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少阶——行健不息清华人

2011-01-25 |

○王明陶(1969精仪)

王少阶,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正电子与正电子素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清华学子到知名的正电子物理学家

王少阶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上世纪50年代正是国际上原子能技术突飞猛进、人造卫星上天的年代,尚在武汉一中上高中的王少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尖端科学,为国争光。196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他深爱清华园优良的学习环境,更被清华优良的校风所激励。他惜时如金,勤学好问,成绩优秀。60年代初,老校长蒋南翔提出在清华建设政治辅导员、因材施教学生、体育代表队和文艺社团“四支代表队”。其中因材施教学生就是业务学习尖子,被誉为攀登科学高峰的登山队。从大二起,王少阶就被选拔为因材施教对象。教授的专门指导,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真刀真枪毕业设计和科研工作,使他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为后来进入世界物理学前沿打下坚实基础。

王少阶学长

1968年夏,在“文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王少阶被分配到铁道部门,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唤醒了他对本专业的热爱与渴望之情。1978年他返回久别的故乡,在武汉大学任教,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的教学科研。1979年春,他先后到北大、清华、高能所、原子能院等十余单位调研核物理的新发展与新动向,并选定在国际上刚起步的新兴核技术——正电子湮没作为研究方向,并从此与正电子结下一世之缘。面对全新学科,他刻苦钻研原著,掌握相关原理和实验技术,并在当年武大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会上作了“正电子湮没及其应用”的报告。紧接着于1981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用正电子研究金属缺陷的论文,1982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资助,1985年参加了在新德里召开的国际正电子会议并担任分会主席。随后,多次受邀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访问教授、瑞士国家核研究所客座科学家,从事合作研究。他十分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正电子研究中。但他时刻提醒自己的根在中国,每次出访都按期回国,并将国际上先进的学术思想和实验技术带回国内,在武汉大学建成了一流正电子实验室。

在科研上,他一直致力于用正电子湮没研究凝聚态和材料科学的某些前沿领域,努力发展一种原位、无损、精确测量材料中纳米尺度缺陷大小、浓度及其分布的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湖北省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数十项,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他主持的项目于1989年、1997年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少阶从讲师、副教授一路走来,于1988年春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又于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外,除了上世纪80年代担任武汉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外,还先后任湖北省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

勇攀科技高峰,潜心于正电子研究30年的王少阶赢得了国际正电子学界的好评。1997—2006年,他受邀任国际正电子湮没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起至今任国际正电子与正电子素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仅一人)。2008年5月,他任会议主席的“第九届国际正电子与正电子素化学会议”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同年,他主编的两本专著《应用正电子谱学》和Positron and Positronium Chemistry出版。

从知名教授到湖北省副省长

上世纪90年代中,他从全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脱颖而出,成为党外副省长候选人。1996年元月起出任省长助理,1997年5月当选为副省长,分管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计划生育以及地震局和知识产权局等10个政府部门。由学者转换为官员,工作领域变了,地位变了,如何适应?王少阶说:“在政府工作与做学问一样,同样需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关键在于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不辱使命,无愧我心。”

上任伊始,他碰到的第一件难事就是湖北学生上大学难,录取率低。湖北高教资源虽然丰富,但“八五”期间高校招生比例却低于全国。为扭转这一局面,他认真调研并与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分析原因。认识到湖北高教现状是:部属院校多,省属高校少;武汉高校多,地市高校少;普通高校多,职业学院少。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王少阶率先提出尽快在全省每个地级市建设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经过几年努力,这一目标在他任期内基本实现,大大改善了湖北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为今后高教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也极大缓解。此外,高校筒子楼改造,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11月,国务院在湖北召开现场会,有关部委、各省市领导和近百所高校校长齐聚武汉,王少阶代表湖北省作了大会发言,介绍经验,受到国家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许。

为了实施科教兴鄂战略,王少阶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与科技工作者、企业家探讨加快湖北发展的新思路。通过调研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就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突破口。他积极谋划,于1996年10月成功召开全省首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负责组织起草《关于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全省高新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除原有武汉和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外,又先后建成黄石磁湖、荆州玉桥、鄂州葛店、十堰白浪及孝感等6个省级高新区。1998年,武汉东湖开发区建立了国家级“湖北软件产业基地”,2000年,建立了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速达到34.6%,成为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现在,湖北省特别是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高新技术产值已高达数千亿,为湖北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是楚文化的故乡,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可供展出的场所,包括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等国宝级文物也只能常年存放于仓库中。王少阶与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决定把建设省博物馆作为重中之重。1998年省政府投资一千万,进行编钟馆整修和布展,并于1999年1月顺利开馆。他又趁热打铁,提出尽快建设省博物馆计划,亲自到国家文物局、发改委等单位汇报,得到国家八千万拨款支持。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集现代化和荆楚特色的博物馆终于矗立在东湖之滨。每年都有数百万观众在这里观看编钟、欣赏乐舞,领略古老而灿烂的楚文化。

