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戚发轫:传递火炬好似传承航天精神

2008-08-01 |

戚发轫,19334月出生,辽宁省复县人。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院系调整后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历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国内卫星通信工程第一副总设计师,“风云二号”卫星气象工程副总设计师,“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总设计师,“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烽火”一号卫星通信工程总设计师。

  奥运官网721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奥运圣火,一路前行。今天上午810分,随着首棒火炬手、帆板名将张小东高擎“祥云”火炬正式起跑,北京奥运圣火青岛站的传递也拉开了帷幕。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奥运圣火的青岛之行是北京奥运圣火在内地传递以来,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海上传递。

  今天整个奥运圣火青岛站的传递主要沿着青岛沿海一线进行,以展示青岛的滨海风情和城市建设成就,展现青岛作为帆船之都的魅力,体现青岛品牌经济和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就在今天传递结束后,奥运官网连线了第257棒火炬手戚发轫,以下是采访实录:

  奥运官网:您今天是第多少棒火炬手呢?

  戚发轫:第257,倒数第3棒。

  奥运官网:那么现在能不能回忆一下,刚刚您传递火炬时候的那种心情呢?

  戚发轫:我感觉我很激动,也很难得这个机会,另外我也是山东人,因为我老家是山东的,能回到家乡传递圣火当然也感到很荣幸。当然这个事情不是对我个人来讲的,我能参加圣火传递应该说是代表我们航天人来参加这个活动的。

  奥运官网:的确您刚才说到航天人,那我知道您是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包括之后的杨利伟,很多人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都融入了您的很多设计思想和理念,您能不能谈一谈作为一个航天人,今天传递了祥云火炬,您觉得对于您来说这样有什么不同吗?

  戚发轫:我想就是说航天的精神和奥运精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为我们航天人实际上就是一种超越,就是做的更好,奥运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也是克服自我,经过努力攀登最高的高峰,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是相通的,所以我想传递圣火实际上也是传递了我们航天精神相通的精神状态。

  奥运官网:那么此前不知道您关注了奥运圣火曾经在航天城传了吗?

  戚发轫:我虽然没有看电视的直播,但事后我看到了我们航天人参加的在酒泉基地。

  奥运官网:您刚才也说有很多人航天人也参加了,您觉得为什么您没在航天城传递,而选择了在这一站进行传递呢?

  戚发轫:因为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吧:一个原因确确实实我是山东人,我愿意在山东这个地方来传递;第二个事情因为山东青岛这个地方,我知道是咱们奥运会的一个协办城市,有很多项目在这里做,我想奥运情感比较浓一点;第三青岛是一个比较美丽的城市,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但是我确实没有来过青岛,我也希望能够来领略领略青岛的大好河山,风土民情。但是这次因为时间太紧了,明天有会,所以我现在是往机场赶了,明天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奥运官网:青岛这座城市您第一次来,这个城市面貌和人民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戚发轫:我想一个是山美、水美、人也很热情,给我留下了非常亲切的印象。虽然在历史上我也知道山东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比方说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四方机车车辆厂也为咱们中国建立了非常重要的一些铁路上的设施,现在有海尔也是一个近代的城市,另外我也知道青岛有一个海洋大学,现在叫中国海洋大学,在我们中国学术上,尤其是在海洋学术上还是很有造诣的,所以来了以后整个的感觉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现代的文化,我感觉印象很深,但是时间太短了,昨天晚上是冒雨坐车转了一圈。

  奥运官网:确实可能是因为太忙了。

  戚发轫:青岛组织的很有秩序,也很热情,我觉得效率很高。

  奥运官网:戚发轫先生您能告诉我们,您现在在忙什么吗?

  戚发轫:假如说没有这个活动的话,我和我们的大队伍一块到了酒泉了,还得作为二线顾问跟他们一块做这个工作。

  奥运官网:还是为我们的航天事业继续奋斗着是吧?

  戚发轫:“神七”发射不是飞船和火箭都到了酒泉了吗,我们很多人都去了,我也应该去。

  奥运官网:那您能不能现在给我们稍微简单的谈几句“神七”,现在怎么样了?

  戚发轫:“神七”报纸上说的很多,那么在北京的工作,因为大伙儿都知道,所有的飞船、卫星都是在北京生产、装配、测试,检查认为没有问题了送到发射基地,就是酒泉、太原和西昌。现在已经出来了,它已经作为一个产品完完全全交付了,但是在发射之前还要做很多的,尤其是载人的飞船要做非常精细的再次检查,现在都应该按照正常程序在做了,应该说很有信心,我想会很圆满的完成任务。

  奥运官网:好的,那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一切顺利,再见! (段然)

相关新闻

  • 302007.11

    “火炬传递”传承清华体育精神

    清华举办“‘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薪火相传”火炬传递活动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伴随着清华大学大礼堂内1000余人热烈的掌声,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点燃火炬,并把火炬传递到学生代表手...

  • 232023.02

    传承航天精神,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访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院士

    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嫦娥五号或找到月球有“本地水”证据,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箭22星创造新纪录……乘着“航天强国”梦想的翅膀,中国航天六十余载负重前行、厚积薄发,用一次次不懈的探索和强劲的腾飞,在浩瀚的太空写下崭新的壮美诗篇。接续奋斗的圆梦之路,是什么力量让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辛、勇毅前行?遨游星际的逐梦之旅,新一代航天人如何创造更多奇迹?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

  • 212021.04

    戚发轫做客启航讲堂 阐释中国航天精神

    4月15日下午,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做客清华“时事大讲堂”第262讲暨航院“启航讲堂”,为师生带来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讲座。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曹炳阳以及校内15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 022010.09
  • 162004.04
  • 302010.06
  • 042009.03
  • 102007.10
  • 072016.09

    冯仲云:抗联精神的传承与记忆

    抗联精神的传承和记忆,因为有了冯仲云的忠实记录、挖掘保护和不遗余力的宣传而更加光彩夺目。而冯仲云奋斗的一生,无疑又是抗联精神的一个真实写照。

  • 292022.03

    戚发轫院士:相信党,跟党走

    “在党提出‘向科学进军’和‘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后,自己感到责任的重大和党的期望,而我应该有可能为党做比现在更多的工作。因此,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党的事业。”——摘自戚发轫的入党申请书2003年1月14日, 摄于北京航天城中国空间技术研制实验中心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那一刻,我终于感到自己成为党的人,可以同党心贴心了。”说起当年入党的情景,近90岁高龄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