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3级

给清华这座大佛增光 ——清华大学[1983级] 苗富足 访谈记实

2016-03-23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 他把清华看作一尊金光闪闪的大佛,我们这些庙里的小沙弥不应从佛身上刮金粉给自己提亮,而应该用自己挣来的荣誉令大佛增光。他说当领导有六个“一定”,如果不能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就愧对了清华人的称号。苗富足学长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清华可以怎样地升华一个人的灵魂。


给清华这座大佛增光

——清华大学[1983级] 苗富足 访谈记实

工程物理系 吉祥


【苗富足简介】

苗富足,男,现居上海市。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历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主任、院长助理兼项目综合管理部主任,现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小状元初入清华——思想冲击


   苗学长是浙江慈溪人,是1983年9月份进入清华的。“我在慈溪也是个小状元,目标就是进清华,因为当时清华的影响力太大了,包括现在。”他清晰地记得报到时他第一次到了北京,学校派车子把他们送到大礼堂前面,然后再分流到各个系的那种荣耀。

   苗学长心目中的大学生形象,来自电影叫《庐山恋》,“是一种很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他一进清华,就遭遇了现实的残酷打击。“感觉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在内一个个土包子一样,没有感觉自己像个大学生,所谓自己的想象和现实肯定有一些差距。”苗学长说当年他有一个老师说工物系强调是又红又专,不直接向全国招生的,一般是二年级的时候从其他系里挑选家庭背景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好的集中学习,修习工物系反应堆的课程。苗学长那一代人都觉得工物系的人都是经常跑山沟沟,二线三线,这种想法一方面影响到了工物系的招生,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已经被招进去的同学的情绪。“当时有句话叫天南海北都不怕,就是不去新西兰,新疆,西藏和兰州嘛。”

   “同学都有过思考,心里有落差和恍惚,因为是青春期,大家总归是有一些想法的。”苗学长回忆说。当时80年代初,乡村企业蓬勃发展,他的一些中学同学考不上大学,回去做了老板,而他们却是大学考上了还要回归乡下工作,两手空空,所以落差很大。但对苗学长来说,他的想法很朴素,那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勒紧裤腰带供我读书,对前景也看好,不想放弃,想有所造诣。”

   “进入清华有一种今生无悔的感觉。当时是五年制,前四年是学专业课程,最后一年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做毕业论文。”令苗学长感到很自豪的是,当时的毕业论文水平做得挺高,因为毕竟快用了一年的时间。“我的毕业论文前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做调研。”

   苗学长认为学生应该有三大能力: “一个是书面表达能力,第二个是口头表达能力,第三个是对外可持续对抗能力,这三大能力在学校里面有比较好的条件,一定要不断推进。”


五年清华生活——磨砺与升华


   “国家选拔干部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和清华当时育人的思路是完全吻合的。那时候年级主任给我们讲,清华学生在‘德’这个方面是四个字,叫顶天立地,顶天叫做顶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地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段话成为苗学长一生的行动指引。

   令他获益匪浅的,还有清华踏实勤奋的学风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那时候四教刚刚开始造,三教刚刚建起来,如果晚一点去,就找不到自习的地方。喇叭到了四点半就说要走出教室走出宿舍,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苗学长说,虽然大学期间他没有当过干部,但是社会活动他很乐意参加,比如系团委,系学生会有活动的时候他都积极地响应。他戏称自己是“在被领导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能力也锻炼出来了”。三年级的时候,苗学长和同学们搞了个核能展,放在四教的大厅里。他当初的目标是“给自己鼓鼓劲,告诉同学们工物系的同学不是老往山沟沟里跑,再说往山沟沟里跑怎么了,祖国要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就到哪里去。”

   苗学长还说,在学校的5年时间感觉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失落,但也感到很充实。这一方面是因为同学关系很好,还有就是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对哪个同学特别垂青,但是哪个同学一有情况就要了解,和他们沟通交流。学校还经常请一些学校的领导或研究所的领导在主楼后厅做讲座,一有讲座苗学长就去听,他觉得这是不断开拓思想,形成的世界观的过程。

