日战局的发展,因联大师生都经历过战时的动乱,所以当时日军的行动,不算什么特别大消息。只是一年后,1944年秋,松山之战后,我在保山康复以后,有几天倒间接体会到当时日军进攻大后方的压力。

1943秋,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一次讲话中,说过去是我们中国单独抵抗日军,现在盟军美国参战了,需要大批的译员。他鼓励大家去志愿报名服务那时,重庆还没有宣告大规模应征四年级生入伍的政策。不少人听了,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别错过了!现在我们能亲身参加世界二战,与盟军共同打翻身仗,反攻日寇,可不是好机会吗?

此外,私下还有个人的原因:当时我正在犹豫不定是否转系,甚至转校,不学物理了,去学编(话)剧从军也算机遇,换一换环境。1942年夏,我们蜀光同班四人一道去进联大有刘克果、牟有恒、黄枬森和我。读完大一后,一人留校转系,从物理改到哲学;一人转校转系从地质改到音乐;第三人后来学成为历史学家。记不起他有没有中途改系,可至少他是改了名的。以后我们四人笑谈往事时,说:“怪谁呢?要怪就怪母校蜀光早期教育的'错'—— 太启示、太全面、太自由、太自信、太自立、也太有蜀光特色!"

 

举孙:

你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举办的译员训练班,培训6周就随美军出发到前线,你口译能胜任吗?你在联大才上一年零2个月大学,英语就那么好吗?

这与你在蜀光求学有何关系?

蜀龙:

马马虎虎,边学边用。幸好我们没有马上调上前线。先半年在滇南练兵,也给了我们自己半年实习的机会。课室、操场上用的英文比较正规,可以事先准备,事后复习,因此反而比较容易。更难的是立时口译,一般场合上的普通对话,无论是会议桌上或行军路旁,我在蜀光联大时没有会话经验。数学、物理、化学教科书多少用点英文。除了蜀光英文课堂之外,我的英文基础就限于这些课本。

一件趣事在松山战役高潮,每天晚上,一位美国少校都要用打字机报告当天战情。一天,他刚好抬头,见到我走过他帐篷门口, 就顺口要我帮他拼一个英文字。我听了他的发音后,很自信地把一个一个的字母替他背出来:p-r-e-c-i-p-i-t-a-t-e

后来这个小插曲,变成了大笑话!原来有一对不同的英文字我耳朵里听起来发音很相近:一个字是名词,另一个字是形容词。他问我的是这形容词陡峭“precipitous”用来描写当天战场的地势;我回答他的却是名词"沉淀物体"—“precipitate是我从蜀光化学课本上学到的,就是词尾的丁点差异,便成了“松山到处都有沉淀物体。"

 

举孙:

想来那个美方少校没有把那错字抄写在他的报告里吧, 否则你这插曲堪与当年泰唔时报一记者的报道相比他原意是报道英国女皇给伦敦大桥剪彩的消息,可是因词差错,变成了"英国女皇在伦敦大桥上撒尿"

蜀龙:

很有意思可惜我想不出来那泰唔时报记者原来的英文错字你想到了, 告诉我

[后蜀龙自注: 想来那两个字是 inauguration剪彩”和urination撒尿”吧?]

 

举孙:

1944年,滇西战役是抗战后期国内的最后一次大战役。请介绍下日本和中美两方兵力和布署情况? 

蜀龙:

中美兵力合起来超过日军好多倍。近年来有很多历史档案出土,不难查出详细数字。我当时印象是:日军只有一两千人中国兵有上万人,约为日军的10倍;美国兵多不过数百。前线冲锋流血者全是中国兵。美兵主要任务是供应急需的专用的枪炮弹药和通讯联系。

 

举孙:

你是1944年哪月哪日参加的滇西战役?你给美军哪个部队、哪位或几位将官作翻译?请讲详细一些,要有细节,特别是要有战斗紧急时的你当翻译的细节。当然不乏也有前线的趣事。你认为中国翻译官在沟通中美两军联合作战任务时发挥的作用大吗?