为了实现湖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王少阶思考着加快湖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艺团体改革问题。通过调研认识到要有个抓手,有个平台,而申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就是一个重要契机。2000年秋,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正在南京如火如荼举行,王少阶带领文化厅的同志主动找到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由湖北主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申请,并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最后,湖北以良好的文化基础和要把八艺节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先进理念而荣获举办权。筹备八艺节也是湖北文化改革与发展最快的几年。2002年省政府一次性拨款两千多万,支持省级文艺团体创作。承担主会场的武汉市投资七亿元建成琴台大剧院。经过几年精心准备,八艺节于2007年11月在湖北成功举行,不仅有众多湖北文艺节目获奖,更是全省人民的一次文化盛宴,受到全国文艺界的好评。

从无党派到民建中央副主席

2000年12月,由时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介绍,王少阶加入民建。2002年6月当选为民建湖北省主委,同年12月当选为民建中央副主席。作为参政党的领导人,他高度重视参政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创新参政议政形式,努力提高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2003年12月,由王少阶倡议、组织,由民建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成思危、吴敬琏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及企业家出席大会并作精彩讲演,来自全国近千代表参加了大会。特别是在项目展示会上,推介了2000个招商项目,签订合作项目协议金额62.88亿元。这个论坛后改名为“非公经济发展论坛”,从武汉到昆明、合肥、厦门、重庆、南宁、沈阳和西安,已成功举办八届,已成为民建的著名品牌。2006年5月,由王少阶倡议并组织,由民建中央和湖北省政协共同主办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武汉开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榕明作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省市职业教育界代表登坛论道,各抒己见。大会紧扣“职业教育新形势、新环境、新机遇、新发展”主题,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借此会议东风,推动成立了以王少阶任主任的湖北中华职教社。

2003年1月,王少阶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同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2008年3月又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他十分珍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就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几年来,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十篇大会发言和提案,就义务教育、三农问题、环境保护、民营经济、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3月的全国政协全会在北京召开,委员的大会发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两千多名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事。由于大会口头发言人数有限,机会十分难得。王少阶曾于2004、2009和2010年三次登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讲台作大会发言,题目分别是:“切实增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应着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农业虽不是他的强项,但在政府和政协工作期间经常下乡,最让他忧心的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感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农村作为扩内需的重要市场,把农民作为保民生的重点。他将这些想法写成文稿,并被选为2009年的大会发言。他2010年3月的发言则十分坦率地指出当前我国统计工作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并就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力提出四点建议。由于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建议具体,操作性强,他的发言获得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并被众多媒体广为转载。

此外,王少阶也非常关注义务教育、中部崛起、环境保护等。2003年3月,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后的第一个提案就是关于在中西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保障教师工资和免收学杂费、书本费的建议。2004年,他又带队到南水北调水源区进行调研,为确保库区经济发展和水源清洁建言。在担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后,他为水资源保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加快我国核电发展等进行了大量调研,并提交多份提案。

教授出身的王少阶,坦诚、热情、谦逊。他与共和国同行,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成长。他奉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圭臬,又以“不辱使命,无愧我心”为信条,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相关新闻

  • 112020.08
  • 262018.04

    王浩:清华人最珍贵的品质是自强不息

    “希望清华学子们以学习为第一要义,注重学习态度,敏于思勤于行慎于言,重视科学问题的提炼和推演,注重学科交叉、融会贯通下苦力气,关注国际前沿,把握实时动....

  • 172010.09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记1960级校友王少阶

    ● 湖北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明陶写在前面盖因一件小事,我来到湖北省政协。她位于武汉东湖之滨,邻唐代诗人李白的“放鹰台”。这是晚春一天的中午时分,即将入夏。武汉的天气似顽皮的羔羊,一会儿骄阳给你夏的威严,一阵春雨,城市又似温柔且妩媚的少女。车停在门廊内,廊外淅沥的雨滴在花坛夹竹桃叶片上碎玉般飞溅。放眼望去,湖面涟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08室——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的...

  • 182016.03

    结缘环境,行健不息 ——清华大学[1983级] 吴勇 访谈纪实

    深蓝色T恤,亲切的话语,谦和的笑容——这就是吴勇学长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学长递过来的名片,主色调为白色和绿色,背面右下角有“环保再生纸”五个小字,宣告着....

  • 012021.04

    清华人王朝松:举火趟路照凤凰

    1964年,18岁的王朝松从浙江义乌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光学仪器专业,是光零班这个“拼命三郎”班级中的物理、化学课代表。1970年毕业分配到江西农场,1975年调入江西山区的三线工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从技术员提拔为照相机分厂厂长。1985年,他再入清华,在全国统招中考取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两年制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后出任江光总厂厂长助理,1989年初成为总厂厂长。

  • 112023.08

    创业清华人︱王洪鹏:砥砺探索“芯”可能

    中茵微电子的创始人王洪鹏身上同时有着学者和企业家的气质:谈起技术来像学者一样严谨,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前沿信息如数家珍,管理起公司来也运筹帷幄,冷静而卓有远见。几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他从海外回国工作,很快升到了管理层,然而一股莫名的无力感随之袭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掌控,只要给别人打工,按照别人布局好的战略和方向做事,你就不可能有自己核心的...

  • 292022.09

    邓健健:国防科技工业不能少了清华人的身影

    邓健健,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装厂厂长。本科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2年毕业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某国家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个人二等功、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2008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十年来,他秉持对航空、对国防科技的赤诚热爱之心,扎根三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清华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秉...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022010.06
  • 142019.10

    风骨清华人

    百年清华,风起云涌。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