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金融危机证明了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009-01-01 |

祁斌(85级物理)

在新年来临之际,我想简单地刻画 一下我对于过去的2008年以及未来2009年的感悟。2008年我想到的是华尔街之殇,2009年是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第一年:转型元年。

我想到了几个问题,自问自答。第一,关于华尔街之殇,我自己提了四个问题,可能大家比较关心。

一是大家会关心这次风险是怎么传递的,它怎么样从美国很小的局域市场最后成为全球的金融风暴和金融危机。用一个最直接的主题词来回答就叫做“蝴蝶效应”。1988年的时候,我在清华学物理学,那一年国际物理学界产生了一个混沌理论,用一个想象的,或是模拟的例子来描述,就是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有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结果在北美的德克萨斯引起了一场龙卷风。20年之后的2008年,这个蝴蝶效应在全球最大范围内显现出来了。当时,物理学对于蝴蝶效应的解释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非线性动力学,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候,正好周边的气温或气压在一个临界点,使得周围的环境一下发生了质的跃迁。这个效果得到逐级放大,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这次金融危机与此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金融机构长期在高杠杆高风险的状态下运行,次贷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效应在全球非线性的传递造就了这场危机。

2008年这场危机可以证明什么呢?证明小平同志合 来讲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金融体系正常运行时你还体会不到,那么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你能充分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二是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呢?用一个词来表达,叫做“青萍之末”,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是从非常小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开始的,最后成为了巨大的危机。我一直想讲一个观点,这次金融风暴直接的原因是次贷,但是核心合 因是三个不经意间悄悄发生的变化:一个是美国的投行从合 来比较保守的业务模式变成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一直是华尔街的小舢板,投资银行是航空母舰,渐渐地这些投资银行开始用驾驶小舢板的方法来驾驶航空母舰,那就很悬了。第二个是美国市场上,“阳光下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证券化”,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而东京市场除了股票和债券以外,任何其他的创新品种都要经 过冗长的审批。因此,日本的金融市场成为全世界比较没有活力的市场。三是美国的信用体系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渐渐放松,乃至失效。见微知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申请第一张信用卡要花半年的时间;八年之后,新来的留学生可以在第一个星期就拿到五张信用卡。

三是华尔街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危机?简单地回答,就是人性。

首先资本市场不仅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且是现代经济的锋刃,是最前沿的,它总是首先探索人类没有到达过的地方。例如九十年代的互联网,现在的衍生品。这相当于一艘船,开到了没有航标的地方是很容易· 船的。互联网公司的定价偏离了基本面,最后产生了泡沫 ,现在是衍生品,人类以前也没有尝试过,所以出问题是比较自然的。

其次,问题是为什么不断发生危机呢?因为市场的参与者来参与都是为了牟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违法,违法的利润是最大的;那么如果法律体系或者监管体系正好有一个漏洞,肯定会被利用,这叫监管套利。比如说索罗斯攻击亚洲货币的时候,一定攻击其最薄弱的环节,那就是泰铢。这就如蚂蚁掏一个洞,往往把这个大坝掏垮了。但是如果蚂蚁不去掏这个洞,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监管体系存在缺陷。但是市场比大坝要复杂,即使堵上了一个洞,还会出现新的洞,因为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最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性。《伟大的博弈》中曾说过:“华尔街过去所有参与者,过去是既伟大又渺小、既伟大又卑贱、既自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人”。像我们今天看到麦道夫的诈骗 案,我们很震惊,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诈骗案之一。他用的是最简单的方法,而上当受骗的人中有很多绝顶聪明的人们,他们竟然相信一个基金可以每个月都达到正的回报。而且其中很多人事后承认,他们投资于麦道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相信麦道夫能够得到“内幕信息”。而我们都知道,利用内幕信息牟利是严重违法的。

第四个问题,发生了危机怎么办?人类是不是在无谓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发生了危机就应该变革,所谓“危机带来变革,变革带来进步”。

例如,华尔街的第一个100年是没有信息披露制度的。最荒唐的时候出现一个公司上市时说要从地球修一条通往月球的铁路,很多人买到了这只股票,才意识到地球和月球并没有连在一起。随后1890年的经 纪人革命带来了信息披露制度。1929年的股灾带来的是罗斯福的新政,凯恩斯主义也是在那时出现。1929年的股灾爆发时美国社会有很多笑话,最著名的笑话就是在美国的丽兹卡尔顿酒店,前台问候语从合 来的“欢迎您来下塌”,改为“您是来住店,还是来跳楼”。正是这么大的灾难,带来巨大的变革。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投资银行、价值投资等等一切理念,我们所知道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都是股灾带来的变革结果。

相信这次灾难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变革。比如说以前有一些国家监管机构很难坐在一起,但是这次危机之后,政府监管和首脑都坐在一起研究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传递。因为大家发现,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大家已经不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都在一个网上,这个网如果哪儿出现一个洞,大家都从这个洞一块漏下去。所以这次危机至少可以推动全球各国一起来面对全球金融风险的传递,走向全球的联合监管时代。

以上第一部分我想表达的内容,是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同时,在全球新的竞争格局下,各国金融体系的竞争,竞争的不仅是规模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应对危机变革的速度和力度。

第二部分讲一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也是先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是不是来自于金融危机?我想这个答案并不是很简单的。我们看全球二战以后60年的经 济发展,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有一个大致30年的周期:欧洲是从1945年走到1975年;美国是从1945年走到了1972年,发生了石油危机等等;日本是从五十年代开始走到了1989年,经 济泡沫 破裂,大致三十年多一点;亚洲“四小龙”,60年代开始起飞,也是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鲜有作为。中国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奇迹,这么大的国家,起点那么低,每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达到10%,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30年的高增长之后面临的困境是早晚要来的事情,我用一个词是“不约而至”。那么,这种比较低端的发展方式,在传统的意义上一般就是走30年左右,必须转型。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在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我们还要稳定发展30年。第一步我们已经完成了,那么后面30年我们怎么走?