蜀龙:

要说哪月哪日,我就选194466日吧!那天我随第八军联络组车队渡过澜沧江,恰好同一天盟军在法国诺曼海岸登陆。我的任务是在联络组组长斯柏上校部下作翻译。联络组属于美国滇缅印战区,Y部队。总司令是多恩准将。他是斯柏上校的直接上司。第八军军长是何绍周,副军长是李弥。

我们行军目的地是怒江东岸小城保山, 第八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我们联络组怒江东岸基地。第八军打仗的目标是怒江惠通桥西岸的松山,位于腾冲与龙陵之间。1942年中国第一次远征军在缅甸战败,一部分撤调去印度,一部分撤回滇西。滇缅路上上下下,弯弯曲曲绕过松山山顶。日军在此花了一年多的功夫,修建坚强堡垒,准备长期占领。这年初,远征军开始反攻,几月没有进展。总司令卫立煌下令急召第八军助战。所以我们全军动员,从滇南文山、枯木北行,路过昆明,继续西行,渡过澜沧江,直赴怒江, 行军约1000公里

我们联络组的前线指挥站是在松山脚下,779公里路碑旁,通过惠通桥。松山战役历时三,四个月是抗战八年史上很特殊的一页。这次敌军完全占守势,我军完全占攻势。敌军四面被包围,支援断绝,被迫昼夜防守。我军倒可以自行调动,选择进攻时间、武器和战术。加上敌军人数开头就我们,现在又无法补充伤亡损失。可是他们也有两大优势:堡垒地势和"武士道"传统。所以我们最紧急最大的压力是如何赶快利用我们罕有的优势来对付他们特有的优势。

敌军宁愿战死,不投降,你怎样对付?只能决战到底特殊的堡垒倒可以用特殊的武器和战术来对付,例如用身背的喷火器和挖山洞,炸山顶。

每个翻译官个人有何贡献,看在个人。可是"中国翻译官"这职务在中美同盟作战时不仅有大作用,而且是非有不可的。作个比喻:如果把美方当作发电厂,中方当作用户,翻译官则是电线。没有电线,则电厂和用户都无法沟通,形同虚设。

 

举孙:

中国驻印军(一般也称中国远征军)由郑洞国将军指挥,盟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史威将军,他们在缅甸发动了歼灭密支那頑抗的日军战役。因缅甸的密支那与松山、孟拱形成了相互支援的卫星城,松山又扼住了颠缅公路的中断,扼死了美国援华物资的生命线,逼迫美国飞越世界空中禁区喜玛拉雅山将军用物资运抵中国。因此,拿下松山是关系战局的大局,是这样吗?

蜀龙:

对,你讲得对!以前我不太熟悉郑洞国将军大名,从你的家史上才知道他是你的舅公。

 

举孙:

松山之战为什么打了3个月零3天才攻下?打松山日寇时你一直在松山前线作翻译吗?战斗艰巨吗?

蜀龙:

松山战役我一直在前线作翻译。松山战地只有几平方公里,可是地面高低不平,密布尖顶山峰。山顶与山顶之间,眼看很近,翻越时要上坡下坡再上坡下坡,可远了。从19421943,日军在山坡山顶上修满了堡垒,像蜘蛛网一样,能够左右上下,互相卫护支持。这一段滇缅路转来转去,要穿过这个蜘蛛网。要通车,必须把这些堡垒通统毁灭才行。攻克这些堡垒,远征军碰到不少意外困难。火箭枪炮能打穿坦克车钢甲有效,可是要用来对付用泥土、钢板、汽油筒、木料层层堆修建起来的堡垒反而无效。得用工兵背在肩上的小型喷火器去攻坚。这是美军二战时才发明的新式兵器, 也用在松山战役上了,喷火器的专用燃料是凝固汽油”,是1942年哈佛大学试验出来的科研成喷火器用于战争,战术上也有大改变。工兵历来修桥埔路,作一般后勤的事,现在变成先锋,成为第一线攻兵了!他们要尽可能地爬到堡垒洞口,够近了,才能往里喷火,把日兵一个一个的烧死了或赶出来。

