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3级

结缘环境,行健不息 ——清华大学[1983级] 吴勇 访谈纪实

2016-03-18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中国资源、人口的压力导致中国环保问题比其他的国家更加严峻,这个严峻就说明我们在中国环保里面的机会更多。”放弃了科研院所管理层角色,毅然踏入富有挑战、充满激情的环保创业道路,吴勇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清华环境人朴素的果敢、睿智与责任心。


结缘环境,行健不息

——清华大学[1983级] 吴勇 访谈纪实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黄韵清


【吴勇简介】

吴勇,男,1983年至198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由国家公派前往加拿大进行专业管理培训。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大鹏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担任行业专家,2002年踏入风险投资领域。2004年6月成立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深蓝色T恤,亲切的话语,谦和的笑容——这就是吴勇学长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学长递过来的名片,主色调为白色和绿色,背面右下角有“环保再生纸”五个小字,宣告着学长的生活方式和嘉禾木的经营理念。


  • 自强不息——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吴勇学长1983年入学清华,就读于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专业,1988年毕业。“五年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学长笑着说,话语中带着留恋与不舍。在清华,五年充实的学习生活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亦为他日后在环保科技领域大显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吴勇进入中央某部一家环保、交通方面的研究所从事环评、设计工作。年轻的吴勇身上,已显现出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在单位率先做了环境工程这一块,我们当时做了厦门港的污水处理厂、大连港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设计和科研两方面。”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他当上了研究室主任。在这家研究所,他一干就是11年。1996年,吴勇由国家公派前往加拿大,进行专业管理方面的培训。这段经历增长了他的见识,拓宽了他的视野。回国后,怀揣着梦想和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吴勇再次走进清华,在经管学院攻读MBA。“真正读完MBA后,整个想法就不一样了,就想自己做点事情,做做企业。真是换了一种环境、思维和生活方法。”吴勇学长无限感慨地说。

   在清华读MBA,是吴勇学长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并不记得在清华的MBA课堂上具体学了些什么,但是我能肯定的一点是,在清华MBA所学的许多内容,在我现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正在发挥作用。”2000年MBA毕业,吴勇去了大鹏证券投资银行总部,以行业专家的身份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生涯。两年中,吴勇跟大量企业家接触,他们的创业经历深深感染了吴勇,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像那些企业家一样,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

   从科研、工程设计到风险投资,吴勇始终没有停止追寻、思索、突破与前进。2002年,吴勇和叶冬一起与清华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环保基金,踏入VC行业。先后主持投资了北京佩尔优、东江环保等企业,并取得良好效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3年,在跟一家想用秸秆做木质素的瑞士公司协商失败后,吴勇开始思考并着手自己创办该类公司,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横空出世。

   一直以来,造纸在中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造纸厂定期排放的黑液会造成严重水污染。9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小规模的造纸厂被一律关闭。“但有些小厂有自身优势。很多小企业就在农村,原材料好入手。而且现在中国的纸张市场很大,对树木的砍伐也少,还可以解决就业,同时又能给当地财政收入做贡献。唯一的不好,就是污染。比如做一万吨纸,就要排放一万吨的固体有机物。”“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因为我们发现了排掉的这个东西(黑液)它能用。它不但不要花钱处理,还可以挣钱。我们把技术带过去之后,又可以给政府交税,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环保问题也解决了。”吴勇学长用朴实、谦和的话语,道出了嘉禾木的起源。

   有一句环境人都耳熟能详的话——污染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嘉禾木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从黑液中提纯改性得到的木质素,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陶瓷等行业。木质素以其高热值和高产量,成为一种品质优良的新能源,具有在未来取代石油的潜力。从造纸黑液入手做环保,嘉禾木在全国尚属首创。

   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工人,也没有工厂,必须首先从收购开始做起。2004年11月,吴勇学长下乡至河南济源,投资近两千万,100%收购济源造纸厂,并建设了1.5万吨的木质素生产线和4万吨的有机肥料生产线。2006年,嘉禾木收购河北临漳造纸厂。同年,嘉禾木开始盈利。2006年初,嘉禾木被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为中国大陆最具潜力的酷公司,成为惟一一家获此称号的环保科技公司。2007年,其合计产出5万吨,其中纸浆近3万吨,木质素1.8万吨,有机化肥几千吨。吴勇还计划收购两家草浆厂,总产能约为10万吨。目前,他认为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展,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公司管理团队正在为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未来而努力。谈到嘉禾木的前景,吴勇踌躇满志。

