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高歌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2009-05-26 |

孙敦恒(教)

至今久唱不衰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由我校杰出校友赵元任(1910)作曲,刘半农作词,是两人共同创作的名著之一。

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大师,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祖籍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今武进),出生于天津。19107月,以第二名考取游美学务处第二批庚款游美生。赴美后,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数学,1914年获学士学位。据赵元任自称,“在我读大学的初期,我的兴趣已扩及语言、哲学和音乐……”1915年又入哈佛大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受康乃尔大学之聘,任物理学讲师一年。1920年回国,到清华学校担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教师。1921年再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此时,他已是著名语言学家。

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同时创办了国学研究院。这年4月,经教务长张彭春(仲述)的积极推荐,校长曹云祥电聘赵元任回国担任国学研究院教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33岁的赵元任合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6月间,赵元任携夫人杨步伟和女儿回到北京,暂驻足中央饭店。第二天,张彭春和梅贻琦驱车进城接他们来清华,并告以住房已准备好了。张彭春说:“你们这四位大教授,我们总要特别侍候的,梁任公和王国维都已搬进房子,现在就等元任和陈寅恪来啦。”有关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的称谓,最先出自何人之口,杨步伟后来在《四年的清华园》一文中回忆说:“这个名称不是我们自己诌的,这实在是张仲述找元任时信上如此说,第一次见面时也如此说,而校长曹云祥开会时也如此称呼的……其实正式名称是四位导师。”

赵元任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先后讲授的课程有:方言学、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中国音韵学、中国乐谱乐调、中国现代方言等。这期间,他开始了事业上迈向成功的汉语方言调查活动,多次率助教杨时逢(杨步伟的侄子)赴江浙一带进行吴语调查。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汉语方言的专著《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年作为研究院丛书第四种,由清华国学研究院印行。此外,还发表过《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的谐声说》、《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北平语调的研究》和《语条儿》等研究成果,奠定了他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基础。

赵元任到清华国学研究院执教不久,这年9月,为了推进国语(今称普通话)的统一,由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复(半农,1891-1934)发起,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汪怡、林玉堂、周辨明等七人组织了一个“数人会”,研讨国语拼音问题,要合作定出“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稿本。其时,杨步伟家在城内景山东大街有一所房产,三进院落,第一进杨步伟开了个诊所,第二进便成了数人会活动的场所。杨步伟回忆说:“我的诊所自然生意不太好,可是元任他们朋友们的玩意可多了,他们定个数人会,钱玄同、汪怡、黎锦熙、刘复、林玉堂和元任,最初他们这一班人都是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忽然有了这个地方,有吃有谈的多高兴。第一是钱玄同摇头摆尾的高谈阔论,谈个不停;胡适之也偶然来来;王国维想加入,还没正式加入进去,而他自己就出事了。”又说:“数人会的意思是用《切韵》序的一句话,就是‘吾辈数人定则定矣’。虽然他们要考订和规定的工作很多,但是主要的成绩是定国语罗马字的方式。”1928年,他们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被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正式公布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他们彼此关怀,相互尊敬,为了探讨新知,知无不言,热烈争论,但总是亲密无间。杨步伟曾讲述过他们间的一段友谊趣闻。有一天,钱玄同愁苦地对赵元任、刘半农、黎锦熙等人说他太太病了,怕是看不好了!还说他们很早结婚,虽无感情,可是多年在一道的伴侣了。大家都为他分忧,劝他不必着急,去请大夫看看会好的。此时,正在翻阅《竹枝词》的杨步伟从悼亡诗中挑出一首,改了几个字与他开玩笑。

原诗是:

悼亡只为爱缘牵,

英志同心近十年,

离别较多欢聚少,

倍添今日泪绵绵。

杨步伟改为:

悼亡非为爱缘牵,

相敬如宾二十年,

离别非多欢乐少,

回思今日泪连连。

大家看了,哈哈大笑。刘半农则说:“阿嫂该打!”钱玄同接过诗,看后说:“给我太太看看,”就把诗拿走了。

1934年,刘半农病逝,赵元任为他写了一幅挽联:

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此联,既赞颂了他们数人会的友情,又写出了他们两人在音乐方面的合作共事。

赵元任不仅是著名语言学家,还是我国近代音乐先驱者之一。他爱好音乐,尤长于作曲,无论是在美国留学的年代,还是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执教期间,从未间断过音乐创作。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著作《新诗歌集》,1928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行世。音乐创作与他讲授的语言学、音韵学密切相关,互有助益。他的音乐著作,除《新诗歌集》外,还有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赵元任歌曲选集》,198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行世。

刘半农也爱好音乐,在法国留学时专攻音乐,尤长于歌词。后来常与赵元任在歌曲创作上进行合作,故说“十载唱双簧”。他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赵元任为之配曲,甚为人们喜爱,赵元任也极爱唱。1936年,由赵元任自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歌片行世。赵元任晚年,不管是在北美、西欧,还是华夏,每有聚会,便高歌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他解释说:“‘他’可以是男的,女的,代表心爱的他,她,它。歌词是刘半农当年在英国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1981年,在清华大学师生欢庆建校70周年的日子里,赵元任专程回到阔别的故园。在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和前校长梅贻琦夫人韩咏华的陪同下,重游清华园,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赵元任目睹母校的发展,面对欢迎的人群,情不自禁,引吭高歌清华校歌和《教我如何不想他》。唱完《教我如何不想他》之后,他向大家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有关这首歌的趣闻掌故。他说:这首歌曾风行一时,有个青年朋友久想一瞻歌词作者的风采,看看刘半农到底长得是个什么样子。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中小坐吃茶,刚好那个青年也在,赵元任夫妇便向他介绍说:“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歌词的作者。”年轻人一看,大出意外,脱口而出:“原来是个老头!”大家大笑不止。事后,刘半农写了一首诗述其事。诗曰:

教我如何不想他,

请进门来喝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

教我如何再想他。

其实,“敬老尊贤”,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教我如何不想他》至今仍为人们喜闻乐唱,师生们对赵先生的热情欢迎,便是实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