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父母的世纪因缘

2015-04-07 |

○李天田

光阴荏苒,清明又至,敬爱的父母离开我们已近三年。父亲李为扬、母亲盛如都出生于辛亥革命志士之家,幼年丧父。

1928年父母同时考入扬州中学初中而相识,年仅10周岁的母亲独自一人从仪征到扬州读书,因烈士子女上学可以申请免费,得以深造,并于1934年考入北平大学,是当年扬中唯一到北平读书的女生。父亲进入清华大学,是年清华大学招生300余名,扬中24名毕业生被清华录取,这是扬中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1935年父母同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父亲随校流亡至云南,1938年成为西南联大首届毕业生。母亲随校流亡到陕西,毕业于西北联大。新中国成立后,父母在扬州都任数学教师,教学有方,桃李满天下。

改革开放后,父亲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扬州校友会名誉会长,文史造诣很深,在各类杂志报纸发表的诗词,文史资料达数十万字,并多次获奖;曾将赵朴初先生撰扬州大明寺“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碑文”译成现代文体,传至日本,赵老极为称赞:“尊译甚流畅,颂文颇类新体诗,具见匠心,至为钦佩。”父亲还创作“仿拓体”书法,利用数十年业余时间,全部图解清同治年间孤本“益智图”,爱好天文,曾搞过讲座,擅篆刻等。

母亲先后任教于扬州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院,扬州教育学院。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中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没有合适的教材,母亲便刻苦钻研,编写教材。母亲不但教学严谨,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不辞辛劳带领学生到基层指导实习,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等。

父母晚年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阅读、写稿、接待记者采访、参加社会活动,如邀请母亲的叔父国际著名学者盛成教授、复旦大学欧阳教授等来扬讲座,接待包括赵耀东,毕季龙,梁灵光,吴征镒,朱九思,李崇怀等海内外知名人士在内的老同学,挚友。

20128月至10月,母亲和父亲先后走了!轻风叹息,流水呜咽。青梅竹马成学友,抗战同怀赤子情,致力教育结连理,春华秋实飘墨香,风雨同舟八四载,相濡以沫世纪缘。

转自《扬州晚报》20154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