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吴晗与国家领导人的交往

2009-08-28 |

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诞辰100周年,笔者满怀崇敬的心情探寻吴晗的人生历程。

  “八一”建军节之际,在上溪镇苦竹塘村吴晗故居浏览遗迹后,其催人泪下的情感、刚正不阿的品格、可歌可泣的思想转折,洗礼着大家的心灵,令人心潮澎湃、慷慨万千,伫立大门上方嵌有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前睹物思情,吴晗与国家领导人交往的一幕幕画面浮现在脑海里……

  毛泽东:“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吴晗与毛泽东直接对话,缘于《朱元璋传》,并由之产生一个史学家对一个精通历史领袖的崇敬和信任。

  194811月,吴晗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协的号召,从北平辗转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将准备再版的《朱元璋传》修改稿送请毛泽东阅正。毛泽东向来爱好读书,于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仔细阅读了书稿,阅读中有了感触,还约请吴晗深谈了两次。毛泽东对书稿中关于元末农民大起义领袖、西系红巾军领导人彭和尚的一段描写提出了疑问。

  隔了几天,毛泽东在退还《朱元璋传》原稿时,还特地给吴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从1954年开始用了整整一年时间重写了《朱元璋传》,并再次呈送毛泽东以博指教。毛泽东读后说:“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吴晗为更好地解读毛泽东的批评,曾花大力气读了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毛泽东著作。

  1953年,毛泽东亲自委托范文澜、吴晗组织校点《资治通鉴》,并对吴晗说:“《资治通鉴》这本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俱。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1954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和吴晗谈起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吴晗想起清末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因此,他建议在标点《资治通鉴》的同时,也应把杨守敬编绘的地图予以改造,绘制出版。毛泽东赞许他的意见,改绘“杨图”的工作经吴晗推荐,由谭其骧负责。《资治通鉴》校点本出版后,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反复阅读,不但作了批注,还作了许多标记和圈点。

毛泽东将亲笔题签的《毛泽东选集》赠与吴晗

  1959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作风提出了批评。有一次毛泽东看湘剧《生死牌》,对剧中的南包公海瑞大加赞赏,提倡要学海瑞敢讲真话、敢骂皇帝的大无畏精神,要找几个历史学家写写海瑞的文章。胡乔木将毛泽东的意思跟吴晗讲了,吴晗很快就写成了《海瑞骂皇帝》发表在1959616的《人民日报》上,紧接着又写了《海瑞》、《清官海瑞》、《海瑞的故事》、《论海瑞》直到《海瑞罢官》。

  1961年初,《海瑞罢官》公演后,立即在首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海瑞扮演者、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并请他吃饭。毛泽东还称赞了吴晗的剧本。

  后来就是“文革”,此时就把吴晗学者的属性剥得精光,变成一个“反党”、“反人民”、“反革命”的可怕政治人物。1969年,吴晗被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

  周恩来:“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吴晗与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是194671718日晚上在君励的住处。由于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周恩来大义凛然地从南京来到上海招待中外记者,严厉谴责反动派的罪恶行径。

  194911月,时任清华大学军管会副代表、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的吴晗到苏联访问。回国途中,突然从广播中听到自己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的消息,立即给周总理发了一个电报,要求不当此职,想“继续从事史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吴晗回国后,周总理亲自找他谈了一整夜,热情引导他,要他顾全大局、服从革命的需要。吴晗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后,毛主席指示吴晗“要钻进去”,彭真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吴晗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很快摆脱了一时的被动,进入了副市长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194912月的一天上午,吴晗没想到周恩来会为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事亲自找他。

  “你不要觉得这是小事情,这是件大事情。我们不能坐了江山就忘了打天下牺牲了的同志……”周恩来动了感情,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停下来,借助手势加重语气。

  “你们在北京找块好地方,建一座公墓,把烈士们的遗骨迁进去。让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让后代时时不忘胜利来之不易。”

  吴晗问:“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周恩来重新回到座位坐下,说:“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吴晗在本上一一记下,怕坐久了耽误他的工作,站起身问道:“总理还有其他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握住他的手:“吴晗同志,我代表烈士家属先谢谢你了。另外我派典礼局的余心清同志协助你们,有事你们多商量。”他握住吴晗的手用力晃晃,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就托付给你了,也算替我办的吧,一定要办好。”

  周恩来对战友、对同志的深情厚谊更使吴晗感到责任重大,他再次握住周恩来的手:“这些事我一定落实,回去就开始工作。”

  吴晗踏遍京郊,最后选中八宝山建公墓。

  邓小平:“那个海瑞的戏我看过,没什么错误嘛。”

  邓小平、万里等平时和吴晗都非常熟悉,小平叫他“教授”,万里叫他“吴老晗”。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十分爱打桥牌。坐上的常客除万里外,就是他称为“教授”的吴晗,两人配合默契,时常赢牌,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邓小平阵营里的人。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邓小平对批判吴晗很不赞同,当彭真对他说吴晗心理有负担时,他说:“马连良演的那个海瑞的戏我看过,没什么错误嘛。有些人总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对别人一知半解,抓着一点辫子就批半天,好自己出名,我最看不起这种人。你告诉教授,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照样打牌嘛。政治和学术一定要分开,混淆在一起是最危险的,会堵塞言路。”

  从容自若的邓小平,照样请吴晗打桥牌,见吴晗心事重重,总是出错牌,就安慰道:“教授,别这么长吁短叹,凡事都要乐观。怕什么,天还能掉下来吗?我今年61岁了,从我参加革命到现在,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浪都熬过来了。我的经验无非两条,第一不怕,第二乐观,向远看,向前看,一切都好办了。有我们给你往前顶,你可以放心了吧!”

  然而,吴晗的事并没有完,《海瑞罢官》的事并未就此罢休。吴晗竟为此含冤而死。

清华园内由邓小平题写的“晗亭”

  1984年,清华大学为纪念吴晗,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修建了“晗亭”,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晗亭”二字。(何恃坚)  

转自 义乌商报 200989

相关新闻

  • 112016.11

    举袂朝阳作凤鸣——我所知道的余冠英先生

    余冠英(1905-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

  • 152017.06

    纠结于政学之间的丁则良:清华与西南联大岁月

    丁则良(1915—1957),历史学家。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执教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曾任吉....

  • 172017.05

    清华毕业的斯里兰卡学生桑吉瓦被国家领导人接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5月15日在京会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的部分外方代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 292012.03
  • 152009.04

    梁方仲教授与吴晗

    梁方仲 吴晗1965年秋冬,导师梁方仲教授带我和叶显恩、鲍彦邦三个研究生到北京收集写作毕业论文的资料,多次参加梁老师与吴晗的聚会。后因撰写毕业论文,我遵梁老师指示,又数次到北长街吴晗家求教,间中听吴晗及其夫人袁震讲述他们在清华大学读书及以后的交往密切的经历,认识到两位著名明史专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贯彻始终。1930年夏天,梁方仲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当即考入清华研究院攻读经济学硕土研究生。吴晗于1931...

  • 302009.10

    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

    纪念诞辰100周年回忆吴晗同志二三事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独到的领导艺术  从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一段时间内,我在吴晗直接领导...

  • 212009.09
  • 212016.11

    吴晗遗札摭谈

    现存的这通吴晗遗札,当时或未提供作展品,故幸存至今,成为他俩那段鲜为人知交谊的唯一证物。

  • 132009.07

    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对季羡林先生辞世表深切哀悼

    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对季羡林先生辞世表深切哀悼

  • 03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