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数个“第一”,中国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是大连的骄傲
同样的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册记者也有一份。昨日,在大连现代博物馆众多藏品中,记者发现一件熟悉的藏品,它来自中国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北京航天大学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2003年11月15日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飞冲天,记者与全国各地的媒体同行亲眼见证了中国40年飞天梦圆时刻,并在发射现场购买纪念册,留作永久的纪念。不过,现代博物馆收藏的纪念册更为珍贵,因为上面有戚老的题字“大连现代博物馆留念”,还有如他的为人一样朴实的签名。
40多年来形成中国独有的航天精神
说起戚发轫,他可是咱大连的骄傲。“戚老出生于复县,即现在的瓦房店市。”戚老的老同学告诉记者,“发轫”这个词在字典里有“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有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的解释,用此来形容戚发轫终其一生专注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可谓再合适不过。“既然我是一辆‘车’,就得拼命往前奔。”接受记者采访时,戚老曾说过这样的话。
77岁的戚老如今依然处于工作状态,除了继续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操劳外,他将很多精力投放在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宣传航天精神上。从2003年“神五”发射前首次采访戚老到现在,几年来记者几次与其通话,戚老始终和蔼亲切。
“40多年来,我们的航天事业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还形成了无可取代的航天精神,那就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和载人航天的精神。”戚老得知大连正在进行城市精神大讨论,当即表示,中国的航天队伍里有不少大连人,特别是老一代航天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智慧,他们所做的正展示着中国独有的航天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投身于科学事业的忘我精神。
戚发轫告诉记者,中国航天事业新老交替做得很好,如今新一代航天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了,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任何国家的发展,其根本是人、人才。”戚发轫强调,任何事业要发展,都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让队伍保持活力。
戚发轫一生赶上数个中国航天“第一”
戚发轫的一生赶上了很多中国航天的“第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通讯卫星、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而说起与航天事业结缘,还要追溯到他的高中时代。
那时候,正赶上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飞机经常轰炸鸭绿江大桥,有时还轰炸沈阳,可就是不敢轰炸大连。当时正在大连读书的戚发轫对此十分纳闷,老师的话解开了疑团。原来由于当时大连由苏联军队驻守,苏联有强大的空军和炮兵,美国飞机不敢来。“抗美援朝时,大批的伤员运到大连,看着那些被炸得血肉淋淋的同胞,我当时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国家没有强大的空军,就没有制空权,就会被人欺侮。” 因此,高考填志愿时,戚发轫一连报了3个与飞翔有关的专业。
戚发轫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北京航空学院的大门(戚发轫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院系调整后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成为飞机设计专业一名学生,从而开始了与航天事业一生的缘分:1964年,“东风一号”导弹在酒泉首飞成功,戚发轫荣立三等功;1966年,戚发轫承担“两弹结合”任务,在酒泉卫星发射场一呆就是5个月,直到发射成功;之后,戚发轫又参与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结构和总体设计,提出火箭三级与二级分离方案;不久,聂荣臻元帅将他和另外17名骨干调往新组建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18勇士”迅速投入“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战斗;1970年4月24日,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口令,乳白色的运载火箭尾部喷出一团橘红色的火焰,直冲云霄……戚发轫告诉记者:“我国的第一颗卫星、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听到《东方红》乐曲飘出,是我这一生最激动的时候。”
重返家乡赠送一尊神五”模型
2002年5月9日,离家多年的戚发轫第一次回大连,促成了老校友们的第一次聚首。“当时戚发轫就穿了一件像工作服似的夹克,脚上一双一脚蹬的牛皮翻毛皮鞋,他的皮鞋从来不打油,因为他根本没时间打油磨光。我一看太朴实了,哪像个大科学家。”老同学说,戚发轫为人厚道,对当年的物理老师付九盛一直念念不忘,得知老师去世后其亲属生活困难,还给从未谋面的师母寄去1000元钱。
2003年11月26日,戚发轫第二次回到大连。由于是受市委的邀请,戚发轫终于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这次见面我觉得戚发轫轻松了很多,‘神五’发射成功,压在他身上多年的担子终于可以卸下去了。”老同学说,戚发轫来大连时,多位市领导到机场迎接,家乡人用鼓乐、鲜花与欢呼表达对于“大连人的骄傲”的自豪。
当时的市长夏德仁在棒棰岛宾馆会见了戚发轫。夏德仁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大连市590万人民向戚发轫表示热烈的欢迎与崇高的敬意,表示将在全市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成一种物质力量,促进大连的进一步发展与振兴。

戚老赠送给大连市的“神舟五号”镀金模型,现由大连现代博物馆收藏。
戚老赠送给现代博物馆的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册。
正是在这次会见中,戚发轫向我市赠送了一尊“神舟五号”镀金模型。夏德仁郑重地接过这一特殊的礼物,表示将把这一模型存放进现代博物馆,让全市人民从中得到教育和激励。闻听此言,戚老又特别拿出一本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册,在上面欣然题字,赠送大连现代博物馆。(张晓帆 文/图)
转自 大连晚报 201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