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个过程的到来,缩短了我们的时间表。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面对压力怎么办?简单地说,要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举几个例子,我们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访问巴西,巴西的央行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过去的几年中,巴西的货币不断地升值,他们发现摆地摊的全部破产了;几年之后发现有几家皮鞋厂竟然活下来了,原来这些厂商是放弃了低端皮鞋,他们不再竞争地摊上三、五美元的皮鞋,而是跟意大利竞争两、三百美元的皮鞋,反而活下来了。更加成功的例子是我们大家熟知的硅谷经济,硅谷依靠高科技产业为主,在过去的30年出现了几十个不同的科技产业。

转型不成功的例子有哪些?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他们在1989年陷入危机之后沉寂了10年,被人们称做日本“失去的10年”;进入2009年之后就是失落的20年,还看不到什么希望。

另外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是欧洲。2007年欧盟发表一个欧盟竞争力研究报告,承认欧洲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大致落后美国28年,2007减28正好是1979。过去的三十年,欧洲在高科技产业方面鲜有建树。

第三个问题,转型成功和不成功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日本的财政大臣2007年访问证监会时说,日本经 济在高速发展后突然归于沉寂,主要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弹性,资本市场不发达。日本采取是大银行和大企业捆绑式的发展。而撒切尔夫人也很早就说过,欧洲在高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并不是因为欧洲的技术水平低下,而是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美国十年,也就是说,欧洲经济转型落后于美国的合 因在于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力落后,资本市场不发达。

尽管今天华尔街出了很大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从长期来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可以胜出的。举一个很小的数据,1913年的时候,美国金融体系的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和股市规模大致是1:1,到了1999年,将近一百年之后,这个比例变成1:9。也就是说,放到一个较长的历史长河里,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相对更高的,长期来看是会胜出的。也就是说,黄河一定会向东流,它可能在什么地方拐个弯,有时候可能也需要拐个弯,但它不会向西流。所以,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应该是坚定的。一个正确的态度是,我们既可以从发达国家成功的历史中汲取经 验,也可以从其当下的危机中汲取教训。

第四个问题,这个经 济今天如何实现转型?简单地说,就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政府之手,通过经 济刺激计划,保持经 济较快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效地利用资本之手。

为什么经 济转型一定要利用经 济之手?一句话概括就是产业的轮换太不可预测。讲一个产业的例子,20年以前我们认为PC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我们认为,只要可以制造PC,我们就是发达国家了,但是当联想并购IBM的时候,发现PC已经 是夕阳产业了。同样,今天各地在争先恐后发展软件产业,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十五年、二十年后的软件产业依然有很高的经 济附加值?说不定那个时候软件产业也变成夕阳产业了,微软可能早已转型了。我们在九十年代初期出国留学的时候,相信21世纪是生物世纪,但是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生物世纪什么时候来临。1995年我离开生物转学经 济和金融时,我的论文导师告诉我,我们研究的领域离应用少说一点要50年,多说一点要100年。

也就是说,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既然我们不能指定哪些是创新产业,就应该更多地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要素交换市场,让它去发现、筛选和推动创新产业的出现。而最重要和高效的要素交换市场,就是资本市场。

所以,当我们今天面临经 济转型的重任时,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这使我们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通过“资本之手”在很多已知或未知的产业中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

因此,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保障。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创业板的推出;一个是加快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发现代表中国未来的新兴产业。还有一个是在股市低迷的时期,要加快市场的并购整合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一些创新产品,比如说REITs。

我们在2008年初推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有对未来十几年资本市场的规划和展望,这是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有一个日本的证券公司非常主动,把它· 译成了日文,打算在日本出版,想请我去给他们讲一讲中国市场。我问他们会不会有人听,他们说,打了一圈电话,问了一下日本的机构投资者,都非常踊跃。这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市场现在的信心是比较低的。他们告诉我,日本的投资者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出了这么大的事,美国是不能再去了;俄罗斯是看不清楚的,普京一会儿是总统,一会儿又变成总理,一会儿跟格鲁吉亚打起来了,一会儿又和乌克兰打起来了,还是挺乱的;非洲是不敢去的,去了可能会被绑架;日本自己的市场过去十几年中,共同基金缩水了95%。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中国。他们相信,未来十年,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是中国市场。

最后,谈一点小的感受,大家都说现在企业在过冬,冬天很冷,大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今年的冬天,北京有两个现象,一个是今年冬天北京不算太冷,也没有下雪,另一个现象,发现感冒很多。仔细想想,发现这两个现象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不够冷,因为没下雪,所以病毒很猖獗。金融和经济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今天麦道夫的骗 局没被识破,他还会到处招摇撞骗 ,投资银行依旧会高歌猛进,毫无章法地投机和豪赌。历史上出过很多次金融危机或经 济危机,事后看,它们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例如,它们会帮助纠正一些错误的商业模式,它们会把经济循环中的泡沫成分挤出去,它们会对经 济体中一些相对不太健康的产业和企业进行清理。等经 济重新恢复活力的时候,就会更加健康。

那么,正在经历经济寒冬的企业家应该怎样做呢?想到几句话,叫做“苦练内功,强健体魄,抵住严寒,成功转型”,尤为重要的是,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本之手。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来抵御寒冬。

(本文根据作者在2009年1月11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08年度观察家年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清华人》2009-1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