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马约翰:动是健康的泉源

2013-07-05 |

有学生问马约翰长寿且健康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十分简单,运动加愉快。

马约翰(左)指导学生跑步

读清华毕业生的回忆录或者相关文章,常常出现一个名字:马约翰。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却不是因为在学问或者教育上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恰恰相反的是,他常常给未来在学问上大有建树的先生们设下了绊脚石。数学家柯召因为游泳不及格差点毕不了业,文学家吴宓也因为跳远不及格延期半年毕业,作家梁实秋到最后游泳也没有合格,但马约翰看他日日练习的勤奋刻苦,便勉强给了他及格……

清华建校之初便开始实施“强迫运动”,普及体育,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锻炼。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点到5点,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每一个学生必须着短衣到操场锻炼。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虽然都到了操场,但许多人是换了个地方读书而已——躲在树荫、墙角。而在操场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认真地、科学地锻炼。

1914年,马约翰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当时他的职位并不是教体育而是教化学。看到许多同学疏于锻炼、身体素质极差,马约翰感到忧心忡忡。他主动向当时的校长周诒春建议,应该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给出的理由十分简单:“清华每年要送10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这些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视中国人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

马约翰1883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鼓浪屿,良好的自然环境给了他充分的活动空间,从小他就热爱游泳、跑步,每日跑跑跳跳是他的必修功课,哪天不动浑身都会难受。家庭贫困的他品学兼优,17岁时到上海明强中学读书,21岁又考入圣约翰大学,专业是理科,但最后一年读了医科,同时对文科也有所涉猎。尽管没有故乡的广阔天地可以奔跑跳跃,他仍然保留了运动的习惯,并且有很好的成绩。据说,他当时中距离跑的成绩实际上就是全国纪录或接近全国纪录。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马约翰曾经直接和外籍教师吵架,因为这名教师嘲笑中国学生“就是笨,还不如美国的小孩子!”也常常听说中国学生在外国受气的事,这些都让他感到十分痛心。而让他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同胞被人称为“东亚病夫”。

1905年,上海举行“万国运动会”,选手来自各个国家。一英里赛跑时,有4名日本人跑在最前。他们呈一字排开,意图妨碍其他选手。马约翰当时排在第三位,前面还有一名中国学生领先他大约10码的距离。倒数第二圈时,场上几百名日本观众站起来鼓掌呐喊,仿佛已经拿到了冠军。但最后一圈,马约翰突然加速,超过前面那个中国学生。现场的中国观众顿时沸腾,全场高呼他的名字,为他加油。在离终点约400码时,他对后面的中国同学说了一句“跟上我”,接着从日本人右侧超过去。两名中国选手最后获得比赛的一、二名,全场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中国!中国!”

正是这种朴素的爱国之情,让马约翰对清华学生的身体素质感到担忧。他开始揣着小本子在操场上溜达,并不是为了记下谁在开小差,而是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希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运动方案。

在清华,体育教师马约翰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普及,二是提高。他设计了几套徒手操,可以简单有效地舒展筋骨、保持健康。每天早晨他都亲自带学生做团体操,配以音乐,是我国广播体操的雏形。在他的倡导下,体育是清华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必须体育达标才能毕业或者出国留学。他制定了清华学生的《体力测验及格标准》,如爬绳15英尺、10013秒、跳远14英尺、游泳20码等等,有一项不及格便不能毕业。每年新生入学之后,马约翰就会制定一个总计划,从体检到训练,从场馆到教师,规划得滴水不漏。当时清华被称赞有三好:校会好、英文好、体育好。虽然马约翰的严格要求让不少学生没有顺利毕业,但这“体育好”的美誉却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那时的清华,每天清早都有不少同学练习长跑,著名流体力学家周培源就是当年的优秀长跑运动员。每天下午4点左右,下课铃一响,大学校园里竟如同小学一般,同学们奔向体育馆、大操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十分热闹。

在竞技方面,马约翰同样下足了工夫。他经常安排各种校园运动会和比赛,从中挑选“尖子”,组成足球、篮球、田径等代表队,精心培养,严格训练。当时清华的田径、足球、篮球等队在北京校际以及华北区运动会上都取得过优异成绩。据记载,从1911年到1921年的10年间,清华足球队比赛58次,胜44次,平7次,负7次。1916年,以30胜南方劲旅南洋足球队,以21胜威振东南亚的上海华东足球队。1929年底,马约翰带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参加华北体育联合会第六次比赛。此次参赛的球队实力颇强,甚至有领队许诺队员如果获胜可以奖励他们去日本游玩。结果清华所向披靡,一举取胜。获胜消息传到学校之后,“全校像大海里波涛似的欢腾,每个人内心都是愉快的火焰在燃烧”,到处贴着大标语,“我快乐得要打滚”、“我愿为你们脱靴”。球队凯旋,人群将马约翰从学校大门一直抬进大礼堂。