   1988年苗学长从清华毕业,但其实早在1987年9月份,他就收到了目前所在单位,“上海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的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毕业的时候是7月12号,我们在工物系馆排队领毕业证书。也没有拿什么学士帽拍照片,只是在主楼前面拍了个集体照。”苗学长说自己对毕业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领毕业证书的时候学校给了一本书,叫《坚实的脚步》。”苗学长说这本书才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觉得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清华的名人虽然多,但不是说每个清华走出来的人都能出类拔萃的,不是说学习好就一定要去当官。”那本书说的是普通的清华学子走上工作岗位,不管是哪里都扎扎实实地工作,造出自己不平凡的业绩的故事。


廿载科研工作——创造新荣耀


   在上海原子能设计院,苗学长跟一所的老师做研究生,搞反应堆物理,研究生课题就是和秦山核电站最后一个环节有关的软件工作。“做出来了,也是为秦山最后拿到装料执照许可证做了点贡献,这项工作94年还评了一个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工作对于后面的工作也奠定了一个不错的基础。”苗学长这样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语气平淡而谦虚。

   1997年,苗学长被选为上海原子能设计院一所的副所长,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做到2001年。 2001年7月份,他被任命为一所所长和党支部书记,在所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半。一所主要是做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核电厂安全评价,核电厂辐射屏蔽,还有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苗学长说这十年对他自己全方位的成长,包括社会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技术的深化,以及在领导岗位上专业的扩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006年7月份开始,所里的领导把苗学长临时安排到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负责项目。“在那边是以管理为主,到了零六年年底就正式把我调到项目管理部,具体负责全院的生产计划以及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抓的就是辽宁红沿河核电厂的施工设计工作。”到了2008年1月份,工作出色的苗学长当上了院长助理,兼院里最重要的项目综合管理部主任,真正开始协助院长全面管理院里的生产。目前他刚刚被提上副院长,主要抓工程设计。

   随着工作岗位越来越重要,苗学长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忙碌。现在他每天六点钟出门,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忙得不得了。“家里人也比较支持我,所以我的时间基本都花在工作上,包括周末,把每个礼拜的工作重新梳理一下,也考虑一下下个礼拜做些什么。”苗学长轻描淡写地叙述着自己说得上是超负荷的工作日程。“作为一个领导,工作怎么来做?第一,一定要有思路,第二,一定要策划,第三,一定要有计划,第四一定要有行动,第五一定要控制,最后一定要有效果。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

   在近20年的工作中,苗富足学长获得过很多荣誉,他曾被评为中核集团的优秀共产党员一次,上海市建设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一次,院里评过三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也评过三四次,还得过两个部级二等奖。但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人都知道清华的荣耀,尤其是清华的学子。但是清华的光辉不是给你们用的,而是应该每位清华学子要去增光添彩、发扬光大的,在工作中要是躺在功劳簿上或者学校的荣誉簿上,自己不去做出贡献,这个问题是比较大的。”苗学长说,如果把清华比喻成一座大佛,金光闪闪,每一个清华的学生不能自己脸上不亮了,就把大佛身上的金拿来抹在脸上。佛身上的金光是靠大家抹上去的。


【同学感悟】

  听了苗学长的经历,学习了他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对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尤其是苗学长的领导才能,在他的语言中深刻地体现出来。比如他说当领导的几个“一定要”,的确令我感触很深,另外,他说“佛身上的金光是靠大家抹上去的”,让我们不能靠清华的牌子混饭吃,而是要为这块牌子增光添彩,这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大家风采。

——吉祥

   学长在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时候,那闪耀的眼神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的以清华而自豪。我们也相信,他在清华的光阴完全没有虚度。如果我在数十年后回忆起自己的清华生活,不知道能不能有这样的眼神,还是所想起的只是埋头苦干,匆匆忙忙,却找不到方向。苗学长的话让我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我想,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向优秀的校友学习,这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才有可能像学长们那样成功、成才。

——樊星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