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3级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清华大学[1983级] 封志强 访谈纪实

2016-03-23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一个从未想过当领导的农村青年,怀揣着勤恳工作的心,一步步成为了公司的党委书记。也许人的一生真的是被命运的车轮推动,然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又岂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封志强,践行了每一个清华人那深埋心中为祖国献身的神圣许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清华大学[1983级] 封志强 访谈纪实

工程物理系 高磊


【封志强简介】

封志强,男,现居甘肃省兰州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83级本科生。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核工业504厂)党委书记。


终身受益的大学教育


   在访谈中,封志强学长着重提到了在清华求学的一段经历,他说这段时间是他工作生活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清华的学习经历使他受益终身。

   大学期间,封志强感觉清华的学习氛围很好。“印象比较深的是,图书馆去晚了就会没座,教室同样如此。晚上自习先要拿书包占座,否则吃过晚饭后再去自习室就没位置了。与北大、北师大相比,清华学习氛围更好。所以清华出了那么多人才,也不是偶然的。”他说力争上游是清华人的传统。“清华考试要排名,对学生有压力,要求学生要力争上游。我们现在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秉承了这种精神,做什么事都尽力而为,尽力做好。”令他印象深刻的,还算有清华的老师们:清华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清华的地位,清华厚重的历史,清华产生的成果和培育出的优秀人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在清华几年的学习培养了封志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他感受最深的。

   工作后,封志强才发现,清华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清华讲究严谨、勤奋、求实和创新。一些人觉得清华的学生比较古板,北大或北师大的学生比较活跃。但重大的成果往往与严谨求实的态度密不可分。”

   令他受益匪浅的,还有清华人谦逊踏实的作风:“刚到工作的时候我们厂早上上班时打水、扫地、擦桌子和擦窗台,大部分是老同志干的。学生们起的晚,来的晚,都在享受。我说大学生住单身公寓,早点起床,锻炼身体,早到办公室,给老同志服务服务,这不很好吗!这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我当副书记的时候才32岁,那时候就是大家认为我这小伙子不错,嘴甜,见谁都打招呼;手勤,我每天早上早早到单位,打扫卫生,打水,看书;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打个材料,你给人家付出了,人家对你的口碑就比较好。这些东西无形中使你比别人多得了群众分,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多了。当推荐干部的时候,大家说这个小伙子不错,领导就有了印象。小事往往影响你的一生。”


服从组织分配


   “服从组织分配”在封志强学长这里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以几十年如一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清华人的责任与担当。

   封志强刚工作时,搞减速器的装配,给老工人当下手。老师傅对干活要求很严,手把手地教他,比较苦。“但我是农村来的,不怕吃苦。也没有其他想法,单位安排做这个,那就把这个做好。”“那时一块工作的年轻人晚上回宿舍聊天,交流的最多的是今天你干了什么,单位给你派了什么活。总觉得活越多就越有希望。如果没有活干,天天呆在那里,就觉得这单位没意思,这辈子就交代过去了。所以我们都希望多干点活,干的活越多,积累就越多,将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封志强学长说。

   封志强学的是同位素分离专业,但本行只干了约五年,后来他做的是计算机自动控制。“那时工厂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水平很低,286机器加单片机。那时学校的机器已是8086或8088了。条件很差,我也不太懂,就学着干。”封学长坚信只要肯学肯干,总会有成绩的。那时办公室有一个PC1500,在他去之前,那台计算机在那里搁了好长时间,没人用。封志强就通过看说明书和编程把它用起来了。每当实验完成之后,他就把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感觉不错。”

   1993年,封志强的单位搞红外磁脉冲搅炉,他负责采购、包装设计等。他干的工作与专业相差很远。这样专业学的东西全部丢了,有些人觉得太可惜了,但只要是单位需要和安排,他就干。1995年,单位领导封志强找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做党办副主任。他说:“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服从组织安排。”此后他一直从事党务工作,一直做到书记。刚当书记的时候,封志强心里没底,因为他在党办主任位置只干了一年半的时间,“感觉不会做事,比如让我给同志们讲话,好像不知道在讲什么。”

