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解放初期来清华的国家队

2017-09-26 | 来源 钱家骊(1953电机) |

约在1952年10月,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在体育馆布告栏中我纯属偶然地看到了一张不大的那场赛事广告,于是赶紧抽空前去欣赏。进入体育馆,只见一楼摆放着大约有8台乒乓球桌,十几位运动员在捉对厮杀。观众也就是几十人,站成一或两排在二楼的跑道上隔栏俯看。因为观众太少,没有多少加油声和鼓掌声显得有些冷清。

1952年,院系调整后首次举行清华大学开学典礼

一位用直拍削球运动员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只见他常站在中远台,把对方攻过来的球,稳稳地削过去,一个比一个削得更近网,一个比一个更旋转,使对方越攻越费力,最后产生急躁情绪而失误。这样往往一个球要打上十几个、二十几个回合。当对手放小球时,又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向球台一个快攻打得对手摸不着头脑。他就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归国华侨姜永宁。其他名选手还有王传耀和岑淮光等。决赛中姜永宁战胜傅其芳,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乒乓球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姜永宁这种以守带攻、以柔克刚的打法,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开辟了以削为主打法之先河。就我所见,所有选手除一人外,全是直拍,这个情况延续了多年才改变。

在女子比赛中,选手们几乎用的全是近台快速推挡,几十个回合推来挡去没有任何进攻,就看谁先失误,观众看起来很是乏味。惟一能大力抽球的就是孙梅英,最后她也获得女子冠军。他和姜永宁俩人最后结为夫妻,当时被称为美谈。可惜姜永宁在“文革”中被迫自杀。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女儿孙小英(在父亲平反后,改为姜小英)考上清华大学电机系,成了我的学生,我还指导了她的毕业设计,还和她讲了我当年看比赛的情况,这些她当然不知道。她在清华多次多项校内比赛中获得冠军,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力部门工作。

姜永宁孙梅英夫妇与女儿姜小英(网络图片)

当时国家篮球队也曾来清华表演,地点就在善斋前的室外篮球场,因为没有观众坐席,观众只能站着里三层外三层地紧紧围着边线观看。由王英杰先生介绍知名队员:3号黄伯苓,最擅长“砸眼”,也就是中距离跳起投篮,几乎可以百发百中。另一位是上海队员徐仲巳,运球技术高超,有点神出鬼没的意味。他们二位身高不高,也就一米七多,在那时这也是常态。由于清华篮球队水平太低,国家队只能作队内表演。我很遗憾地没看到我校著名篮球队员——航空系毕业的唐振声学长。我在中学时看过他作为木乃伊队的中锋打遍天津无敌手。

稍后,国家排球队也来清华表演。那时,国内排球刚从9人制改为6人制,网高也增加了不少,队员还不大适应,3米线内直线扣球还看不到。国家队员不少来自排球之乡——广东台山。据老师介绍,其中最著名的是黄亨,他的跳跃能力极强,可以作跳绳5连跳。

记得当时还不大出名的国家女排也曾到体育馆比赛,对手就是清华男子排球队,用的是女排的网高。我曾想,男队员各个身高马大,力量占压倒优势,国家女排恐怕够呛。哪知道国家女排怎么说也是训练有素,发球、二传、吊球等绝非一般男队可比。结果清华男队打起来毫无还手之力,在场观众一片哗然,其比分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隔60多年了,在清华再看到国家队的身影已经很难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