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汤和松:清华给了我积极的心态

2008-10-23 |

见到汤和松学长的时候,他身着一身休闲装,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跨国公司的高层职员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的商务人士。
汤学长目前就职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大中华区战略投资总监,负责微软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合资等业务,但是汤学长却相当谦虚:“经历丰富,成就很少。”
1984年,汤学长从江苏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此外,社会工作也做得很多,他大学一年级就入了党,先后在党支部、团委和学生会工作,最后担任了校学生会副主席,他说就是继承了清华“双肩挑”的优良传统。
在清华的经历,汤学长自认为受益匪浅。
“首先,清华有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氛围,很乐观,同学们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和追求,这使我的心态总是健康向上的。在清华读书是我非常自豪、非常美好的一段经历。”
在清华做学生工作比较多,这使他得到了很多锻炼,知识面、眼界都会开阔一些。清华体育锻炼的氛围引起他美好的回忆:“当时的圆明园还是免费,我住在一号楼,和哥几个每天从小北门出去,绕圆明园跑一圈,夏天还到湖里去游泳,五年中几乎一直坚持,风雨无阻,后来在国外再没有这种感觉。”
1991年,汤和松以三篇国际会议的论文,用一年时间读完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之后进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两年之后赴美国留学。他先在斯坦福大学读工业工程,后又在芝加哥大学读MBA。获得学位后,他回到硅谷,曾就职于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公司做财务分析;九十年代后半期,网络开始热起来,他加入思科公司。2000年,汤学长离开思科,和几个搭档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电子商务。但是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公司在经营了两年半之后,最终没能做下去……谈起这段经历,汤学长笑着说:“那几年没有什么长进,x、y轴在动,z轴不动。” 2003年,汤学长加盟微软,回到国内。
谈起现在的清华教育,汤学长说,学校在培养人上要提供全面的环境和机会;Academic smart (学业能力)很重要,但Street smart (常识)也很重要。不要强迫人一定要做什么,选择需要引导,但要尊重学生选择的多元化,清华毕业生将来也需要一定的多元化的舞台和相应的大成就,这对清华长远的发展和社会地位也是有利的。舞台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最终事业格局和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人是主观的、有能动性的,在全面的环境下,只要给予足够的信息、分析,学生自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不需要强迫的。有兴趣之后,在具体选择的方向上可以进一步分析和引导。比如,对于出国问题,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汤学长表示他十分愿意来为学生讲讲,因为他作为“过来人”有感受,这些都是书本上讲不出来的,是悟出来的东西。可以让同学从“过来人”身上看到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不同选择和方向所可能产生的人生道路和事业格局是什么。要充分利用清华校友资源,来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选择,这样可帮助学生尽量少走些弯路。
《清华人》2005年第四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