在这种场合下什么叫“尽可能

一次我和一些美国参谋,看见对面山脚下有一小队中国兵集合在敌人视线之外,准备进攻。好,领队下令进攻了。开头,大家慢慢的往山坡上爬。过一阵子,几人不动了,别几人继续往上走,走出了我的眼界。再过一阵子,再一阵子,那些没动的人还是不动。就这样,这些人到达了他们的“尽可能”终点,一个一个战死了,同敌人同归于尽

早到1944年四月五月,松山日军已被全面包围,断绝了陆空支援。鳳凰电视《血战松山》频视上,提到一个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他描述松山日军末日情况,说:“大多数人宁死,不投降。”当时我们也见到过缠上绷带的日兵的尸体。显然,这些日兵已经受过伤了,还战到最后一口气。

 

举孙:

是哪位指挥官提出采用挖地道炸地堡的?

蜀龙:

奇怪,你会问一个这么具体的问题你一定有自己的心意儿吧?好, 我先说吧:那人就是我们驻第八军军部的联络组组长斯柏上校。

记得在地道定期爆炸那天,我们几人在山坡帐篷门前一边喝咖啡,一边用望远镜耐心的望着对面山顶。等了又等,结果失望了,一点烟火都没见到原来我们站的是在洞口的反面五十五年后, 1999我们在斯柏家里过他的九十生日他特别讲到在松山峰顶下挖地道的主意来源, 强调是他亲自首先向他的直接上级建议的上级是 Y-部队总司令窦恩准将(又译恩) 他的上级先是史迪威, 后由威德麦尔接任)。又过了十多年,我最近看到凤凰网采访老兵视频,一位工兵排长鲍直才说,美军轻视他们的技能,坚持反对他们动手挖洞, 塞炸药。开头我有一点诧异,其实这种茅盾在人与人或团体于团体之间是常有的。 即使双方上层在原则上同意了,关键是在下级执行落实时候的细节里。

 

举孙:

我之所以要问是谁动议挖地道埋炸药炸日军地堡一事,美军、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副司令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等不同来源的史料记载各不相同,有部队番号、有人名,有炸日军地堡的过程。现在我明白了,当中国军队在敌地堡网阵地中久攻不下牺牲惨重时,在松山乃至密支那,中美将领工兵中均有人提出并实施了“挖地道埋炸药炸日军地堡的战术”,而且得到总指挥盟军司令官史迪威将军的认同,这才有美军从加那大紧急空运TNT烈性炸药,分送到松山、腾冲、孟拱、密支那等地并实施“挖地道埋炸药炸日军地堡的战术”,以及美军官到前线培训并指导测量方位,中美战地史料均有记载。

另外,我还有问一个具体问题,有史料记载炸日松山指挥部地堡时用了1吨炸药,是这样吗?

蜀龙:

也听到过用了6000TNT烈性炸药这个数字。

(蜀龙自注: 请见幻灯片"先辈的旗帜: 70年前的远征军", 作者王旭东, 2013年2月18)

 

举孙:

松山战役完后,听说19451月你病了,何地病的?何时康复?康复后又接受什么新任务

蜀龙: 

我进保山野战医院是在194411感恩节时侯患疟疾。原住滇缅路779

公里路旁前方司令部营地。帐篷里同住三人,一左一右,我的行军床位在中间。左右两人先后送进院。我去时他们还在那里。军医说他们一人得了一种疟疾,我可同时两种疟疾都得了!我的上司斯柏上校在我入医院之前, 在我半昏迷时,曾到我行军床边看望过我,颇细心。在院里我还碰到一位从龙陵前线送回来的译员肩背上全绑上了染满血迹的绷带据说他暴露了偷卖鸦片的阴谋刀伤是走私人的报复恰巧不久前在779公里营地我也暴露过一次军中私运鸦片的事幸好我没遭到什么报复那是另外一个插曲

出院不久第八军全调回滇南练兵区原地枯木。再后,1945年初, 一百名中国译员先后分两批受令乘军用飞机飞美执行"特殊任务"我和蜀光校友曹贞敏被第一批50人中。我们在1945年4月17日从昆明起飞, 路过驼峰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加拿大,最后到达纽约途中换机加油数次, 历时三天三

什么是所谓“特殊任务"? 至少有两层看法第一, 我们公开的任务是来美帮助训练中国空军到了美国,我们一百人分配到七,八个空军基地, 各有其训练专业,如:驾驶,领航,轰炸,气候推测,电讯,武器,发动机修理, 等等。很明显的, 那里的中国空军队伍已经有他们自己的翻译官了, 为什么还要调我们来? 所以从开头就觉得我们的任务有点特殊!