1952年,结核病在清华肆虐。由于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学校无奈之下将这些同学集中安排在一幢宿舍内。病友们整日卧床休息,情绪也都不是很好,时间一久,这块区域变得阴郁灰暗,不少人意志消沉。马约翰听闻后十分焦急,他同校医商量,希望能对病人施行“体育疗法”。去到病房,他情绪饱满地动员大家说:“肺不是纸做的,动一动撕不破的!”他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设计了运动计划,每天和大夫一起来查房。运动量慢慢由小变大,甚至有人可以打羽毛球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少人身体康复,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1914年到1966年,马约翰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52年。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儿什么,你们也要能玩儿什么;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外国念书是好样的,因此我想到学生在体育方面,也不要落在人后,要求大家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棒,身体也要棒。”

84岁高龄时,马约翰还出面担任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他步履矫健、头脑清晰,毫无龙钟老态。他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先做一套徒手操,再练几路太极拳或太极剑;上午课间操时到体育馆练拉力;下午4点到操场和同学们一起锻炼并进行指导;夜晚临睡前定散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耄耋之年他还是坚持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工作2小时;假日骑自行车远游香山,姿势标准的俯卧撑也可以连续做40个。

“动是健康的泉源”是马约翰在1954年出版的《我的健康是怎样得来的》一书中反复强调的著名论断,有学生问他长寿且健康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十分简单,运动加愉快。(北绛)

转自《中国科学报》201375

相关新闻

  • 182009.02
  • 282008.07

    清华大学百年体育之路回眸

    一所大学的体育精神和她的奥运奉献——清华大学百年体育之路回眸   编者的话:奥运,曾离我们那样远,今天又如此触手可及。

  • 132017.02

    马约翰:“笨拙”的宗师

    清华校园现今四座户外雕像:朱自清、吴晗、闻一多、马约翰,那三人都是著作等身的大学者,马约翰则以体育宗师的身份,和人文大师、理工巨匠一起守护着水木清华的....

  • 212022.02

    崔孝光:马约翰的愿望实现了

    我已迈入耄耋,但六十多年前有关“冬奥”的一件小事,我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955年秋天,我由故乡济南踏进美丽的清华校园,成了一名大学生。按当时“清华”传统,每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都是由著名的体育教育家、我们的恩师、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马约翰教授亲自授课。我记得,课堂设在清华大礼堂,听课的除了当年入学的新生,按今日时髦话说,还有许多校内校外马约翰教授的“粉丝”,整个礼堂座无虚席,连走道都...

  • 162023.03

    清华校友“马约翰杯”运动会,来啦!

    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是以曾经为清华大学体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马约翰教授命名的传统赛事,至今已举办六十五届,是清华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清华人文与体育精神相契合的一大特色。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对体育运动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实践,对体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位清华人共同的印记。在校园之外,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校友们挥洒竞技、朝气蓬勃的身影。在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清华校友总会...

  • 312016.03

    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

    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档案馆)

  • 082006.05

    【组图】马约翰田径运动会正式拉开战幕

    【组图】马约翰田径运动会正式拉开战幕 【组图】马约翰田径运动会正式拉开战幕 ...

  • 292010.12

    纪念体坛宗师马约翰活动策划讨论会召开

    2010年12月28日上午,由厦门清华校友会发起的纪念体坛宗师马约翰活动策划讨论会,在清华校友总会胜因院28号会议室召开。

  • 202023.08

    清华校友鏖战马约翰杯围棋赛

    8月19日,2023年度清华校友“马约翰杯”运动会围棋比赛决赛在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西体育馆成功举行。“马约翰杯”是清华一年一度的校级体育赛事,以清华大学教授、知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命名,在所有清华学子的记忆中,马杯都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为各个院系争金夺牌的活力和勇气一直是大家回忆过去时津津乐道的主题。今年开始,清华校友总会举行了针对全体清华校友的“马约翰杯”运动会,首届比赛共包括跑步、足球、...

  • 07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