   这样的成就与发展前景,恐怕是吴勇在创业之初也没有想到的吧。李白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用它来形容吴勇和吴勇腾飞的事业,再好不过了。


  • 厚德载物——书“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


   环保在中国,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多年来,环保已与经济、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深深纠缠在一起。国家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就曾经说过,如果把中国经济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那么其制约因素分别是技术、资金、市场与环境。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关键。

   “一定要把发展和环保协调好,”吴勇学长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严肃地说,“环保实际上就是在当前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过度追求环保,一定是让中国发展不下去的。”对一名环境人而言,这意味着怎样的智慧与眼光!“就是因为中国环保的压力,中国资源、人口的压力导致中国环保问题比其他的国家更加严峻,这个严峻就说明我们在中国环保里面的机会更多。”在谈到对“机会”二字的理解时,吴勇学长认为,嘉禾木实质上就是把从前的污染物转换成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它可以替代石油。这就是嘉禾木在很小的一个方面利用机会做的一个贡献。而类似的机会还有很多。如果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有发现,有想法,又有可行的技术方案,那么对社会的贡献就相当可观了。

   关于嘉禾木,吴勇说:“把我们公司做好做大做强就是对社会的一个贡献。”事实证明,在解决农民就业、满足市场需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嘉禾木功不可没。从绿色创投到绿色创业,吴勇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公司,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经济细胞。我们觉得,那确实是有意义的。”他谦虚而又自豪地说。

   在环境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吴勇学长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响亮的口号。


  • 求真务实——崇“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精神,正是清华赋予吴勇的最宝贵的东西。忆起在清华的时光,学长的话音里洋溢着温馨与感动。一提到井文涌老师、张晓健老师和环境系的创始人陶葆楷老先生,学长就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在清华,吴勇还做过两年的班长,负责组织集体活动。当年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记忆犹新。“打打球,弹弹吉他,唱唱歌,学学摄影、围棋……逢周五还可以在一教的教室看看英文录像什么的,”吴勇学长笑着说道。对于大学,吴勇学长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说,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训练,训练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适应力。而对于专业知识,尽量还是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得广一点、宽一点。有了比较宽广的眼界和知识面后,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比较快地融入各行各业。他强调能力比分数更重要。在大学期间,可以多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在清华读书是一种荣耀,还是要尽量珍惜这些时间,多学习,多接触些人,多了解世界,多做一些对将来有意义的事情。”

   在谈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时,吴勇学长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人是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生产力。他还充分肯定了清华的学生。他说,清华学生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做事踏实认真,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时值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吴勇学长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全中国很多学术方面的东西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人格和独立的科研探究精神”。无独有偶,80多年前,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便倡导“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以为为人治学之道。想见清华之精神已穿透岁月之障,渗透到每一个清华人灵魂的最深处。

   “将来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要把自己当成是国家的精英。”这是吴勇学长对我们环境人的谆谆教诲,其中更融注了他对所有清华学子的殷切期盼。


【同学感悟】

   访谈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学长感悟最多的部分,就是现在嘉禾木公司的创建与发展。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学长在证券行业两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当初学长在清华环境系学到的专业知识,从某个角度来讲,学长现在的成功是有着某种必然的因素的。这也就告诉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因为这既可能是机遇又可能是挑战,我们认真应对,或许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马庆华

   吴勇学长给我们讲述了他放弃科院院所管理层角色,投身富有挑战和充满激情的企业道路的故事,这对于我未来求职、生活等等各方各面是一个不小的启发——是安于现状还是不断探索,是盲目坚守还是勇于放弃,我们是清华人,那就一定不能忘记她留给我们的追求卓越的印记。同时,他的那句:“将来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要把自己当成是国家的精英”,既是一位校友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清华人在步入社会之后应当牢记的准绳。不要忘记,国家和社会培养我们的初衷,不要忘记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是我们一生的意义。

——肖达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