第二, 战后美国公开了一个原来保密的所谓"奥林匹克计划"原来美军准备于1945年11月初在日本本土登陆同时准备在中国开辟第二战场来把驻华日军阻挡在中国, 不让他们回去保卫日本本土想来我们的"特殊"任务就是回中国支持这第二战场不料原子弹在八月初就提早把二战结束了,改变了一切计划以后,我退伍复学,成家立业,留美至今

 

举孙:

蜀龙学长再说一说你获美国自由勋章的事吧?!

蜀龙:                                                              

这勋章是在1946年由杜鲁门总统下令送去上海驻华美军司令部。那时我已经调来美国差不多半世纪后,在1990年我才首次听到。最初没有什么印象,突然见到受奖人名单上领头有傅作义大名才有点注意了。

 

举孙:

请讲一讲你的爱妻爵玎和你的孩子的故事,好吗?对不起,我触动了你最为悲痛的地方。

蜀龙:

爵玎和首次见面是在1945年。虽然不算青梅竹马那时我刚满20,她还没满16。我们在1947年结婚。2005 和 2007年两次,我同儿女子孙一家回来过蜀光伍家坝,见到了礼堂墙上铭刻有“王氏爵玎奖学金”纪念牌,感到很欣慰。

 

 

举孙:

你和妻子感情很深,她是年病逝的?你为何要在蜀光中学设立奖学金?又为用你妻子的名义设奖学金?

蜀龙:

她是在1996年去世的五十年老伴了!奖学金的用意是支持鼓励有经费需要的高才生为何用她的名字?像你说的感情很深, 以此寄寓我对她的思念啊!

 

举孙:

听说你祖居地是在自贡慈粑坳,祖上崇学,办有义学,是这样吗?

蜀龙:                                                               

是的么叔"王天铎(曾任蜀光校董)在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回来养肺病。记得在一两年之内我听他提起办学的事。又记起爸爸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最初那慈耙坳学校就叫树人小学。以后改名子诚小学,更有家族意味。

 

举孙:

你现在独身,生活有困难吗?

蜀龙

没有。

 

举孙:

你妹妹美琪学姐说,你现在仍在搜集抗战的资料,是这样吗?

蜀龙

不全搜集,恐怕说清理更恰当。

 

举孙:

对日寇侵华那段历史,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蜀龙

有好,有坏。坏的是中国闭关自守,落后太久了,别怪强者欺弱。好的是在最

困苦的关头我们坚持下去前赴后继,强不息。由此,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

 

举孙:

最后,请你对家乡自贡父老,和母校蜀光说几句,行吗?

蜀龙:
好, 就说说蜀光的公能"校训吧. 不管年老年幼, 我们大家可不妨有时扪心自问, 这校训在自己个人生活行止上有何帮助,有何用处。不要注目于过去,想想今天今日,此时此地。例,我此时此地在实习中文打字,才能在电脑上写下这几句话。可不是在“努力增能”,要学新技巧吗?不是年青人,老年人也可以学新技巧,走新地方,体会新意识的。 

你,举孙,在费力搜集整理这些资料为校友们共享,可不是“尽心为公”吗?

为公就是不为私,不要全为自己个人着想,要考虑到别人 中外古今圣贤大师大多同意“为公”是好事。听说近代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也发现了,要求心情愉快,最可靠的来源是“雪中送碳“助人为乐”而且又听说维持愉快心情是一个最有效的保健单方。谁说"为公"没有报酬?

所以,乡友,校友,亲友们, 请继续不停“努力增能 尽心为公”

                                            

 蜀龙 2015-05-27

 

 

 

 

 

 

 

 

附王蜀龙照片:

 

 

 

 

 

 

 

 

 

 

 

王蜀龙与夫人王氏爵玎               王蜀龙获美国自由勋章照   

 

 

 

1945年4月17日王蜀龙(前排第5人)等译员飞美国执行

“特殊任务”在昆明机场留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