   封志强逼着自己学习。开会之前,他先了解一下会议的主要内容,然后做讲话准备。他逼着自己不拿稿讲,要讲的话,事先琢磨好,多了不说,因为多了发挥不出来,肚里没东西。封志强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会觉得讲一次话比干一天活还累。尤其在主席台上,你坐在灯光下面,下面坐了那么多人等着你作报告。刚开始的几回,心里是不好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干的多了,而且与大家的关系处的很好,那么这一关你就过了。”

   人是被命运的车轮推着走的。封志强从没想过会当领导干部。但当书记的封志强正考虑,在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如何起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如何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对师弟师妹的五点忠告


   访谈中封志强学长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思想感悟,对清华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点期望和忠告。

   第一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现在的学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家里照顾相对较多,容易觉得获得是理所当然的,让他们付出的时候就比较费劲。很多孩子觉得在家里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那么到了社会他还是习惯这样。总希望别人能多给我一点,单位多给我一点,很少想我怎么做出贡献,很少想单位交给我的活我能不能保质保量、圆圆满满地完成,少让领导操心。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我到这个单位,单位能给我什么待遇,将来我有什么发展前途。当然这个考虑是应该的,但不能太过。我觉得作为一个清华人,到了社会上要首先考虑我能为这个单位做什么贡献。”

   第二点,大学生,尤其是清华毕业的学生,一定要追求思想进步。“基本的要求是爱国。我反对大学生一毕业就往外跑,考研然后出国,到国外打工去。当然也有一部分会回来,为国家效力。但我总觉得清华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很多都跑到国外去,这个现象不好。我们国家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搞的铀浓缩行业,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但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我们很难招到,清华的学生想都不用想。我想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市场经济让我们很多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考虑自己的太多,而考虑国家的需求和民族的需求太少,甚至家庭的需求考虑都不是太多。这一点应该是大学生应该克服的。那么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比如我在天津呆得好好的,集团公司一纸调令,我就到504来。这边的条件肯定没法跟天津比,但我一贯到国家需要或组织需要的地方去。所以我也把孩子带过来,在这上学。爱国教育要在学校加强,不只是简单的认真干活和钻研业务,也要明白你为谁干啊。祖国培养这么多尖子生干什么?希望学弟学妹们,对家庭、国家和党的热爱要加强。”

   第三点,一定要摆正位置。我们是清华人,天之骄子,心里优越感比较强。我的同事介绍我时说我是清华的,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是清华给我们的荣誉。但恰恰在工作当中,我们要避免这种自傲的心里。清华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是非常优秀的,但到工作岗位要做好定位,不能因为我是清华的,我就高人一头。你行不行,要拿工作来说话。我们这么多清华人,也不是个个都会成功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一个就是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第四点,注意小节。尽管这是小节,但是反映了一种素质。我对他们讲,你们都住过大学生宿舍,你们是喜欢每天为集体做点贡献的同学,还是喜欢天天在旁边享受的同学呢。第一种同学的地位在同学中的地位肯定比一般同学好,那么他的机会就比一般同学的机会多。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这是小节。但人与人交往,哪天天有那么多大事。如果你能关心和体贴别人,那么你的社会关系就会建立起来。人家就愿意与你交往与合作。你个人真正要在社会上成功,学识水平期的作用并不很大,真正起作用的是别人对你的帮助与合作。往往这些东西是我们大学生不重视的。大家要在学校培养这种意识,为集体为他人付出一点,不是坏事,而与你的成功关系密切。

   第五点,要发挥优势。清华人很聪明,有潜力。到了单位后要刻苦钻研,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就会脱颖而出。比如我在天津理化院的时候,我组织青年论文竞赛,写作和演讲对青年的帮助特别大。因为论文写作有规范,但有些年轻人不按规范写。比如实验报告出来了,却没有误差分析。我给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平台,让院士做评委,通过几年的论文报告会,许多尖子被挖掘出来了,被委以重任。同学们就要学会抓住类似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同学感悟】

   封志强学长的经历,充分体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忙碌的校园生活中,在浮躁功利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冷静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磊

   封志强学长的言行践行了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国家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只要是单位需要和安排的,我就干!”这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是一种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祖国建设任务的意识。个人的待遇与前途必须是放在次要位置考虑的,尽力做事,好好做人,自然会有机会。

——刘益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