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成智:我为祖国工作了五十年

2015-06-03 |

王成智(1959无线电)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1957年蒋南翔校长对清华毕业生提出的努力目标。今天, 我可以自豪地告慰老校长,您的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

我之所以能工作五十年,要归功于我在学校的毕业设计。我的毕业设计是查良镇老师指导的“四极滤质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四极滤质器(Quadrupole Mass Filter)原理是德国波恩大学教授W.Paul1953年提出的(他因此项发明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只有一两个国家研究四极滤质器,国内清华无线电系敏锐地抓苗头,以学生毕业设计,一届一届接力式的开展研究,作为第二棒,我做了一年“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毕业后被分配到这科研项目的“厂校协作”单位北京分析仪器厂,继续毕业设计的未尽工作,从此与质谱学仪器结下不解之缘。1966年完成多用途的ZhL-01型四极质谱仪,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个做成四极质谱仪的国家;在此基础上, 1970年做出国内第一个商品ZhL-02型四极残余气体分析器,卖给邮电部广播科学研究所,用于大功率发射电子管的排气分析;以后又做了三个型号的,批量生产二百多台。其中,ZP4001型四极分压强计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LZL-203型四极质谱计获得第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与展览会(BCEIA)金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西方国家封锁,天灾人祸,是国家最困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导一切,完全的计划经济,不管干什么事,只讲奉献,“利”无处多得,56元月工资拿了20年。但写文章出“名”的机会不少, 我在《分析仪器》、《真空》和《现代科学仪器》等刊物上发表质谱仪器研制成果论文10余篇:为《分析仪器文摘》和《国外分析仪器》编译了百万字的英俄德文技术资料:主编专业标准《四极质谱计技术条件》, 参与编写国家标准《分析仪器术语》、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和《分析仪器手册》。

1991年,因住家在郊区,家庭生活不便,得到有关方面关照,年过半百的我,“超龄”调进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中科科仪)工作,继续质谱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时值中科科仪自断事业单位享有的“皇粮”,转向自食其力的市场运营,上上下下,为生存而拼搏。当时的中科科仪也是国内有名的质谱仪器研制单位,有非常好的质谱仪器和真空技术基础,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我和同事们一起,很快做成国内第一个用涡轮分子泵抽真空的逆扩散型的ZhP-30型氦质谱检漏仪,并发展成系列产品,适时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一直占有国内市场最多份额, 获得第七届BCEIA金奖。这一时期,对真空密封有要求的产业发展迅猛,如航天航空﹑空调制冷﹑能源电子,乃至日常生活真空保温用具,对辅助质谱检漏的非标准设备需求也很旺盛,我们又及时地做出充氦与回收系统和各种抽真空设备。最让我得意的是,我三赴西北荒漠,用质谱法为核工业部某厂实现了核武器材料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自动控制,也实现了我直接为国防工业做点事的夙愿。

在中科科仪工作十一年半,这是国家经济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我个人的影响深远:我得到了市区住房,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晋升研究员,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 可谓名利双收, 给我这一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2003年参加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论文答辩会后。左1陈旭,左3作者,左5查良镇

2003年退休后,我一直在应承社会上的事:帮人做四极质谱/气相色谱联用仪;做同位素质谱仪和氦质谱检漏仪;为总装备部某所研究烟雾泄漏设计漏孔;我提出的检漏方案,帮航天部及时完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所用成品电池的密封性检测,保证了飞船如期升空;被“老东家” 终身聘用,参与并指导研发军用质谱产品,经多年研制成的、用于化学战剂检测的车载四极质谱仪今年投产,便携式的小型化工作也正在进行。尽管这一时期给人干活大多有挣钱色彩,但我始终认为还是在为国家做事,心安理得,还有点成就感。

回顾五十年的工作历程, 我自认为对国家有贡献, 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也为清华学子争了光。这让我想起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时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已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