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鸿儒:我为做清华人而自豪

2015-06-19 |

刘鸿儒(1974化工)

第一次听说清华大学,是1970年初,适逢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当时,我心中的清华是“全国最高学府”、“马列主义学院”和“工程师的摇篮”。幸运之神眷顾了我,经过层层推荐,我被清华录取了。当年金秋10月,怀着青春梦想,憧憬着未来,带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老区人民的嘱托,我走进了清华园,开始了为时四年的大学生活。作为首批工农兵学员,清华当年从全国招2000多人,陕西30人,其中延安15人。我学的是化工系特殊非金属材料专业,化工系当时还有高分子专业和化工设备专业。

我们班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工农兵”。全班38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年龄最大的已过35岁,最小的只有17岁。基础最好的是高66届毕业生,基础最差的是几个从工厂推荐的工人师傅,他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20岁的我,是初66届毕业生,年龄属于比较小的,基础属于中等水平。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是我们青春和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整体文化基础较差,但为国争光、为人民做贡献的热情和愿望却十分迫切。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绝不辜负组织和乡亲的厚望,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力争早日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成为有技术、懂管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老区人民争光,为工农兵争气。

四年的大学生活,紧张而又丰富多彩。孙云沛、吴建光、黄勇、张仲太等一大批老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不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合格的科技工作者、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我在大学里学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还入了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还有两件事让我终身难忘,让我终身受益。一件事是进唐山陶瓷厂实习。半年时间,系领导、老师、同学、军代表、工人代表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段生活,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大家亲密无间,互帮互学,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在我日后做领导期间,只要组织集体活动,我不由会想起这段生活。另一件事,就是为时半个月的军事拉练,磨练了毅力。由于吃住在路过的农村,也加深了我们对老百姓的感情。这段经历,使我的身心和意志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

19744月,我从清华毕业,分配到延安市变压器厂工作。随后工作的40个年头, 我19个年头从事企业和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21个年头在统计部门工作。在延安工作的22年,我先后在地委工交部、审计局、工业局、冶金局、经贸委、统计局、煤炭局担任领导。19966月,我调到西安,任陕西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后担任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总队长、陕西省政协委员,直至2013年退休。

清华四年,影响了我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做人、做事、干工作,始终坚持三点:

一是端正指导思想。清华教育我们,必须永远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从走进清华园,到走上工作岗位,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为谁学?工作是为谁干?作为党培养的大学生,党培养的干部,自己是党的人,是人民的公仆,就一定要为人民学习,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为人民服务。

二是全身心工作。清华教育我们,必须弘扬和坚守“行胜于言”的校风。无论在工厂做技术、做管理,还是在政府机关当干事、当领导,我都能合理定位,率先垂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团结上下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三是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清华教育我们,必须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坚持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才能成为新岗位的行家里手。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能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虚心向大家学习,取长补短,尽快进入角色,发挥自身作用。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担任领导,我都首先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办公条件,注重对年青人的培养。自己绝不对人划线,用人品团结人、感化人,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关心每一位同志的生活。

20097月,我组织陕西国家统计调查系统60多名处级领导干部赴清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深造。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增强了责任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学习了现代管理知识。清华精神将永远影响和激励大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组织也给过我一些鼓励和荣誉。毕业进厂不久,获得“爱厂如家的职工”称号;担任副厂长期间,变压器厂被省上评为“学大庆先进企业”,参与编写了《全面质量管理》教科书;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获得课题成果二等奖、省部级课题“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获得全国统计科技进步三等奖、“对陕西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乡村财力问题研究”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党政领导干部调研成果二等奖;主编了《聚焦陕西三农》(三秦出版社)一书。这些成绩和荣誉,都得益于清华母校的培养。

我虽然没有像许多校友那样有显赫的成就,但也和所有校友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尽可能为母校争光添彩。我为做一个清华人而自豪,但我更自豪的是,我用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弘扬清华传统,践行清华校训。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愿我的母校根深叶茂、永葆青春!愿母校培养的学子为祖国繁荣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新闻