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丁文魁:毕业50周年忆清华生活(十一)

2014-04-23 | 丁文魁(1964自动控制 |

永远梦回的清华园之十一:课程设计与实习

设计与实习是工科高等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清华当然十分重视。我们在校期间,共安排了3门功课的课程设计和3次实习。

课程设计都是根据开设的课程进度安排的。第一个课程设计是《精密机械基础》课的课程设计,在大4上学期进行的,题目是“齿轮传动机构”。我们虽然是非机械专业的,但对工科学生,机械课也是必须掌握好的知识。设计课使我了解了,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比如,首先要根据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的目的、要求(这次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设计,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精密机械基础》和《画法几何与工程画》等有关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要求我们独立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总装图及部分另件图)。然后,复习有关功课并去查找文献资料,扩充课堂学习的知识,最后,再进行几套方案计算、比较、复核、画图和写设计说明文件。

课程设计封面

第二次课程设计是在1963年4-5月进行的“电机元件”设计,这个设计对于我们自动控制元件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时我们已经学完了《电机原理》、《控制用电机》和《微电机制造工艺学》,我的设计题目是“小功率直流执行电动机”,辅导教师是陈永康老师。设计从4月14日开始,通过两套方案计算,经分析比较,完成了一个额定功率为38瓦、每分钟3000转、工作电压为直流110伏的并激执行电动机的设计,写出了约4万字的设计说明书及电动机总装图一份。设计用了140多个学时,获得了5分,陈老师在设计评定意见中写到:“方案选择、计算和总结工作做得较好,但书写较差。”上了十几年学,字一直也没练出来,今后至少要书写得整齐些、规范些。

课程设计封面

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是磁放大器的设计,磁放大器也是重要的自动控制元件,对我们专业来说掌握它的设计方法也是必须的。设计从1963年10月3日开始,11月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120多个学时,我的题目是“供给恒电阻负载以一定功率的磁放大器”(输出功率为1.5瓦、恒电阻负载为65欧姆、电源频率为50赫、具有可逆特性),辅导教师是涂连华和徐光佑二位老师,我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交出了经认真抄写的约3万字的设计说明书和部件图,也获得了5分。徐老师非常仔细地批阅了我的设计说明书,光批注就有20多处,对我计算中的不完善处进行了重新计算,对分析不够的地方作了提示,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令人感动,对我后来的工作十分有益。徐老师在评语中写道:“工作态度认真,计算细致、准确,说明书条理清楚、概念正确,图纸整洁。但工作较粗心,分析问题欠周到。”

我们的3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2、大5和大6。第一次生产实习是认识实习和金工实习,在学校机械厂金工车间进行,学习钳、铣、刨、磨,钳工还做了个小锤子,另3个工种操作较少。此外,还到离南校门不远的125厂的一个附属厂(125厂在东直门外牛王庙,是一个航空微电机厂)实习了几天,车工就是在那学习的,这些对我们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我们终生受益。第二次生产实习,1963年7月在天津105厂,这是一个航空电器厂,在天津西站前,这次学习了航空继电器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了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不过,那时正值天津百年不遇的大水,城区受到严重威胁,总动员进行抗洪斗争,全市几乎停产。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全厂的主要劳动力都去抗洪第一线了,我们就帮助保护厂区,加高护厂及护车间的堤,注意天气动向,有几次也和厂里的职工一起,上津浦铁路北的子牙河大红桥筑堤护岸,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整体。虽然厂里尽量让我们在实习期间多学习点东西,但抗洪毕竟占去了不少时间,对实习任务的完成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毕业实习是很关键的,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从1963年11月中开始,共5周。系里根据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把同学们分别派到不同的工厂去。我和班里大部分同学一起去了陕西兴平的115厂,兴平在西安西北约50公里的秦岭北麓的渭河边,也属黄土高原,多风沙。115厂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航空骨干企业,生产航空微电机,由于1960年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115厂也深受其害,专家走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使刚刚建成的厂几乎陷于瘫痪。我们看到专家走时不得不留下的一部分航空电机(米格17用)图纸,重要数据都用墨笔盖住了,连一个数也看不清。我们真是气愤极了,也受到一次自力更生的教育,大家都决心毕业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受别人的欺负。这次实习由石定机老师带队,我们参观了整个工厂,学习了航空直流电机的结构、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试验。兴平这个地方冬天没有取暖设备,12月份室内阴冷阴冷的,由于资料都属于保密的不能带出厂区,星期天没事就都坐在外面晒太阳。我们还去了一次位于兴平西北马嵬的杨贵妃墓,据说那里只埋了杨贵妃的一只鞋,不过墓地的碑文不少,字都写得很有功夫,来回有十几公里的路,一路上也算领略了黄土高原的风光,还特意去老乡家看看窑洞,那里的老乡很朴实,很热情,为我们讲这讲那的,我第一次看见窑洞,感到挺新鲜。1963年12月24日,我们返回了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