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校友通讯》是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0-06-29 |

○钱锡康(1958土木)

《清华校友通讯》(以下简称《校友通讯》)自1980年复刊以来,至今已有30年了,共出版了60期。我从1998年至2007年期间,担任了10年的《校友通讯》主编,对办好《校友通讯》、使她成为校友喜爱的读物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钱锡康与陈达(左,1963工物)、朱凤蓉(右,1966工物)校友合影

《校友通讯》作为展示校友风采的窗口,在内容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清华大学近百年来为国家培养的大批各条战线的人才,其代表性人物,在《校友通讯》上几乎都有反映。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专家学者、学术大师,有将军、劳动模范、大学校长、企业负责人、总工程师,还有长期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所以《校友通讯》是一个展示学校人才培养,体现学校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窗口,也是校友总会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志。

清华校友对母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不忘母校的培养。《校友通讯》在《值年园地》、《我与清华》、《清芬挺秀》、《荷花池》等栏目中都大量刊登了校友撰文。文中校友们都深情地回顾了母校对他们的培养,师长的谆谆教诲,校园文化、清华传统对自己的熏陶,这些都使他们“终生受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六十年代毕业校友的经历,更是体现了蒋南翔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我在编辑校友的回忆文稿中,注意收集归纳他们“终生受益”的有五个主要方面。

一是“为学”与“为人”。很多校友谈到,在清华学习的几年,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魏葆春校友(1979级机械)说:“五年间,我不仅在清华学到了基础理论知识,学到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更学会了厚德载物做人的正气。”张福森校友(1965自控)认为,清华培育了学生五种精神:革命精神,科学求实,民主团结,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他认为在“为人”中最重要的是“清华人身上有一种爱国的热情、强国的愿望,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清华人的脉搏都永远和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

二是“猎枪”与“干粮”。校友们说:“清华给我们的不只是一袋干粮,而是一杆猎枪”;学校重视能力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社会实践、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校友通讯》报道过我国两大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宝钢董事长谢企华(1967)和鞍钢副总经理王明仁(1978级),他们都是清华土木系的毕业生。王明仁1983年毕业后到鞍钢工作,他主动要求到修理厂,工作了12年,熟悉了炼铁、炼钢、轧钢、炼焦各个分厂的设备状况,建立了十几万张技术卡片,又参加了计算机、自动化等多种跨行业的培训,他作为副总经理,主持组织了鞍钢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工程,使鞍钢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王明仁说:“作为清华人只能说没干过,不能说不会干,这得益于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培养的能力。”

三是严谨的学风。校友们谈到,清华的很多老师学识渊博,严谨求实,对学生言传身教,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一生受益匪浅。学生们到了工作岗位上也就自然地以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要求下属。兰州中科院旱寒所研究员何平(1980级水利)谈到:“从事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肃的。我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提供的参数、数据绝不能有假冒,必须绝对可靠,不然应用到工程上是要出问题的,要经得起工程实践的考验。比如青藏铁路的课题,我们必须保证其病害率要低于世界上其他寒带的铁路。有一次实验人员给我做的实验数据看起来很理想,但根据常识判断有问题,这引起了我的怀疑。我检查了实验各个环节,都正常,最后打开实验装置,居然发现传感器根本没有和土样接触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实验室的同志们说,跟何老师做实验,要是做错了,她一定能查出来。”

四是全面发展。清华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辅导员制度、社会工作、文艺体育代表队、各种社团,培养锻炼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体现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密切结合,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如虎添翼,使清华的毕业生具有独特的风格。伍绍祖(1963工物)校友说:“清华八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学到了好多书本上的和非书本上的知识,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干部来讲,还要学会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和处理红专关系、师生关系、党群关系。清华大学学生中有四支队伍大会师,一支是因材施教的学业优秀的学生队伍,一支是学生体育代表队队伍,一支是学生文工团队伍,再有一支是半脱产学生干部队伍。这四支队伍在相应的四个方面走在一般学生前面,形成一支辩证统一的先进队伍,推动着全校同学全面发展。现今党和国家以及各省市、各部委的领导人中有许多清华人,他们大多数经历过当半脱产干部的训练。”

五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倡导体育锻炼是清华的优良传统,很多校友毕业后,仍保持在校期间养成的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不少人退休后七八十岁了还在坚持工作。在一汽工作的陈家彬校友(1952机械)谈到,他们这个年龄段有18人,共同在一汽为祖国健康工作了50年,大家都成为高级工程师、建厂功臣、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专业带头人、汽车工业名家。不少人还在继续工作,服务社会,奉献汽车事业。其中单文昌校友(1954动力)说:“我们现在已经超过母校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指标,能不能再接再厉,提出一个为人类健康耕耘60年的宏图呢?”

校友们谈到的上述几个方面的“终生受益”,核心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这是挖掘校友作为教育研究资源的重要源泉,对总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功经验,引导在校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启示。我每次给学生讲党课或座谈,讲到人才培养,都将校友们“终生受益”的感受传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成长,并以《校友通讯》作为教材赠送学生。

祝愿《清华校友通讯》在复刊30年的基础上越办越好!

2010年1月5日

相关新闻

  • 112020.08
  • 172021.06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3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通州区项目现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尤政,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等出席仪式。陈旭在致辞中指出,通州基地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新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积极参与首都发展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北京市、副中心管委会以及通州区领导共同推动象征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的操纵杆,标志着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 132023.02

    《清华校友通讯》复92期封面

    《清华校友通讯》复92期封面

  • 042024.01

    李俊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50讲:“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50场活动,以“‘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出席本次活动。1600余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李俊峰主讲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并推出“强基计划”改革基础学科招生,选拔有志...

  • 242021.03

    清华校友总会体育专委会助力学校人才培养

    为拓宽学校体育特长生知识结构,助力同学未来发展,本学期学校为体育特长生开设了“创业领导力”学位课程。课程立足于体育产业,立足于校友创业体验,立足于创业领导力的实践与应用。期望同学们掌握创业领导力基本原理,结合体育产业,应用到创业实践中。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创业策划、创业契机、商业模式、融资方式、团队建设、产品开发、运营推广等相关领域知识,力图从体育产业特点和视角解读创业领导力。“创业领导力”课...

  • 232010.03

    《清华校友通讯》促进了“清华校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华校友通讯》主编 孙哲2010年3月20日 《清华校友通讯》创刊于1934年1月1日。

  • 262010.09

    曹禺先生与《清华校友通讯》

    《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在“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孙哲主编(左三)在座谈会上发言发言(黄文辉摄)今年是曹禺先生百年诞辰。

  • 292010.06
  • 202016.05

    孟凡茂:1940年9月号《清华校友通讯》读后

    1940年9月值梅贻琦校长服务清华25年,《清华校友通讯》出版专号以为纪念。这个专号有三部分内容:一、纪念文章、诗词,二、昆明校友会公祝会记,三、各地....

  • 272022.04

    张松校友捐资设立“生命学院清松奖学金”,助力学院人才培养

    在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际,生命学院校友企业——浙江清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清松资本)捐赠设立了“清华之友-生命学院清松奖学金”,旨在助力生命学院人才培养,鼓励在校学生不断进取创新,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4月23日上午,清松奖学金捐赠仪式在生物学馆举行。生物系2004级博士生校友、清松资本创始人张松,生命学院院长时松海、副院长刘栋,张松的博士生导师孙之荣教授和生命学院校友及学生工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